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这个世界,总要给底层孩子一条出路

有这样一所中学,它与衡水中学齐名,但是它却不如衡中一样每年盛产清华北大学子,甚至几年来考上清华的只有几个人,但是它却是改变众多考生人生的一所中学——毛坦厂中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依然是改变个人甚至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变动都会牵动社会敏感的神经。

安徽六安市毛坦厂镇,这个似乎只为高考而生的小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这里的每分每秒,似乎是中国高考画卷的缩影。

虽然名字不起眼,学生也不优秀,但是每年毛坦厂复读的学生人数众多,复读生活很苦,但是为了今后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谁,又不苦呢……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毕竟,一个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下的人,又如何咽下生活的委屈?

网络上有很多人diss衡水中学,说它是考试加工厂,说它是人间地狱。

但在崔永元对衡水中学学生进行的回访中,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想要离开偏远的家乡到大城市发展,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无独有偶,白岩松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另一所“高考神校”——毛坦厂中学的理解:

白岩松:有些高考名校,我持中立态度,不一定赞赏,但是也不好直接批评。有的中学门槛很高,有很多官家子弟、富家子弟,想进去得托人找关系,费尽心思,没有一定的财富,没有一定的权力进不去。

新京报:改变了什么看法?

白岩松:毛坦厂中学它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你想想,能把院墙外的柳树当神树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

想起毛坦厂真的让人掉眼泪。上万人守着大客车,送孩子出发去参加高考。在这样的一个人浪当中,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好事儿,别破坏它。

新京报:但很多专家学者质疑毛坦厂中学,称它是高考工厂。

白岩松: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些画面跟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就说“看,多愚昧,还拜神树”“不就一高考吗?还上万人送别”等等。

我对毛坦厂中学充满理解,特别是当你了解到这一个又一个毛坦厂中学的孩子的背后是那样的家庭。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这里涉及到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等等东西,但是我愿意用温情去面对毛坦厂中学。我祝福这些普通的家庭。

曾有一位年轻老师,从师范学院毕业来到毛坦厂中学教书。接受了大学教育、开拓了眼界的他认为教育最应该培育的是学生的公民素养。于是,他偷偷摸摸地多做了一点。比如,在班会课上,为学生们朗读《萤窗小语》。他甚至认为,高中生已经情感成熟到可以谈恋爱,于是又在班级发动关于友情、爱情的讨论。

如今10年过去,今年春节,一位当年的学生向他拜年,对他说“谢谢”。

不过,他没有告诉学生的是,那些尝试让班级成绩下降,他差一点被末位淘汰。后来,他再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教育新实验。

结论是,只要高考存在,应试教育便没有废止的理由。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仍可能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目前我们无法改变现在的教育,改革正在路上,但是我们还是要活在当下,去克服,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学习实苦,每个高考学子都在坚持,愿这个6月气温再凉爽一些,难熬的夏天来得慢些,学子们能好受一点。也愿所有学生能坚持住最后的战役,向自己的梦想,杨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