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騰衝怎能不吃這些美食!

騰衝的美食非常有名,且與眾不同,家常菜裡,酸、辣、苦、鹹、甜、香,種種滋味俱全,又以酸辣為主。用得最多的佐料是酸大筍、幹醃菜、水醃菜、糊辣子、小米辣等調料。這些調料都是獨具特色的騰衝特產,各種時鮮小菜烹飪都是以味見長。

和順頭腦

“頭腦”為雲南騰衝著名小吃,以雞蛋,油炸餈粑,花生米等為主料,加熱糖水攪拌而成。和順頭腦是典型的藥膳,加之與我國的中醫藥結合在了一起,所以有很強的滋補功效。

在和順,每逢農曆正月初二,女婿去丈母孃家拜年的時候,丈母孃都要特別做一碗頭腦給女婿吃。寓意在新的一年裡女婿有頭有腦,體體面面,聰明智慧,小兩口吉祥如意,日子甜蜜。

大救駕

將餌塊卷切成三角形的小片,加入火腿片、鮮肉片、雞蛋、胡蘿蔔、西紅柿和豌豆尖等,放入旺火的鍋中爆炒,起鍋前加入香料。

據傳,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進昆明,明永曆皇帝逃往滇西,清軍緊追不捨。農民起義軍大西軍領袖李定國命大將靳統武護送永曆皇帝至騰衝,當時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憊不堪,飢餓難忍。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主人炒了一盤餌塊送上。永曆皇帝吃後讚不絕口。說:“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從此,騰衝炒餌塊改名為“大救駕”。

稀豆粉

稀豆粉是騰衝的特色美食,一般是用豌豆製作。製漿要分別製成清漿和濃漿兩種,然後再用兩種漿製成稀豆粉。

騰衝稀豆粉的吃法也有大講究,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輕拌佐料、一部分伴和佐料,將這三部分變幻順序輪著吃,不同的輪吃有不同的美味。

大簿片

大薄片已成為滇西名菜,工於火候,長於刀法。用特製的豬頭肉片成薄如蟬翼的大片,調料齊全,具有鹹、酸、辣、麻、香多種滋味,肉脆嫩,嚼時有勁,回味無窮。

土鍋子

土鍋子是騰衝風味中十分重要的品種,為騰衝獨有。除了在當地人家中,騰衝賓館餐廳也能吃到十分地道的鍋子,需要10人左右同時進餐才能吃完。

傳說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騰衝守關。來到邊陲後,看到每天送到邊關給戰士的餐食都變冷了,於是這位大臣就想,怎麼才能讓守邊的戰士吃上熱乎乎的菜飯呢。於是,他便叫當地工匠燒製一種容器,用來煮食。這種容器既方便,又省事,遙遠的路程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食。從此以後,土鍋子就成為騰衝的名菜之一。

騰衝簸箕宴

簸箕宴是雲南少數民族流傳至今的一種手抓飯習俗,大家圍坐在大簸箕邊,邊吃邊談、邊欣賞歌舞表演,其樂無窮。

簸箕內使用新鮮芭蕉葉盛放食物,菜品豐富誘人:有餈粑、檸檬雞、木桶豬手、油煎禾花魚、原味叉燒、雜糧飯、水果…….葷素搭配、湯齊料足真是一個都不少!

棕包炒肉

這道菜的棕包是棕包樹未露頭開放的花穗,初春時節採摘,其他地方的均味苦質粗,唯騰衝棕包苦中回甜,肉質清脆。

將棕包剝去外皮,洗淨切絲,配鮮肉丁、胡蘿蔔絲、臘醃菜、幹椒一併炒熟,色香味俱全。清涼解毒,還可涼拌,或配白豆腐、豬血、幹醃菜煮湯,均為美味。

擦粉

擦粉以甜蕎為材料,採用特殊工藝製作而成,晶瑩剔透。或是用特殊工具做成細絲狀,或是用小刀切成條片狀,加之以特製梅子醋,香料,慢慢品味。擦粉的軟嫩滑爽配上梅子醋的酸甜可口,令食客吃的一丁點不剩才肯作罷。

