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不造車”的滴滴朋友圈又變大了

近日,滴滴再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滴滴將與大眾汽車組建合資公司的消息甚囂塵上。

事實上,滴滴與大眾的合作意向早在去年廣州車展時就已萌芽。根據多方渠道訊息,滴滴與大眾將於下週一簽署協議,正式確立合作關係。其中,大眾方面佔股達40%。

滴滴與大眾的迅速靠近,讓人不禁聯想起北京車展前夕,滴滴聯合31家汽車行業合作伙伴成立的“洪流聯盟”。

在這個聲勢浩大的合作聯盟中,集中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眾多企業,包括一汽、北汽等國內自主品牌;豐田、雷諾-日產-三菱等國際品牌;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寧德時代、特來電等新能源科技企業;四維圖新等數字地圖公司;聯通智網等車聯網企業。

滴滴的“朋友圈”變得如此之大,其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組建洪流聯盟之前,當慣了業界龍頭的滴滴重新面臨著嚴峻的周邊環境:美團打車的入局打出了“另一個選擇”的口號,矛頭直指此前與其爭奪外賣生意的滴滴。

另一方面,垂涎共享單車已久的滴滴卻遲遲無法將摩拜和ofo兩大巨頭收入囊中,反而讓異軍突起的美團“劫走”了摩拜。在傳統共享汽車的運營模式變得越發侷促的背景下,滴滴發力構建“朋友圈”,在鞏固共享汽車的基礎上,重點發力新能源、智能網聯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新興領域,以便在新的競爭環境中佔得先機。

而對於大眾集團而言,要鞏固自身在中國市場的穩固地位,一個強有力的本地企業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南北大眾兩家傳統整車企業和主攻新能源市場的江淮大眾外,大眾還將在中國投資約150億歐元用於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構建數字化商業模式以及拓展新的移動服務項目,接近全球總投資的一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滴滴這樣量級的合作伙伴是不可或缺的。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滴滴發起組建的洪流聯盟就是為了擴大朋友圈,尋找更多機會。畢竟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對手要好。

除了目前與大眾的單方面合作外, 2月7日,滴滴宣佈和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內的12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3月7日,滴滴還專門同北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運營、大數據應用、出行服務、定製車及充換電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目前,相比私人家用,新能源車更加適合共享出行。程維表示,滴滴自己的租賃公司車隊今年會突破5萬輛,絕大多數是新能源汽車。而截至2017年,滴滴平臺上已有26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佔純電汽車總量的將近三分之一,到2020年數量將超過100萬輛。未來10年,滴滴平臺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

除此之外,3月下旬,滴滴與初創智能汽車生產商車和家達成戰略合作,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還將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智能化車隊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

在洪流聯盟成立之前,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闡述了未來十年滴滴的三大願景: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目前滴滴的整個佈局正是朝著這個願景方向邁進著。

在程維的設想的新商業模式中:新車將來以後不是直接賣給用戶,而是由運營商幫助用戶去持有,用戶只需使用汽車提供的服務,從而提升整個市場的效率。而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那麼滴滴將在這個新商業模式中處於核心地位。

智察大數據分析師劉大偉則認為,滴滴加速構築的生態圈,將改變傳統車針對B端和C端的商業模式,由此帶來的輻射力也將有助於提升車企未來的競爭力。

對於滴滴本身而言,在競爭者異軍突起之前,率先將潛在對手收為“友商”,也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為穩妥保險的辦法。有意思的是,程維在洪流聯盟成立時堅稱滴滴“堅決不造車”,似乎是在安撫現場的合作伙伴們。不過有了“阿里不做遊戲”和“360不做殺毒”的前車之鑑,進一步壯大後的滴滴真的能按捺住新勢力造車的慾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