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都有什麼副作用呢?

同仁國醫

當然作為心血管醫生,阿司匹林使用的最多,自然遇到的副作用也不少。每次遇到阿司匹林伴隨消化道出血,消化科醫生就會說阿司匹林不好,這個爭議長期存在。

我們心腦血管醫生認為,阿司匹林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立下了汗馬功勞,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都擔心阿司匹林會引起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也算是消化科醫生最討厭的一個藥物,可是為何心腦血管醫生喜歡阿司匹林呢?

目前抗血小板指南指出:有明確心腦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朋友必須吃。 具體說冠心病,心絞痛,支架術後,搭橋術後,心肌梗死,腦梗塞,腦缺血,四肢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等等血管斑塊或狹窄或閉塞的情況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

其目的就是預防這些病變進一步加重。 這些人群,吃肯定比不吃好,可以明顯降低發病率,住院率,死亡率。實踐也證明阿司匹林能夠明確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對於一級預防吃阿司匹林,就是說還沒有心腦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只是有高危因素而去預防心腦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方案,需要具體評分。

正因為阿司匹林能夠給患者帶來如此多的好處,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心腦血管醫生喜歡阿司匹林!

為什麼消化科醫生討厭阿司匹林呢?

因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最常見消化道潰瘍,消化道出血的人,不能服用,會加重出血;非腸溶阿司匹林如果不與餐同服會引起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及噁心嘔吐。

除了消化道副作用外,阿司匹林還存在:全身臟器活動性出血;過敏反應 哮喘 阿司匹林後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會引起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血液病,需要血液科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定奪,等等後果。

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服用阿司匹林?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有適應症就服用,沒有適應症,一定不能服用。

當然我們今天說的主要是長期服用的小劑量阿司匹林!因為大劑量阿司匹林一般也不需要長期服用。

小劑量阿司匹林確實有自己的不足之處,但這些不良反應及副作用,都無法抹殺阿司匹林的功勞和貢獻!


心血管王醫生

主要毒性作用有:1先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以後逐漸轉為抑制;2酸鹼平衡失調: 刺激呼吸中樞,產生換氣過度,導致呼吸性鹼中毒;以後因鹼基的排出及水楊酸類引起 的代謝改變(因水楊酸類抑制氨基轉移酶和脫氫酶,使乙酰輔酶 A 經由三羧酸循環的代 謝障礙而致酮體增加)而引起代謝性酸中毒;3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使其張力減低, 並可使血管運動中樞麻痺而致循環衰竭;4對血小板聚集有強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並抑制凝血酶原合成,導致全身廣泛出血;5肝、腎功能損害;6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易發生嚴重中毒。

臨床表現特點 1輕度中毒:咽喉、上腹部灼熱感,噁心、嘔吐、腹瀉、頭痛、 頭暈、耳鳴;2重度中毒:大量出汗、面色潮紅、頻繁嘔吐、消化道出血、皮膚花白、 紫紺、呼吸深快、煩躁不安、精神錯亂、驚厥,並可出現昏迷、休克、呼吸衰竭。3過 敏患者可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水腫和休克。易感者可迅速發生哮喘,重症可致死,稱為“阿司匹林哮喘”。


中華醫學科普

阿司匹林是一個有傳奇故事的藥物,它從最早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到現在作為心腦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的基石藥物,被世界公認為三大經典藥物(青黴素、阿司匹林、安定)之一。


藥事健康

阿司匹林副作用:

  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和出血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慾差、腹脹、腹痛等症狀,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一些保護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嚴重時會引起胃粘膜糜爛,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尿酸增高、藥物性皮炎、過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減退等。

  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建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哪些人屬於這一類呢?

