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在民国时期,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

她是一个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爱情和亲情,无不充满了原生态。

萧红,没有人可以质疑她是中国文坛的传奇。对于这个世界,萧红是短兵相接,刀刀见血的,没有半点的虚与委蛇,她的故事堪称绝响。

▲电影《萧红》萧红剧照(宋佳饰)

◆ ◆ ◆ ◆

无知年少:

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还有温暖和爱

◆ ◆ ◆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灌注一生且不可磨灭。这种影响在萧红的身上,悉数可见。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迺(音同“乃”)莹。1911年6月,萧红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萧红的父亲张廷举是呼兰的名流,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1919年8月,母亲病故,那年萧红九岁。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几个感情一般。

▲萧红幼年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在萧红笔下,父亲是那样冷漠无情。甚至在她小学时就一手包办,要将她许配给家境殷实的官僚之子汪恩甲,并在她小学毕业后阻挠其继续上学。在家中唯一疼爱萧红的外祖父的强烈争取下,萧红勉强读完中学。

▲萧红与中学同学合影

祖父张维祯对年幼的萧红疼爱有加,每天带着她在自家的后花园里玩耍,这里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祖父还用古诗词为她做文学上的启蒙,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她就围着暖炉听祖父读诗篇。

▲萧红祖父张维祯

遭受父亲挨打时,祖父总是安慰她:“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后来啊,她“长大”是“长大”了,而终究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萧红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就是这份憧憬和追求,使得她用尽一切的力气,与命运抗争。

▲电影《黄金时代》萧红剧照(汤唯 饰)

◆ ◆ ◆ ◆

曲折情路:

只因她贪恋泥淖里的温暖

◆ ◆ ◆ ◆

萧红不长的一生里,每一个跟过的男人都没有给她一份圆满的感情。她习惯于在最坏的处境里贴上去,一无所有,穷形尽相,也许她高看了那些男人和他们的爱。

“出走的娜拉”

萧红人生里,第一次在孤寂中选择了一个以为可依赖的男人陆哲舜,就是源自家庭的压迫。当时父亲坚持将她许配给给家境殷实的官僚之子汪恩甲。中学毕业后,倔强的萧红为了逃离被安排的封建婚姻而离家出走,却在面对现实的孤寂之时,妥协地接受了喜欢她的陆哲舜。

他们逃到北平求学、同居,被家族不容,断绝经济支持。表哥退却后,她便回头去找汪恩甲。她曾不顾一切的挣脱传统的枷锁、家庭的束缚,否认荒唐的婚约,却在命运的漩涡里兜兜转转,在这一刻又选择了这个男人。

毕竟是阔少出身,一开始汪给萧红提供了好的衣食,并得以继续读书。二人在东兴顺旅馆同居后,萧红怀孕。汪恩甲工资入不敷出,回家求援,被家人扣住,她去理论,被汪家怒斥。于是,她去法院告汪兄代弟休妻。法庭上,汪恩甲竟临阵倒戈,表示自愿离婚,法庭当场判决两人离婚。

▲电影《黄金时代》汪恩甲剧照(袁文康 饰)

她怒不可遏地冲上街头,汪恩甲追来道歉,两人匪夷所思地和好。这对离异夫妻后在旅馆赊欠食宿费几百多块钱之后,汪恩甲借口回家取钱,从此杳无音讯。此时,她已怀孕五个月。结合整个事件来看,简直像个有预谋的报复。

但是,就算是一个报复,仍比萧红后来遇到的男人对她还要好一些,起码这个男人给她留下的是一个谜团,而不是确凿的侮辱与冷漠。

她的英雄

因着汪不负责任的失踪,萧红被店家关进仓库,孤立无援。

而第一个看到萧红身处此景的人,是后来在萧红感情中占据最大篇幅的萧军。彼时身临绝境的萧红投信给《国际协报》求助,萧军受委托带着几本书去看萧红,二人就这样相识。这是一段狼狈中有些美丽的遇见,也是一段漫长感情历程的开端。

萧军后来回忆第一次看到萧红:“一张近乎圆形的苍白色的脸幅,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

萧红和萧军的合照

▲电影《萧红》萧红(宋佳 饰)和萧军(黄觉 饰)剧照

短暂的新生

萧红出院后,与萧军开始新一轮的婚外同居。二人蜗居在旅馆的小房间里,因经济拮据,租不起被褥、吃面包蘸盐、脚冻僵了就用热水暖和。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竟然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被她不厌其烦地记录到小说《商市街》中。同年秋,与萧军同居,生活的贫困,加深了二人相濡以沫的亲密,那段日子,清贫却温暖生动。

