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送你高考考场抓分利器

“武”装

防考之心不可无。赴考之际,带几件儿防身兵器在身,不觉间也就增了“艺高人胆大”的底气。有人问了:大哥,真要明晃晃地挂一身冷兵器招摇过市?傻呀你!就算我愿意、警察没意见,监考老师也不能容忍你;就算老师容忍,老师手里那探测仪也不放行。放心吧,我不会让你打扮得跟磨剪子卖菜刀似的,我推荐的“武”装,都是象征意义的武器,你记在脑袋里即可,没必要绑在身上。

【刀】不论是古龙小说中的雁翎刀,还是白眉大侠的金丝大环刀、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在各种兵器中都是最具有杀伤力的。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好比这一兵器。老师常说书越读越薄,复习到最后书本上的知识不过就是被砍成了几大块,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大刀阔斧地把分数拿到便是要诀。

【枪】说起枪,最好的形容词就是犀利。不论是杨家枪还是岳飞的沥泉枪,都是毫不迟疑直奔要害。阅卷老师每天都要批阅大量试卷,再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会受到重复和疲劳的考验。所以你的答题一定要清晰明了、切中主题,言不在多而在于精,一语中在给分点上,分数自然笔到擒来。

【剑】兵器上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说的就是剑,它的特点是机动灵活。想必老师早就强调过了,答题的时候先拣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答,千万别在一些难题上耗费太多的精力以防时间不够用。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先做好自己会做的,把该拿的分数拿到手。

【戟】用戟最见长者,当属力战三英的吕布,可见此般兵器必有独到的地方:戟本身具有刀和枪的双重特点,稳健中透着灵活。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多地注重考核综合素质,学习要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答题也要讲求在知识精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尤其在综合试卷中,很多题目都不是单独考察一个科目,懂得融会贯通才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考察的目的所在。

【斧】无论是李逵的板斧,还是程咬金的金顶开山钺,都是势大力沉,功力颇强。不论文理,都要强调条理性,就像是用斧子把答案分成一二三条,这样既容易理顺自己的思路,又便于老师阅卷,即便个别题目较难较偏也不能轻易放弃,把自己想到的答案先干净利索地摆在纸面上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再逐步添加内容,答案就一点点丰满起来了。

【锤】一锤定音是关键,答题上是指写好总结的话。俗话说编筐编篓都在收口,题目做得漂亮,最后简要总结就是点睛之笔。一来给人的感觉是做题有始有终前后呼应,二来也是给对方以鲜明的提示,告诉阅卷人自己的题眼是什么。

【流星】流星为软兵器,甩得出,收得回,同鞭一样是最难使用的武器,比较适合时间充裕的考生。一般高考试题都会分为基础考察和能力拔高两部分,主要的区分点会集中在拔高题的部分,如果考生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答卷相对轻松些的话可以在检查时把精力向这一部分转移些,可以在基础部分拿分的基础上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棍】武学上有“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之说,此项兵器在答题受阻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对文科考生更为适用。文史类的大题均有给资料作答的部分,一定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所给资料,正确答案其实就是对内里所涵盖的知识点加以分析论述得出的。如果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只好像抡棍子一样面面俱到了,影影绰绰的全答上,说不定哪一条就对应上了答案的给分点。只是辛苦了批卷子的老师,要像大海捞针似地检索。

【镖】镖严格说来是十八般兵器的另类,也可以说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的下招。总会有个别题目实在是没有思路,空着不做是必然拿不到分数的,填上答案就存在得分的可能性。所以只好猜答案了。需要说明的是,一般选择题都可以排除掉一两个选项的,二选一自然就比四选一的几率大,所以即便是蒙,也要蒙之有道。

心态与时间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全身心投入,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因此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偏急心态。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便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就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做法: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觉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也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

正确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

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 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在考场上,时间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敌人脸色漠然,但冷艳异常,我们想要追上她,我们哀求她作须臾停留,但是她从不在意你的意愿。她是独来独往的,不给任何人情面。这个敌人一身媚骨,以硬碰硬就会被她吞噬。唯一的办法是与她巧妙周旋,在吞噬和反吞噬中点滴蚕食,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便是胜利。战斗都讲策略,与时间战斗也不例外。这个策略很简单:挤、排、省、挪、拼。记住这四个字诀一点都不难,但至于如何运用到实际战斗中,还要靠自己揣摩。

