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的“吴越古道”入围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

吴越古道为1100年前吴越国建筑,依山势而建,是当地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伟大工程,现位于宁国市万家乡云山村。

吴越古道

吴越古道

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杭州临安)与南唐(宣城宁国)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

吴越古道石板

吴越古道

五代十国时期,该古道已成为吴越国与吴国的战略要道。公元913年的唐岭关大战就发生于此,当年修建的战争工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战争结束后,两国贸易逐渐恢复,这条古道又成为商贸行旅通道。硝烟已经散去,商贸不再繁华,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吴越古道和千顷关依山势而建,是当地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伟大工程。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是两国交界处的重要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乃两国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章槱游玩千顷山时所题:一池春水应江潮,中起沙鸥数尺高。谁说风云远朝市,乱山深处亦波涛。

再往前走400米左右就是“江南第一池”—浙西天池。山水奇秀,风光独特的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天池四周低山环列,芳草鲜美,泉流淙淙,小涧纵横,唯独中间形成一坦荡的盆地,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浙西天池水面面积达900亩,是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可谓“神池浩渺,天镜浮空”。因此,浙西天池又被称为“江南第一池”。

据史料记载,唐朝末期,黄檗禅师在千顷山兴建龙兴寺,四处化缘,与当地能工巧匠一起用无数石块、耗时多年,修建了这条古道,从此车水马龙,贾商云集。感其佛心,当地官府和大户在山下划出大片山地,作寺庙供养,僧人垒石筑围,形成数百亩梯田,"和尚田"传承沿用至今,已成为古道一部分。造福一方的黄檗禅师为当地百姓留下了无穷的佛门奥义,演绎着众多的神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