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鎮,那個川西漢子的理想

(彭措與小陳在長坪溝口)

《川藏半記》之《雪,落在該落的地方》

大梁子山脈綿延,馬馱著鞍,“嘚嘚嘚”,一會兒昂首奔幾步,一會兒慢騰騰停下扯嚼幾口山邊野草,閒悠悠,自個下山路回家。老馬,果真識途呀。

小金的三月,雪覆蓋著遙遠的高峰,像頂白帽子蓋住姑娘的眉眼面龐。那座傳聞阻斷過汶川地震帶的四姑娘神山,愈發近了。

1

黝黑健碩的彭措,嘴角總掛著笑。他和年輕的小陳,給我們領路長坪溝,可能擔心贛蜀言語溝通不便,他們並不多主動言語。

長坪溝溝口,牛群在山坡時而抬頭望望雪山,時而低頭嚼著枯草自在棲息。斯古拉寺門口,白泡桐花細碎,涅槃塔、尊勝塔、和好塔、天降塔坐立大門左側;神變塔、法輪塔、菩提塔、善逝塔坐立另側。寺裡十幾個喇嘛,阿旺住持已近花甲。

寺外往左,修了段木棧道。此路往深處,途經枯樹灘、上下幹海子、兩河口、木騾子、水打壩、長坪巖窩、雞冠石等,供徒步者抵達卡子溝溝底。全程約22公里,一般遊客步行得十多個小時。若再往前15公里,經高山草甸、埡口,可至畢棚溝溝尾野牛坪。專業戶外徒步驢友,也得分兩天行程。

隨彭措在木棧道上行,沒走到第一處景點頭道坪,我便體力不支了。彭措陪著我坐在棧道邊聽風,老樹上的雪時不時撒落在草叢。

天色將晚,景區深處陸續出來幾遊人和一位山林防護人員,尾隨著一群清潔工人。

幹活的工人們都是年紀較大的當地藏族百姓,嬉笑著偶爾高吼一句藏歌,驚起林中幾隻飛鳥。清理山道,於他們而言更像鍛鍊身體。他們與彭措熟絡打著招呼,健步如飛。不免提起四姑娘鎮的脫貧工作,由不得感嘆,四姑娘山鎮的百姓生活在一個多麼好的時代。

棧道兩側香柏、高山柳林立,楊柳麼麼(花)掛立枝頭。彭措告訴我,藏族百姓喜歡把香柏點燃,用它的煙來燻肉燻房,特別香。

2

彭措,是胡剛的藏名。

我一直認為,藏名必須是含了什麼喻意喻意的。像“卓瑪”,指度母,是藏族百姓信奉的女神;“拉姆”指仙女;“多吉”指金剛、勇猛之意,用於男名。於是張口便問“彭措”有何喻意?

大漢子彭措抓抓頭上倔犟根立的寸發,裂嘴笑,一口白牙特晃眼:“木啥含義呢!”

嘉絨藏族的孩子出生後,滿月那天會被家人抱到喇嘛寺,由喇嘛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對應著翻經書。經書上翻出什麼字,那幾個字就成了伴隨孩子一生的名字——那是天神賜給他們的愛稱。藏族百姓把藏語音譯出的漢字當做他們的房名。

四姑娘山鎮位於小金縣境東南部,距縣城美興鎮56公里。08年地震時,小金屬四姑娘鎮的災情最嚴重。石木結構的民房,倒塌裂縫無數,幸好地震發生之時是午後,百姓多在地頭山裡幹活,人員傷亡不大。

彭措還記得,四姑娘山鎮的災後重建工作,由江西團省委一位姓張的同志主負責。

當年,災後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清早,彭措就領著縣城過來的援建組同志往山上各處進行地質災情勘查與檢測。為縮短災情統計時間,他們的午餐常常是在山路邊,就著涼水啃點乾糧解決。晚邊回鎮上與其它小組碰頭,再連夜去縣城向指揮部彙報各種情況。

很快,四姑娘山鎮各村各戶的維修加固情況、各山毀損路段情況就都彙總出來,公平、公正、合理。如今問起當年江西援建小金過程中的民房重建政策,四姑娘鎮的百姓感恩不盡。

3

午間抵達四姑娘山鎮用餐時,鎮裡的嘎西書記和彭措他們推薦我們在阿里本國際青年旅舍用餐。64歲的爾樸大爺家整齊漂亮,氣息濃郁的嘉絨藏族民居,乾淨又有特色,靜靜佇立在百咕腳山下。