  一、符合下列三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建議服用:

  男性超過 50 歲或女性絕經後;高血壓;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吸菸者。

  二、高血壓合併糖尿病。

  三、高血壓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

  四、經醫生評估 10 年內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於 20%。

阿司匹林與青黴素、安定同為世界三大經典藥物。青黴素大大降低了全球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數;安定的重要性則主要體現在改善睡眠;而阿司匹林的貢獻是: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發明之初,阿司匹林本是解熱鎮痛藥,大劑量使用能緩解急性炎症反應。隨著更多長效、副作用更小的解熱鎮痛藥問世,阿司匹林淡出瞭解熱鎮痛的江湖,卻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領域大放光芒。

  阿司匹林, 這些人服用需謹慎:

  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普通老年朋友,長期服阿司匹林,不是益壽延年,而是處在各種副作用風險中。

  特別是以下幾類人,服用阿司匹林應慎重諮詢醫生意見: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劇烈哮喘;

  有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病史者;

  需要拔牙或手術的人,在術前一週也應該停用阿司匹林。

  最後想說,阿司匹林質優價廉,但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沒病的人別亂吃。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阿司匹林作為一種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服用者眾多。《阿司匹林專家共識》明確了它在防止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而且指出小劑量長期服用是安全的。

但是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發生在一個身體上,對他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對於有心腦血管病發生風險的患者來說,服用阿司匹林前,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病情,對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有一個預估,以便正確決定是否長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應

消化道出血 服用100mg及以下劑量胃腸道出血的發生率為1.1%;100-325mg為2.4%;325mg以上為2.5%,表明消化道出血與服用的阿司匹林劑量有關。但當服服用腸溶型阿司匹林時,發生胃腸道大出血的可能性只有0.12%。需要注意的是:當患者患有消化性潰瘍或幽門螺桿菌感染、血液病、肝病、尿毒症或同時服用其它抗血栓藥物時,無論阿司匹林的用量多少,都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發生。

影響肝功能 阿司匹林進入人體後主要在肝臟代謝,肝功能不全時應禁用,但對腎臟沒有影響。

高血壓患者腦出血 高血壓患者在血壓控制良好(140/90mmHg以下)時,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腦出血的發生與未服用者相比並沒有增加。而當高血壓患者血壓超過160mmHg時,出血風險加大,應暫停服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 臨床統計顯示:研究顯示:小劑量阿司匹林並不增加視網膜及玻璃體出血的風險。

痛風患者降尿酸 阿司匹林可減弱促尿酸排洩藥物的作用,但與劑量有關,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此影響作用很弱,即痛風患者仍可服用。

血小板減少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原則上當血小板低於8*10(9次方)/L時應禁用阿司匹林。

由此可見,長期小劑量服用阿司匹克有較為可靠的安全性,且患者從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來說,服用阿司匹林獲得的益處遠大於它的不良反應。所以關注阿司匹克的不良反應是應當的,但明確自己是否適合、是否應當服用阿司匹林更為重要。


天天聽健康

做了悟空問答才知道,有很多人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問題,也有很多人在關心阿司匹林到底什麼情況下需要服,什麼情況下需要停藥,什麼情況下不適合服用?如何服用阿司匹林,選擇什麼樣的阿司匹林服用更安全?

這些問題,在李藥師另外的幾個有關阿司匹林的問答裡面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和答覆,如希望瞭解,請點右上方關注“李藥師談健康”,詳細閱讀。今天,李藥師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長期阿司匹林最大副作用——內出血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都是為了防止血小板的凝集,預防血栓形成心血管問題、中風等問題的。怎麼還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內出血呢?

