为什么宝钗和贴身丫头莺儿没有林妹妹和紫鹃处得好?

林妹妹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可是,曹老先生给她安排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宝玉哥哥,他们凄美的爱情赚足了人们的眼泪。让人欣慰的是,她还得到了一个永远替她着想的好闺蜜紫鹃,名为奴仆,实为姐妹。


相较之下,宝姐姐虽然得到了她向往已久的宝二奶奶的身份,实现了人生梦想一大步,但贾宝玉不稀得她,宁愿出家也不想和她一起过,这还不算,就连贴身丫头,莺儿,似乎也和她隔着一层,从来没有过那种黛玉紫鹃式的温柔亲蜜。有人会说了,人家宝姐姐根本不需要,其实感情这东西,需不需要两说,有没有那是另一回事。

不得不承认,无论按什么时代的标准(不能按完人的标准,嘿嘿),宝姐姐都是很优秀的,可是,为什么她和莺儿就不亲呢?

我猜想,无非是有几点。

第一:改名产生嫌隙。

莺儿本姓黄,名金莺,已经十六了(35回)。宝玉是个无事忙,他看到莺儿打络子,就和她闲聊天,问东问西的,莺儿也是个爱说话的丫头,听得有人和她扯,她也就回答上来了,说自己本名黄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了。主子给丫头改名,本来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花珍珠就被宝玉改成了花袭人,鹦哥也被林妹妹改成了紫鹃,一个丫头的名字,说改也就改了。她们的名字改动之后,和原来那是相差很大,也更文艺了。莺儿的名字,却只改动了一个金字。依宝钗的水平,要取个相当顺口又有内涵的名字并不是很难,她把这本来顺口的金莺改成莺儿,是来到贾府很久之后的事儿。宝钗这辈子就只和金有缘了,和尚道士送金锁,丫头叫金莺,嫂子叫金桂,丈夫叫宝玉,当然,后来的嫂子丈夫什么的,她也没法改,单独把丫头的名字改一改,盖一盖也行,只是,欲盖弥彰,实在也没什么趣儿。

改就改了吧,不过一名字而已。可是对于莺儿来说,自己好好的名字,被改了,心里会舒服吗?此时她已经很大了,完全不介意?估计也做不到。她不过一个丫头,能怎么样?表面上或许没什么,但心里的想法,估计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第二:两人性子不同。

宝钗的性格“宽厚”,她走的是沉稳路线。她对上下人等,都是很注意维护自己的“随分从时”的形象。各房主子,她不偏颇,比如说她送东西给各房各处,她就不缺赵姨娘的,就是下人,她都很注意观察调查。连宝玉都不认识的小红,她竟然也认识,并知道小红的野心很大。宝玉房里有三十多个人,个个都清楚,要说没有下本钱,估计没人信,知道的那么清楚——不简单。可以说,只要是贾府的人,尤其是宝玉房里的,她能讨好的就不得罪,能笼络的绝不放弃,无端得罪这几个字,不在她的字典里。

可是莺儿呢?性格完全不同。她想说就说,想骂就骂。比如说她和贾环等人赌钱,贾环耍赖,她就嚷嚷,这个爷不行,这几个钱连她都不放在眼里,做个爷的人,还好意思。看他完全不和宝玉一样大方。这话说的其实是事实,但是贾环有心病,赵姨娘更有,要是传过去,人家不会说是莺儿说的,会说是宝钗想的,到时候宝钗的人就白做了。莺儿说出这番话,是把贾环和贾宝玉放在一起比,她自己落不了好,得罪了人,还连累了宝钗。宝钗于是大骂莺儿,回去后,两人心里会如何想,不用猜也知道,各自一肚子气。

紫鹃把宝玉整得去了半条命,回去后,也被林妹妹骂过一回,但是,那种骂,真的是温馨有加,亲蜜无间。

后来,大观园里所有花草树木都被承包了,莺儿扯了些柳条编花篮,莺儿骗婆子说是春燕给她扯的,结果春燕被狠揍,婆子还拉拉杂杂的一大堆闲话,莺儿发飙,把东西都给扔了。莺儿扔掉东西,是真的生气。她是个率直的性子,高兴就高兴,不高兴就甩脸子给婆子看,这婆子原是宝玉房里的,如果换做宝钗,不定得怎么处理的圆润呢。——谁房里的下人都不能得罪,尤其是宝玉房里的。

其实说来说去,两人的疏离,还是因为身份不同。

莺儿是宝钗的贴身丫头,她要做很多事情,比如保管宝钗的衣物,要照管小丫头们,分派各种工作,里里外外都得看在眼里。尤其是宝钗,动不动讲三从四德的,女红也特别多,莺儿自然要做很多的针线活,我们看她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针线,描花样子,打络子,当然,是和宝钗一起做的。宝钗是个主子,她不过是丫头而已。做人丫头,可不就是得做活计的?

宝钗的眼里呢?丫头永远只是丫头,象林妹妹对紫鹃那样,没有主仆之别,甚至许多事情都任由丫头做主的,那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宝钗的等级观念其实是很重的,看她对待死去的金钏说的那番话就可以看出,丫头不过是丫头而已,几两银子的事情。所以,她的温厚,她的端方,从来都是疏离着客气,陌生着没有热情,冷冷的。做为她的贴身丫头,得会察言观色,她一皱眉,赶紧得认错道歉,至于骂,那就相当严重了。宝钗从来没有和莺儿聊过体已话,或者是不需要,或者是不屑于,和一个丫头说什么?!

两人这样,怎么可能会情同姐妹呢?(婉如清扬)

姑妄言之,诸君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