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繁华故事

杭州滨江区由浦沿、长河、西兴三个镇组成。区政府设在西兴。1996年前属于萧山。

一条风情大道把滨江和萧山分开,西兴就在风情大道的西边。

西兴地处钱塘江南岸,浙东运河的起点,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期叫固陵,是因为越国的范蠡在此筑城抵抗吴国,因此得名。六朝时候叫西陵,五代吴越时期,吴越国钱王觉得陵字不吉利,就改叫西兴。就沿用至今。

杭州滨江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繁华故事

钱缪像

浙江有两条著名的人工运河,一是京杭大运河,连接了杭州到北京,至今还在使用。另一条,则是浙东运河,从萧山出发沿着绍兴到宁波。连接了钱塘江流域和曹娥江、余姚江、甬江等水系。西兴就是这条运河的西部起点,因此也成为繁华之地。

五代时候钱缪年轻时候以贩私盐为生,长游走浙东浙西之间。一次贩盐途中被官府发现,逃至西兴,有老妪救护方躲过一劫。后来做了吴越国王,就将西陵改名西兴。整个唐宋,西兴一直作为交通要道,商旅往来,渡口繁忙。依仗着地理优势,街市也非常兴旺。那些前往浙东游历的文人,上任的官人,买卖的商人。从杭州渡江到西兴,再通过浙东运河转到绍兴、宁波、台州等地。

到了明代,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大量的农产品被加工制造成商品,西兴一度成为茶叶、烟叶、土布、海盐等商品的集散地,官府在此设盐课司,向盐商征税,成为“浙东第一关隘”。明朝成化末年、弘治元年,朝鲜国崔溥漂海到浙江三门,被遣送回国路上,就是沿着浙东运河,到西兴驿小住而后入杭州。

明朝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南下,攻占杭州。准备渡江攻打绍兴的明军。那时候张国维守诸暨、义乌,朱大典守金华,鲁王监国绍兴,张煌言、钱肃乐整军宁波。准备抵抗满清,恢复河山。西兴此时也驻守着方国安的明军。清军在江干架设大炮,朝江南岸的西兴一通乱射。此时方国安的军队正准备埋锅造饭。一炮过来,炮弹正打中方国安镬上。吓的方国安惊慌失措,马上从西兴逃跑,沿着浙东运河一路跑去嵊州新昌,顺路在绍兴把张岱的家抢个精光。

因为方国安西兴防线撤守,满清就从渡口过江,踏上西兴,一路沿着浙东运河东进,一路沿着诸暨、义乌杀去。加上汉奸马士英、阮大铖的引路,浙东鲁王的明军纷纷溃败。张国维、朱大典纷纷兵败自杀。

西兴就不经意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的很多人都记录了那段历史。

清末民初,西兴迎来他历史上最后的繁华。随着近代资本的发展,西兴老街成为浙东地区著名的活水码头。

1903年,杭州—西兴—萧山—绍兴电话开通,有中转货物的过塘行六七十家,拉客运输的黄包车(人力车)500余辆,茶店32家,大小店铺近200家。

赵顺昌、悦昌、潘正大等12家的南货店。大来、杨永和诸家的棉百店,汪德义、王恒裕的酒酱店,裕丰、徐锦昌的油烛店,延春堂、万寿山的国药店等等生意兴隆。

此外,酒店、饭店、旅店、小吃店隔街相望。每日清晨,四乡农民进市交易,湖头陈的鱼虾螺蛳,沙地上的土布竹笋、箬帽、菊花、诸山的橘子、杨梅等水果,琳琅满目,充盈街市,时人谓之“万商云集,市容繁华”,是西兴的鼎盛时期。

此后,浙赣铁路通车,杭绍公路通车,原先水路码头已经不再繁华。抗战开始后,更是衰败迅速。

昔日浙东第一码头,也归于历史的尘埃里,看着往西的荣光而闲坐话故事了。

杭州滨江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繁华故事

西兴镇上浙东运河边上老房子

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盛衰总会轮回。进入21世纪,西兴的发展正如杭州的发展一样的翻天覆地。

西兴的发展一日千里,千年古镇,今日新颜。成为浙江发展最为迅速的地方之一。尤其是G20之后,房价更是合着周围水涨船高。昔日码头,今日成繁华都市。张岱《陶庵梦忆》自序中那个打破酒坛的西陵脚夫,如有一梦,见到现在场景,或许更是咬牙自问:若是梦则更好。

现在的西兴,成为亚运会的主会场之一的地区,三桥段钱江南岸的夜色风景,灯火辉煌,犹如天上人间。

那年方国安埋锅造饭的所在,现在已然是繁华中的精华。

杭州滨江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繁华故事

滨江西兴(图片来自网络)

无数过往成历史,无数过往也汇成今日。未来的人们看现在西兴的繁华盛景,是否也如现在的我们回头看历史的过往一样的眼光,心态。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人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造就了这样的繁华,就好好享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丰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