以下人群一定要慎服或禁服阿司匹林:

本身有過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應禁服阿司匹林;

本身有凝血功能紊亂的,應禁服阿司匹林;

本身有腦出血病史的,應禁服阿司匹林;

確診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應慎服阿司匹林,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服;

有高血壓的病人,應慎服阿司匹林,服藥同時,應注意控制血壓,以防出現腦出血;

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

阿司匹林可能發生的其他副作用還包括:

可能引發胃腸道的副作用,導致胃痛,噁心等症狀;

可能會引發過敏,導致紅疹或哮喘;

可能會引發低血糖;

可能會導致高尿酸患者的尿酸排出減少,誘發痛風;

阿司匹林會與其他抗凝藥物起到協同作用,因此,服用其他抗凝藥物前,請一定要諮詢醫生,醫生出具的雙抗療法應按要求和療程服藥;

腎功能降低或腎功能不全者,應禁服阿司匹林。

如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或長期服用,導致胃腸道隱性出血,造成貧血,發現黑便、頭暈耳鳴等症狀,請立即就醫,與醫生商榷是否停藥。

談用藥安全,我們是認真的,關於阿司匹林用藥,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諮詢討論!


李藥師談健康

阿司匹林目前主要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併發症,但是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進入人體都是不被識別的,因為人體內沒有藥物基因,所以任何的藥物都不要對其有依賴性,應該更多的注意生活飲食,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良好的心態。做好這四個遠離慢性疾病。好了回到主題,今天主要回答一下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1、胃腸道反應,消化道是最受傷害的:

① 臨床表現:上腹不適、噁心、嘔吐;

a、直接刺激胃粘膜;

b、抑制胃壁組織環加氧酶,較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

c、血濃度高則刺激延髓催吐化學中樞,致噁心和嘔吐。防治辦法:可改為餐後服藥;同服止酸劑;

③ 胃十二腸潰瘍及出血傾向者禁用。



2、加重出血傾向

發生機制: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環加氧酶,血小板合成TXA2的能力需要等到新生血小板補充,需7~8天,血小板凝集受抑制,出血時間延長;大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礙,加重出血傾向。維生素K可以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3、水楊酸反應/水楊酸過量或中毒

臨床表現:阿司匹林用量大於5g/d時,可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聽力減退,總稱水楊酸反應,是水楊酸中毒的表現,嚴重者出現深大呼吸、酸鹼平衡失衡、脫水、高熱,甚至精神錯亂。

處理方法:①立即停用阿司匹林;②靜脈滴注NaHCO3鹼化尿液。



4、過敏反應/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

臨床表現:①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

②服藥後出現呼吸困難,誘發哮喘患者的哮喘發作;

③有的是“阿司匹林過敏+哮喘+鼻息肉”三聯徵。發生機制:不是抗原抗體反應為基礎的過敏反應,是PG合成受阻後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等內源性支氣管收縮物質增多,誘發哮喘。


5、對腎臟的影響

臨床表現:少數伴有心、肝、腎損害的老年人,即使用藥前腎功能正常,也可引起水腫、多尿等腎小管功能受損的症狀,偶見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腎衰。

發病機制:①患者存在陰性腎損害或腎小球灌注不足

②阿司匹林抑制PG,取消了PG的代償機制,而出現水腫症狀;

③與劑量有關,尤其是劑量過大使血藥濃度250ug/mL時易發生。


6.引發痛風發作:

小劑量阿司匹林能減少尿酸排洩,引起尿酸渚留,引發易感者痛風發作。

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下服用!


健康醫生好前程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出血。對於有活動潰瘍病的患者,可加重潰瘍病,引起消化道出血。高血壓患者應在使用降血壓藥物,使血壓下降至140\\90mmHg以下時開始使用阿司匹林。血壓未得到控制時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本文摘自胡大一大夫所著的《胡大一醫生淺談心臟健康》

我已經高血壓12年,長期服用代文血壓一直控制正常,去年查出冠心病,就開始服用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腸溶片,發現有副作用,一旦連續服用超過一個月渾身起血點,再厲害就牙齦出血,我就停一個月等沒有症狀了再吃!沒有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現象!


擁抱生活30

阿司匹林 的長期低劑 量服用,可以預防 腫瘤的 產生這 是益處,但是其對 血液疾病 的弊端 也表露 無疑。

對於是否 長期服用 阿司匹林,需要根據 年齡段 和性別 來做系統 性的利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