青龍過海湯

騰衝的幹醃菜酸味可口。幹醃菜加糊辣椒、芫荽及其它佐料,開水沖泡,製成蘸水碗,適宜吃各種綠菜及素煮的菜蔬;開水沖泡幹醃菜,加入鹽巴、辣椒及搗姜塊,再放上三兩截大蔥,置海碗內,便是著名的“青龍過海湯”,真令人胃口大開……

和順松花糕

撒撇

撒撇有酸味和苦味的,根據個人口味喜好選擇。一盤細米線頭上加上牛乾巴絲,牛肝片和炸豬皮片。蘸水就很講究,細韭菜末,香菜末,炒芝麻,炒花生米,小米辣末放上檸檬水就是酸味撒撇了,放上牛苦腸水的就是苦撒撇!

撒撇因有牛苦腸水,不但具有豐富的百草營養成分,而且有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的功效,加上配有具藥效作用的植物佐料,撒撇便成了一道口味極佳的藥膳食譜。胃熱上火,風火牙痛,體內各種炎症,食用撒撇一次或兩次,即可消炎止痛解毒,常吃之還有預防癌症的特殊作用。

疊水河卷粉

別看它就一小塊薄薄的麵皮,但是放的調料可多了,醬(專門調製的),花椒油、芝麻油、韭菜綠豆芽和黃瓜絲(用開水稍微煮一下)、炒花生米、燒肉(可放可不放),然後把這些調料和菜都裹在裡面就可以吃了!也可以不用裹,把卷粉切成片或切成絲放上調料和醋辦一下就可以了。

趕馬肉

雲南騰衝趕馬肉是曾經茶馬古道上馬幫在風餐露宿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食肉方法。將大塊的肉加上各種調料一起燜熟,油而不膩,香氣撲鼻、營養豐富。對於吃慣了精饌珍饈的現代人,這種肉食雖然簡單,但也別具風味。

罈子雞

此菜源於明末,興於清初,由其獨特的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和融合騰衝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的一朵奇葩——罈子雞(此物因其難制在騰衝也很難吃到)。

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罈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滷製,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明光碳烤小耳朵豬

騰衝人的晚餐講究豐盛,各色菜系應有盡有,騰衝碳烤小耳朵豬就是其中一道美味。選取典型的明光小耳朵豬仔,重量要求10至15kg,就可以加工製作。

把整豬洗淨,從中分開,用秘製調料醃製,保證味道遍及豬肉的每個角落,用烤架把整豬串起來,以合適的火候持續烤2至3小時,烤出的豬皮酥脆可口、香氣誘人,豬肉鮮嫩柔軟,色香味俱佳。

海陸空

騰衝有句古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陸空”就印證了這句古話。“海陸空”­­­­——谷花魚、棕包米、蜂蛹一鍋烹煮。因所選食材為“水裡遊著的,陸上長著的,天上飛著的”而得美名。

這樣的吃法鮮甜可口,營養豐富,既沒有葷腥的厚膩,也補上了蔬菜的淡薄,香而不膩,淡而不薄,酸甜適宜,恰到好處。

和順三滴水

騰衝和順鄉“三滴水”是最高級別的筵席,一般接待客人的時候才會擺上一桌。三滴水分為三道菜式,幾乎囊括了騰衝的風味特色。

第一滴為點心、開胃類食品,如干果和涼菜類。第二滴為八大碗,主要是騰衝的名特風味,比如大薄片、土鍋子。第三滴為甜點類的餐後點心,如甜白酒、水果類。現在很少能吃到十分地道的“三滴水”,即使有也是經過改進的。

和順茄肉

茄肉是和順人的一道日常菜餚,即在燜肉時加入產於緬甸的一種調料“茄”(音qié)。這種做法源於緬甸。

和順古鎮有幾百年的“走夷方”傳統,如今還有一萬多和順人僑居海外,在緬甸的居多。所以,和順出現緬甸風味的飲食就順理成章的了。除“茄肉”外和順還有許多用“茄”作為調料的系列菜餚,風味獨特。

臭油煎蛋

臭油,是用騰衝當地的香果樹結的種子榨的油,細膩粘稠,帶有香果樹特有的濃郁氣味。做臭油煎蛋時,要先用香櫞葉在臭油鍋中翻炒幾下,再把雞蛋打下鍋中,這樣煎出來的蛋才不會太苦。

