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仅10人!交大王浩伟教授荣获1项大奖,快来看看

头条新闻

“教育,因你而奋进——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主题活动”昨晚(4月10日)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10位(组)“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正式揭晓。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浩伟荣获“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人物速读

王浩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材料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 所长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海市育才奖

宝钢优秀教师奖

上海市领军人才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30载潜心教学、科研

聚焦国家重大技术难题的典范

王浩伟潜心教学30年,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本科生上基础课,即便评上长江学者、担任任何领导职务期间,都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他在科研领域也有出色的成就,他执著地从事材料技术攻关,三代人接力30年,解决了国家重大的材料问题,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技术封锁,研发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助推“材料轻量化革命”,为我国首飞成功的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风云四号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轻量化解决了难题。

寓教于乐,宽严相济

王浩伟1997年回国后坚持20年为材料学院的本科生上基础课。他的课“好玩”,寓教于乐,经常用生活中的小事,引入或解释高深的科学原理。

“夏天吃冰棍,哪部分最甜?”这是今年上海交大 《材料加工原理》 课期末考试的压轴大题,出题人正是王浩伟。“这道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题目和材料科学关系很大。他常说:“教材总是从理论到理论,其中的枯燥,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而科学原理终究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中的小事’足以囊括一本教科书中的原理。”

20年来,王浩伟从来都是充满激情地站着讲课,唯一一次例外是心脏病发作,

即便如此他吞下速效救心丸,坐下来休息片刻之后,重又站了起来。

无论科研任务有多重,王浩伟要求团队里的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他要求自己带的博士生论文选题“立得高”,只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还不够,得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解决问题。此外,为保证材料学院本科生九门专业必修课的质量,他力主全院招标,任何老师都可以来竞标上课。

苦中作乐,廿载攻关

王浩伟20载攻关,带领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团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这一战略新材料已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等,同时正在汽车活塞、转向节等领域推广应用。目前,王浩伟团队已在商飞、商发开展多种部件试验,与中国商飞实现深度合作,剑指“新一代航空材料”。

他是永不服输的拼命三郎,

对于王浩伟团队来说,失败是“家常便饭”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一位团队成员回忆说。

“做科研有点像小孩子玩水玩沙子,感兴趣就不怕苦和脏了。我们不光‘正着玩’,还‘反着玩’:把陶瓷从外面掺到铝里这个方法走不通,就逆向思维,让陶瓷自己从铝里‘长’出来。”这正是材料研究中的乐趣。

国强民富,追求卓越

从1986年攻读硕士开始,他一头扎进材料研究中,主攻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30年来锲而不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家专项装备:实现了对国际现役装备的全覆盖打击

航空:用于C919结构支撑梁 比使用高强铝合金减重12%

内燃机: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

航天:用于天宫一号、二号,风云四号,墨子号量子卫星,照相卫星,资源卫星等

为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政府共同签订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淮北市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建立陶铝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在淮北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陶铝峰产业基地。

寓教于乐,宽严相济,

“爱玩”教授带出尖刀团队;

苦中作乐,廿载攻关,

陶铝新材料惊艳亮相;

至诚报国,追求卓越,

是师承是惯性更是责任。

“教育,因你而奋进”

为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筑梦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