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这几年,也算走过了北纬30°沿线的很多城市了,从吴越荆楚,到巴蜀藏羌,所见所闻都格外让人记忆犹新。千百年来,北纬30°这条神奇的纬线上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神奇的故事。

华夏民族文化历史优秀,56个少数民族在文化,饮食习惯方面都各有差异,其实一直以来也有一个旅行愿望,就是探寻并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原有的记忆中,识别少数民族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服饰和语言。作为外行人,自然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尤其是今年7月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务川的龙潭古寨,开始认识了“仡佬族”。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龙潭古寨建寨有大约700多年,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几乎都是“申”姓人家。其实,我来这里目的性很强,就是想要体会一下“吃新节”,所谓“吃新节”,简单而言,就是村民中将自家这一季度所丰收的食物展示出来,有点像是美食节,同时借此机会祈求来年有一个好收成。因为“吃新节”只在每年7.8月份稻谷成熟的季节才举办,所以其余时间来到这里,并不能看到如此热闹的景象。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如果你认为“吃新节”主要就会品尝美食,那就错了,因为在这一天,村民们还会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比如:斗鸡、猜谜语、运南瓜等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都和村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运南瓜,完全就是最常见的劳作场景,可是你知道吗?这种农作物或许很普通,但却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食物,因为在大山之中,南瓜这种食物容易生长,而且吃了后也容易产生饱腹感,村民们干活的时候也不会太容易产生饥饿感。在村民中喜庆丰收的时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不能忘记,那就是“祭牛”,日常劳作中,牛是村民的好帮手,往往会通过喂草,烧香,鸣炮等方式感谢牛的辛苦劳耕作。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观看完“吃新节”的活动表演后,没到多久就该吃午饭了,之前就听闻当地的特色食物“滚团粑”很好吃,这次在餐桌上也的确看到了它的身影,当地村民说,这是仡佬族人逢年过节必做的一道食物,主要做法就是将糯米和黏米混合在一起,并以豆或者菜为馅,再将其捏成山形并在其顶上放些红米,所以,也将其称为“红帽子粑”。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在当地呆了半天以后,仔细观看,仡佬族人的着装的确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特色。未婚女子一般是贯首服,加小围裙,以及筒裙,在衣服上面通常会绣有“大贰字牌”,其寓意是天地人和,至于花纹图案则以百合为主,它代表的是一种“以和为贵”精神,所以一直以来也被仡佬族人视为是族花。已婚妇女服饰以背心或者斜襟为主,而男士的为对襟褂子,总体变化较小。不管男士还是女士服装,也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衣服前短后长,而后面长的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夏季防蚊虫叮咬,冬季可以保暖;二是干农活的时候更方面,背部也不会因此而漏出来。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差不多到了下午,盛大的祭拜仪式就会在龙潭古镇的九天水榭开始,在这之前,债老会带着村子里面的一些孩子到稻田摘取新谷,并以此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并获得好收成,这当地人称之为“采新”。之后,同样会和上午一样开展简单有趣的体育竞技活动,最让我吃惊讶的莫过于“推屎爬”这一活动,所谓“推屎爬”,原本是一种小昆虫,它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北方人一般叫其为“屎壳郎”,参与活动的一般是10岁左右的孩子,一方用脚勾住伙伴的腰部,并双手紧紧抓住其脚踝,然后再由伙伴将足球推到对方的篓子中,数量最多的为获胜者,这一游戏既讲究团结性,同时对于手力的要求也相当高,同时也含有赶走晦气的含义,类似生活化的游戏活动还有斗鸡,护蛋等等,虽然没有机会参与其中,但即便作为旁观者,也很容易被这样的游戏氛围所感染。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每年7.8月,“吃新节”如约上演!

“仡佬族”是56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很多时候,说起少数民族,脱口而出的可能是藏族,彝族,但此次走进仡佬族,让我不得不感慨仡佬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流传了千百年,古老且传统“吃新节”,或许也成为了我们更好了解仡佬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