四姑娘山鎮的民宿,在全國曉有名氣。每年,四月始到十二月初是四姑娘山的旅遊旺季,吸引著來自全國全世界各地的登山旅遊者和徒步探險家來長住,各家民宿幾近爆滿。近幾年,鎮裡又新建“金子街”,日接待遊客可達近五千人。

走到一家“山語”精品民宿,老闆娘是與我一般年紀的外地人,叫阿寧。她行走國內外各地旅行,因緣際會下喜歡上四姑娘山,便與友人合資來鎮裡開了這家“山語”。不過兩年時間,阿寧也知十年前江西援建小金之事。

阿寧為我們泡上小金特有的高山玫瑰花茶,溫婉細碎她在每間主題房的用心。她很開心彭措他們向我們推薦了她的民宿經營理念,熱情告知:“在四姑娘山鎮可以觀光、漂流、登山、穿越、露營、騎馬、歌舞、烤羊……”

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50平方公里,地形狹長,以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及四姑娘山,“三溝一山”組成。

雄俊奇異的山巒重疊,鬼斧神工的溝壑縱橫,豐富獨特的雪山冰川峽谷海子,讓景區的每個季節都呈現絕妙的自然立體畫卷,無怪乎是小金的第一名片。

採訪團只騰得出離開小金趕回成都的當天上午半日時間,進到四姑娘山的雙橋溝盡處紅杉林景點匆匆瀏覽了一下,意猶未盡。

人間三月,紅杉林裡白雪皚皚。一切語言、文字、圖片……江南人描述看見雪山冰川草甸時的那種感覺,是如此蒼白無力。或許,唯有神秘的藏族音樂,才能傳遞出一點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悠遠壯美。

四姑娘山景區,與江西三清山景區同年申報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江西援建小金後,四姑娘山景區工作人員專程組隊到三清山交流學習景區管理心得,江西與小金的情緣,結在每一處大小細節。

暮夜,我和三位準備結伴拼車旅行川西北風光的姐姐脫離了採訪團大部隊。與彭措告別時,他一再又盛情。我們都很懊悔沒帶上行李,不然在四姑娘山鎮住宿一晚再轉往丹巴。在最清冷的淡季,貼近四姑娘山的胸膛感受一晚她神秘的靜謐,多好。

或許,有些旅途裡有點遺憾也是好的。我們終將再一次又一次帶上期翼,深入她的繁花似錦和冰雪殿堂。

彭措是九十年代四川農業大學科班出身的大學生。

當年,分配至小金農牧局,工作了十多年後才調回四姑娘山鎮。別人,千方百計從鄉下往縣城裡跑;他,盡一切力量回故鄉。

這個沉默寡言的川西漢子,現在是鎮裡農牧水三站的站長。既給百姓做土豆、油菜、蠶豆等農作物的種植指導,也一年兩季給各村的放養與家養牲畜普及防疫知識,配合各村防疫員進行疫苗工作。

他的理想與願望,簡單的就像四姑娘山上的雪:落在該落的地方。

文中圖片若無特殊說明,均由珍兒手機或微單攝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

上饒機場每日下午有航班直飛成都,兩個半小時。從機場地鐵至茶店子汽車站歇一晚,次日大巴進小金四處即可。

附錄一:雙橋溝掠影

(在大巴車內透過玻璃拍進雙橋溝的路)

(詹愛玉攝)

(被催促上車時,與清水無魚、空谷幽蘭正好都在拍車玻璃上反射的景)

(哈!樹幹上要化開的雪像那個啥?)

(在雪地上留個來過的印)

(還沒到色彩斑斕的季節)

附錄二:在四姑娘鎮裡的民居溜達小圈

(比比皆是石頭房,我喜歡)

(路邊馬兒低著頭自個回家的)

(琦玲攝)

喜歡每家客棧裡的細節

阿里本家

爾撲大爺與小孫女

嬢嬢和寶貝吃著我從江西帶過去的糖果很開心

這茶壺,我喜歡!端起來有沒有波斯女人滴感覺?

哇哦,阿里本嬢嬢做的藏家宴

喜歡這杯碗,酥油茶比我在麗江喝的更不油,能接受了

山語角落

藍色系的房間,我喜歡

又好看又好喝又香噴噴滴小金高山玫瑰茶

哇哦,被採訪的這哥做徒步地接嚮導,年收入很不錯呦

彭措用手機拍我們的採訪

附錄四:長坪溝小掠影,微單手機很快都木有電,就拍了幾張

在山道上俯瞰

老馬識途,老馬識途呦

實際上溝底草坪裡都是牛,原諒我沒拍好

(一葉知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