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愿:那回不去的故乡 是一辈子的牵挂

母亲53岁那年,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村庄,到千里之遥的重庆主城生活,给哥哥煮饭,带小孩。

一年中的某个时间点,我会去母亲家里呆几天。每次去,都会听到母亲的唠叨,说什么很想回乡下的老家,觉得乡下喝水、呼气都比城里好,就是打喷嚏也比城里自在。

刚开始那会儿,我觉得母亲很是不懂享受,乡下有什么好啊?别的不说,单是洗澡就很不方便。每次她一唠叨,我就会给她顶回去,“回去有什么好,煮顿饭还难得烧火!城里多方便!”

母亲不识字,为了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她努力去改变自己,烫头发,穿裙子,戴耳环……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母亲性格火爆,说话声音极大。无法控制的大嗓门总是发出高分贝的声响,惊扰了左邻右舍不说,还会透过灰蒙蒙的天空,传到几百米开外的其他栋楼。而城里孤独和压抑的邻里氛围,让她丧失了高谈阔论的对象和语境,以至于一直闷闷不乐。

对母亲来说,她真正快乐的日子,是回到村庄的片刻。在更多的回不去的时刻,母亲在城市的楼顶种菜,借这样的方式与泥土保持某种若有若无的联系。似乎只有这样,她的内心才会自在快乐。

而我知道,无论日子如何富庶,只有那回不去的故乡,才是母亲一辈子的牵挂。回到故乡,则是她毕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