臭油煎蛋可以護肺清肺,據說以前鄉間只要是患了肺結核的,都吃這道菜,慢慢的病就會好了。現在的人喜歡抽菸,不妨多吃點臭油煎蛋。

油燈燉雞

顧名思義,用一盞農村以前用來照明的油燈來燉雞。燈中的油用的是香果粗加工的臭油。燉雞時首先要將油燈點燃放在一個木箱子的底部,然後用一個土罐子裝了雞,加了足夠的水、各種自高黎貢山中尋來的中藥材,蓋上蓋子,蓋子周圍還要用玉米麵糊起來,放在箱子裡油燈上的架子上,最後將木箱子密封起來,那木箱底部有門,可供中途加燈油用。這樣燉個四五個小時後,一道鮮香撲鼻,別具特色的“油燈燉雞”就大功告成了。

龍鳳八寶飯

又名陰陽八寶,有鹹甜兩種。甜八寶飯做法是碗抹豬油,貼核桃,蜜賤,白果,大棗,雞蛋糕,再放豆沙,糯米飯,上鍋蒸,好了倒出來,可以淋上一點糖水。

這個八寶飯甜糯可口,就連不愛吃甜食的人都讚不絕口。而鹹八寶飯,則是加入臘肉等食材,不放豆沙蜜餞等,只放鹽巴和草果等香料,吃起來軟糯、口味香而不膩。

雜燴

騰衝待客席面八大碗中,最具有特色的菜餚,工序複雜。首先是豬蹄筋,先晾乾,用水泡開,沒條件的用豬皮來代替,之後再放入鵪鶉蛋、萵筍、胡蘿蔔、蛋卷、百合、瘦肉片、肉圓丸子、香菇、白芸豆等。該菜所含的配料,堪稱“全家福”,吃起來味美鮮爽。

風味臘鵝

騰衝臘鵝以嫩、脆、香出名。做臘鵝時,先把肥鵝宰殺乾淨,掏出五臟,再放食鹽、硝、酒醃製鵝肉,壓制成餅形,最後掛在屋簷下風乾,避免被太陽曬到。

臘鵝之所以美味,多半依賴其肥白的油脂,而半溼不幹的肉嚼在口齒之間,則可深深感受到它的嫩、脆、香盡在一口之間。

白果肚條

把豬肚去幹淨脂肪以後,同豬肉一起出出水,然後加入泡過水去皮的白果和其他配料,加蓋用慢火煲1 小時至軟綿,去掉排骨,取出豬肚斜切成條即可。

這道菜有白果的清香、豬肚的爽口,湯色奶白,味道鮮美,具有健脾開胃、滋陰補腎、去溼消腫的作用。而且補而不燥。

白果燉雞

關鍵是原料的選擇和佐料合理的搭配,農家土雞,白果則一定要選用江東白果。將雞洗淨切塊,加入生薑小火燉至六成熟,加入去皮軸芯的白果,燉至雞肉離骨即可。此菜湯清肉嫩,清香味美,潤肺益氣,滋補保健。

油炸蜂蛹、竹蟲、螞蚱

雲南十八怪中的一怪,三個蚊子一盤菜,說的就是油炸蜂蛹、竹蟲和螞蚱了。將這三種動物油炸拼成一盤,就成了一個山珍了,其營養價值頗高,含高蛋白!

稻田魚

稻田魚,又稱谷花魚,意為吃谷花長大的魚。騰衝有大片大片的稻田,還有流向稻田的甘甜泉水,優勢擺在這裡,稻田裡怎能不養魚呢?

每年稻穀收割的季節,到騰衝來的人就有了口福:稻田魚!絕對是純天然、無汙染!清蒸、燉湯、紅燒······不論什麼烹飪手法做出來都是美味!

油菌子

油菌子是採用新鮮菌菇、用菜籽油加各種調料小火慢熬而成,成品少,耗時長,但口味鮮香,佐飯或是麵食都極好!而且由於菌子裡的水分都被油慢慢熬出,所以油菌子能儲存很長一段時間,是一種可以帶回家的騰衝美食!

轉自:《 IN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