“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安静的环境写写东西。”

▲电影《黄金时代》萧红(汤唯 饰)和萧军(冯绍峰 饰)剧照

这次结合,是萧红的一次重生,也正是因为这次重生,民国文坛得以出现一个万众瞩目的“文学洛神”。在萧军的引导下,萧红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33年5月,萧红以悄吟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弃儿》。1934年,为了躲避日伪特务机关的迫害,二萧来到了青岛。在青岛的不足一年的时光,亦被称作二萧的“精神蜜月期”——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旺盛,在那座小楼里,两人相继完成了《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的创作。

鲁迅先生在阅读完她的《生死场》后评价道:这个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鲁迅写给萧红的信

然而,萧红的敏感细腻,萧军的粗枝大叶,渐渐在相处中显现出矛盾。

情爱破碎

在二人相恋中,萧军多次移情别恋,却只解释一句:“我爱的是你,和她们不过逢场作戏。”

萧红对于爱情的期待是纯粹的,她最想要的是安稳,是依靠,是一份安全感,而这些,萧军都没有给她。

可是面对爱人背叛,受伤至深的她,想要离开,又舍不下对萧军的深爱。只是落寞的回应一句:“你不珍惜,迟早会失去。”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在感情的挣扎当中,萧红听从鲁迅的建议,远赴日本学习和创作,暂时与萧军分开。可是异乡的春去秋来,并没有抚平萧红内心的伤痕与痛楚。

这一边,萧军本性难移,竟与自己好友黄源的妻子、在日本照顾萧红的许粤华坠入爱河,并在事后,觉得自己与许必须结束这段关系,而召回萧红。

从日本回国后的萧红,面对爱人和好友的双重背叛,悲痛交加中选择了原谅,继续与萧军在一起。只是萧红的这一片痴情,注定是要落空的。

再入迷途

就在二萧矛盾不断升级,两个人在争执不断的同时,另一个男人闯入萧红的生命,他就是端木蕻良。

▲萧红与端木蕻良

端木尊重、欣赏萧红的作品,毫不掩饰的赞赏她的文学成就,不似萧军,从来都是不加认可的诋毁萧红的作品。面对端木的温柔追随,萧军不可回转的态度越来越让萧红心寒。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端木蕻良。此时,萧红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多年漂泊的萧红,以为选择端木是选择了一份安定与平静,她也曾在婚礼上说:

“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电影《萧红》萧红剧照(宋佳 饰)

可事实总不如意,即使只是这样简单的一份心愿,也未能达成。萧军没能给她这种生活,端木也没有。

萧红和端木在武汉成婚后,为了躲避日军轰炸,端木留下身怀六甲的萧红,独自逃去了四川,萧红后来独自去往重庆的路上跌倒流产。身体更是每况愈下,情绪也随之愈加阴郁。

抱憾而去

▲电影《黄金时代》骆宾基剧照(黄轩 饰)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情到浓时方知苦,缘起缘灭一场空。

萧红与男人的关系,其实是她与这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她不够决绝,不够果断,她老想贴上去,拖延着,赖着,她太贪恋泥淖里的温暖,不肯孤立无援地站在天地之间。

我不知道萧红可有类似的体验,是否担心华美的袍上爬满虱子,也许她知道,但她不在乎,她更想要取暖,即使将虱子一道披挂上身。她像忍耐虱子一样,忍耐着世界的冷眼,还装成一派天真模样,仿佛因不谙世事而无从察觉,就可以不受伤害。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直到她弥留之际,才脱下了那副天真热情的面容,写道:

平生遭尽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她心灵里的寒逼出来,灵魂终于孤单单徘徊于无地。

◆ ◆ ◆ ◆

短途人生:

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 ◆ ◆ ◆

世人说起萧红,多愿意提起她颠沛的感情生活以及薄命的潦草结果。,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她从来不为取悦那个时代而活着,她是自由的,她为自己而活。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

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这是我要的自由

我的黄金时代”

萧红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存在,她对自由的向往,对情感的宽恕,对写作的追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萧红总结自己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看到了女性的困境和局限。然而,她却不知道自己已经飞了多高多远。她的遭遇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女性觉醒和解放的奋斗史。她在她的时代,挣扎过,彷徨过,探索过,却从未停止抗争的姿态。

木心先生曾写下句子: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在这31年的长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性是如何反抗、挣扎、坚强和悲痛,而这其中的况味,还请诸君自我品尝。

她,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