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大膽的商人,密謀發起對匈奴的斬首行動,張遼是他後代

在三國裡,曹操手下能力最出眾、名氣也最大的武將想必就是張遼了。武力超群,有勇有謀,戰績輝煌,光是威震逍遙津嚇得江南小兒也不敢啼這一件事情,就足以顯示遼神的傳奇。

張遼

但是,張遼家族卻有一段神秘的故事。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開篇介紹張遼時都有類似的一句話: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

這句話就是說,張遼本來不姓張,而是姓聶,是聶壹的後人,為了避禍才改姓張。這件事就有意思了,聶壹是誰?張遼為什麼要改姓張?他到底為了避什麼禍?

這就要說到西漢時期發生的一件驚天大案——馬邑之謀。

大家知道,大漢王朝有一位陪伴多年的小夥伴,名叫匈奴,這兩家之間的關係充滿各種愛恨情仇。在劉邦還沒有建立漢朝的時候,也就是還在和項羽打架的時候,在中國的北方,一個叫冒頓的人已經建立了一個遼闊的帝國,這個帝國就是匈奴。

冒頓單于

從匈奴剛建立開始,就不斷地騷擾中原王朝。劉邦建立漢朝後的第六年,遇到了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機。韓王信(不是韓信)在山西大同地區叛亂,聯合匈奴準備攻打漢朝。劉邦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迎擊,本來節節勝利,但是天降大雪的時候,劉邦竟然帶一小部人馬輕敵冒進,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和主力大軍完全斷了聯繫。這就是漢朝時著名的“白登之圍”。

幫劉邦解圍的是陳平,他用金銀財寶賄賂了冒頓的妻妾,讓冒頓放棄圍剿,這才撿回了一條命。撿回小命的劉邦這才知道,大漢剛剛建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匈奴一戰,於是決定和親,每年給匈奴送禮物、發紅包來維持關係。雖然很屈辱,但也沒辦法。

漢匈和親

雖然關係緩和了,沒有正面戰爭,但匈奴人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經常騷擾漢朝邊境,漢朝人拿他們也沒辦法,只能一直忍者,韜光養晦。經過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力大增,到了漢武帝時代,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和匈奴剛正面的資本。

這個時候,匈奴又跑來請求和親。大部分大臣都贊成和親,但有個大臣堅決反對,這個人名叫王恢。王恢跟漢武帝說:我們跟匈奴籤的是互不侵犯盟約,但是這幫匈奴人根本不遵守,總是騷擾我們,我們現在的實力也強大了,不能再忍氣吞聲了,必須要去跟他幹一架,教訓教訓他。

雖然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心裡也沒底,因為從來沒和匈奴正面打過,不知道對手的操作水平,所以漢武帝同意了和親,沒有同意出兵。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出現給漢武帝吃了定心丸。這個人就是聶壹。

聶壹是雁門馬邑(現在的山西朔州)的一個商人,他主動找到王恢說:聽說大人建議出兵打匈奴,我很贊成。這幫匈奴經常騷擾邊境,早晚都是個禍根,不如趕緊除掉。我有個辦法,可以一舉打敗匈奴。

王恢很激動:什麼辦法?

聶壹說:我是個商人,經常在兩國邊境做生意,匈奴人都認得我。我可以詐降,就說把馬邑獻給匈奴。單于肯定會起貪慾,帶兵來收,我們大軍埋伏在周圍,單于一到馬邑,我們大軍出動,斷其後路,正面圍殲,活捉單于,不在話下。

這個斬首行動讓王恢聽得很激動,馬上回去報告了漢武帝。漢武帝同意了。

馬邑之謀地圖

計謀開始執行。像黃蓋詐降曹操一樣,聶壹帶著厚禮來到單于大營,表示投降,並且對單于說:我手下有好幾百人,分分鐘就能殺掉馬邑縣令,開門投降,所有的人馬和財物都歸匈奴,單于最好率大軍來受降,以防漢軍抵抗。

果然,軍臣單于率領十萬大軍前來。匈奴使者看到馬邑縣令的人頭掛在城牆上,認為聶壹說的是真的,沒有耍花招,於是回去通報單于。單于很高興,率大軍繼續前進。可見單于也不傻,也是有防備心的。

此時漢軍已經埋伏好了,就等著匈奴人馬進入埋伏圈,一舉擊潰。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軍臣單于率大軍前往馬邑的時候,發現沿途有很多牛羊,卻沒有放牛放羊的人,單于有點懷疑不對。這個時候,匈奴攻下了一個路邊的小亭子,抓到了一個漢朝的小官吏。在匈奴的威逼利誘下,這個小官吏把漢朝所有的計劃都和盤托出。軍臣單于聽到這個,大驚失色,馬上下令撤軍。

按照原計劃,王恢親自率領了三萬大軍準備攔截匈奴的糧車,沒想到匈奴竟然撤軍了。王恢感覺有問題,難道匈奴人看破了計謀?也沒有敢冒然上前,也撤退了。漢朝十萬大軍在馬邑埋伏了好幾天,也沒見動靜。

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轟轟烈烈地開始,平平淡淡地結束,什麼果子都沒撈到。漢武帝對王恢臨陣脫逃很惱火,下令處死王恢,可以說這件事情裡最慘的人就是他了。最早提建議的是他,積極執行的是他,最後被殺的也是他。

馬邑之謀雖然看起來虎頭蛇尾,功虧一簣,但是意義很重大。在這之前,漢朝一直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從來不敢正面和匈奴硬懟。但馬邑之謀後,漢朝開始不斷對匈奴用兵,直到衛青和霍去病把匈奴人趕跑。漢朝前後政策的分水嶺就是馬邑之謀。

而馬邑之謀中,最關鍵的人物聶壹卻沒有下文了,可以說他是整個計謀的策劃者,但史書裡沒有記載他去了哪,是被殺了還是逃跑了還是怎麼了,都沒有記載,只能依靠後人的猜測。而《三國志》裡記載張遼的這句話大概能看出一點線索。

“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這句話可以看出,聶壹家族肯定得罪了不少匈奴人。聶家是西漢時馬邑地區的豪族,因為是豪族,所以樹大招風,肯定被匈奴人盯上了。聶壹本人命運如何不知道,但他的後代子孫們肯定有為了避禍而改姓的,張遼就是其中之一。張遼的出生地仍然是“雁門馬邑”,是他們聶家的老家,這個地方是漢匈邊境,世代恩怨總歸有很多說不清的摩擦。張遼為了自己的安全改個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