挤——高考一般规定可以提前十分钟入场,考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先看看周围,熟悉一下考场内的环境,消除陌生感;再做几次深呼吸,尽快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就不必在考试时间内去适应和稳定,等于把考试的时间巧妙地向外延长,有效地保证了答题的良好心态;开考前五分钟分发试卷,是气氛最紧张的时刻。这时要想到:我早有准备,正是自我表现的良机。如此,往往能够引起很好的连锁反应;试卷到手,迅速填涂好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后,离正式答题尚有两三分钟的空闲。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空闲”迅速浏览试卷,了解一下全卷题目设置,各题的分值比例如何,并初步粗略拟定一个大致的答题时间分配方案,确定答题的战略框架,要有全局观念;开始答题了,可以先从容易的题目入手,进了“门”,再渐渐烘热大脑,驾轻就熟,培养了良好的心态,就能得心应手。

排——高考的考试时间为定值,要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一)根据分值配置恰当的比例。(二)根据难易安排时间的顺序。基本原则是按“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分后低分”的原则依次答题,各部分试题总会有1~2道难题,千万不要纠缠于个别难题。

省——考场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巧用时间、节省时间无异于在挣分。“省”字可以下几方面入手:

速度:考场上,要经常注意把握时间,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做前面的容易题不要拖拉,做后面的难题也不要在一道题上用过多的时间。但又不能片面地追求快,欲速则不达!答卷时,必须在严把审题关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先快后慢”。

准确:人们习惯用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一旦出错,往往很难发现和纠正。所以,首先要求准,在准的基础上才能求快。一遍成功,好像是慢了一点,但在慢中却显快。不要过多地依赖还有检查这一关。

方法:答题不仅要做到思路清晰、优化方法,在推导、演算准确的前提下,做适当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简便快捷的方法。但又要注意,若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好方法,也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刻意去求简,努力做到自然,得心应手。

挪——考场上要灵活挪动时间,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要有针对性地挪动时间,使之更加合理与完善。这要求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学会放弃,选择能得分的来做,充分发挥时间的效益。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去。

拼——我们要与时间赛跑,读题、做题、检查环环相扣,顺畅自然,不留有任何不必要的空当,争分夺秒,达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在预留检查的时间里,不能匆匆浏览,搞形式。宁可少做一道没有把握的题目,也要挤出时间把做完的试题复查一遍,以免煮熟的鸭子飞了。在暂时的障碍面前,不能轻易言败,可能你的想法、做法、完成情况,距成功仅一步之遥,挺一下就可越过这个“槛”。

杀虎

高考就像行军,过程中谁都无法预料会出现什么状况:汽车抛一下锚,路上发现几颗地雷,等等,都会耽搁你的行程。好在我们可以提前练好杀虎技,保证临危不乱,扫尽拦路之虎。

拦路虎之一: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人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较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如果拿到试卷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地抑制紧张情绪。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不要紧,按时交卷就可以了”“这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紧张是正常的,没关系”等。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拦路虎之二:发现题目做错

发现题目做错了,首先不能慌张。不妨先放下笔,用30秒至1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稍事平静。然后认真查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而言,考试时会出现四类错误:

全盘皆错。这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至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题干的关键词看错,这种错误比较容易出现在解答似曾相识的熟题时,并发生在平时学得好的同学身上。打眼一看,做过的,很简单,其实不然。因而审清题目极为重要。

局部错误在解答文科的主观题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如分论点不能受中心论点统率,将相似的题目的要点杂糅进答案等。

过程出错。如理科题目的计算、推导证明的过程出错,文科主观题阐述时中途易辙,列举的材料游离中心等。

结果错了。主要是计算错误和归纳出错误的结论。

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地思考,时间许可的话,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写,哪怕是纲要式的,这样可以避免新的错误出现。

拦路虎之三:熟题最易麻痹人

遇到熟题也要当作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我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

