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农村学校变化让学生从城区回流

按照政策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具有初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均应参加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呈现,计入学生中考成绩。

这意味着,现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将在中考时进行音乐、美术的考核。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开好各种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毫无疑问,学校丰富的校本课程,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各种可能。

5月11日,聊城市第十一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文苑小学召开;5月18日,东昌府区八甲刘中心小学举办了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在两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的自主选课都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各学校要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完善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城区学校:坚持自主选课两三年,课程结构逐步优化

每个周三的下午,候课铃声一响,在文苑小学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笑容满面的学生从各个班涌出,汇入走廊的两队人流,随着人流流向不同班级,不到十分钟,校园就恢复了平静,接着,每个学生都上着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

这,就是文苑小学自主选课日的一幕。

其实,2015年3月,在18个兴趣社团基础上,文苑小学就构建了自主校本课程。从最初的14类、36门课程,到现在的18类、30门自主选课课程,文苑小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目前,48个班的自主选课课程,均由专业老师执教,孩子们乐在其中。周三下午,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快乐的。

文苑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养结构。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的学期,文苑小学的自主选课又有了创新。

“本学期,学校优化了自主选课的课程结构。取消了几门学生兴趣低、学习人数少的课程,增加了例如花样衍纸、轮滑、益智游戏、葫芦丝、创意画、古筝、国画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的班级数量。”该负责人说,学校根据选课学生年级、人数不同,分了不同班级,满足了学生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

“女生头上的发卡,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授课老师表示,孩子们的潜力不可低估,很多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很有服装设计师的潜质。

学校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了近三年的课程实施经验,各个课程的主创教师在本学年的教学中纷纷又出“新花样儿”,创新了作品呈现形式,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使每个孩子在自主选课上发挥了特长,张扬了个性。

农村小学:专业师资配备,为自主选课提供可能,城区学生开始回流

自东昌府区政府、区教育局提出了“名校带分校”战略后,侯营镇田庄小学被划归文苑小学统一管理。目前,学校开设了舞蹈、合唱、儿童画、口风琴、足球等14门自主校本课程,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平台。

其实,自主选课,目前在我市农村小学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八甲刘中心小学,是东昌府区比较偏远的一所学校。从聊城城区到学校,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现在,每周三下午4:00—4:50,是学生的自主选课时间。”八甲刘中心小学老师邱春阳说,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自主选课是从2016年起步的,去年秋季这一课程开了起来。

“原来自主选课是断断续续的,现在是一直在坚持。”李道华说,学校老师有何才艺,就开设什么课程。八甲刘中心小学先后开设了口风琴、剪纸、篮球王国、跆拳道、衍纸、纸浆画、语言表演等二十余门自主选课课程。

八甲刘学区有7所小学,和中心小学一样,其他几所小学每周三下午也都是学生自主选课时间。

李道华坦言,八甲刘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农村孩子很多没去过聊城,也没见过东昌湖。

不过,学校开设的自主选课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让他们都能展示才能,张扬个性。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给农村学校配备的年轻老师比较多,这些老师多才多艺,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潜能,把自主选课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开起来。”李道华说。

据李道华介绍,农村小学虽地处偏远,但教学理念与城区同步,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也比较大。意识到这些变化,现在小学和初中,都有从城区回流的孩子。

主管部门: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是学校开设自主选课这一课程的出发点。

文苑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主选课作为实践活动类课程,对评价教师、学生来讲,也多了一把衡量的尺子。文苑小学将其纳入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制定了师生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教师,主要考查自主选课中,实施教师的计划、方案、教案、教材修订情况。对学生,一是考查在自主选课班级的平时表现,二是考查学生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的表现。如此措施,改革师生评价方式,使评价更综合化、个性化、多样化。

“在小学,让孩子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聊城小学教学进行了各种大胆的探索、大胆的改革,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学生潜力发展方面,树立了很多样板学校。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有的学校,因音体美老师少,有些课程没有开全;还有些学校,考虑到上“副科”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对这些课程不重视。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聊城各县(市、区)将加大课程研究和课程落实的检查力度,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等教学的检查力度。

同时,教育部门还要求学校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完善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