其实,高考时遇到熟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高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决定了它必须讲究信度与效度,事实上每年的高考题都在变化着。我们考试时决不能被似曾相识的题目所迷惑,还是应该按照审题、抓题干的关键词、看清要求、找准解题依据、设计书写的布局这样的一揽子程序去完成,做完后还要反复检查复看。

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目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地纳入囊中。考试时最忌心怀杂念。过多地考虑得失,是在熟题上栽跟头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请学会镇定、平和、从容地面对任何一场考试和任何一道题目。

拦路虎之四:生题和超范围题目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谨记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题目生疏,往往是因为它与平时操练较熟的题目不一样,其实,这种不一样有些仅仅是在原来的熟题上稍稍作了些变化,比如,所画图形换了个角度,问题换了个问法。我们要以变应变,分析它与过去的哪个题目类似,又在哪个方面作了巧妙变化,于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高考中考题超范围的情况并不多见,有时所谓的超范围,只不过是稍稍涉及了一下考纲中标星号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包含在高中教材中。这就提醒我们,平时的训练不能有所缺漏。考纲中标星号只表明该知识点在今年的考试中轮空,并不意味着不要掌握。有些只是不直接考名词术语,如文言语法和句式,而在阅读中你没有文言语法和句式的常识,是无法答题的。

当然,如果确实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题目,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1)努力回顾它与书本哪些知识有联系;(2)从题干中找依据。很多题目的题干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可依据这些提示,打开思路,以便顺利地解决问题。

考试也是检验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实在做不出,可搁置一边,先做会做的题目,保证已做出的题目的正确率,然后再考虑。能写多少是多少,哪怕是列了个提纲、写了个算式,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的。确实做不出,干脆放弃。考试是攻坚战,拿下一个题目,就是占领了一个阵地,要算一算我得了多少分,而不能老惦记着我失去多少。

拦路虎之五:发现时间来不及

考场上发现时间来不及了,考生无一例外会紧张:“不好了!时间来不及了。”但紧张的程度有大小,如果考生在考前就做好考场上可能会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心理准备,紧张的程度会小一些;调节紧张的心理状况所用的时间也会少一些。

考生在考场上发现时间不够用,紧张是正常的。但考生不能因为紧张就不知所措,考生第一需要做的是调整紧张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这么多了,剩下的毕竟是少数,我做得慢,自然准确率就高。”“我来不及,别人也会是这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想想答题卡有没有填好?如果没有填,先填答题卡,并耐心检查一遍。再整体看一看还有几道题目没有做,它们的难易如何,各题的分值是多少,如果做,需要多长时间。接着根据所剩的时间来安排,正常情况是先做容易的、花时间少的题目,如果题目的分值比较高,又是自己能做的,那要首先考虑将它做出来。

发现时间来不及时,往往还剩一两道甚至两三道大题目,这时最忌讳的是按顺序在一道题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常常是这一道没有做出来,而容易的题目连看都没来得及看,以致吃了大亏。采取的最佳做法应该是,每道题目中,将你一下子就能做出来的部分都做一做,这样花时间少,而且改卷子时是按步给分,你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比较多的分。如果做完这些还有时间,再依次做相对容易的题目。倘若剩下的是想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弃,将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将更有利于你得分。

拦路虎之六:牛角尖现象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对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钻了牛角尖,不光这一道题目做不出,而且钻在里边会很长时间出不来,以致耽误了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呢?钻牛角尖的一个原因是审题不当。审题时没能抓住题目的关键,就有可能钻在一些不太重要甚至没有关系的地方花大量的工夫,最终还有可能是南辕北辙。为了避免钻牛角尖的现象发生,就要求考生要逐词逐句的审题,尤其是第一遍看题目,要特别仔细,等到你将题目看偏了甚至看错了,再发现这个不足甚至错误就比较困难了。审题时务必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不能被一些次要条件乃至干扰条件牵着鼻子走,否则就要钻牛角尖。钻牛角尖的另一个原因是考生不清楚命题者出题的意图。考生没有弄清楚命题者出这样的题目要考什么知识、什么能力。高考命题往往选择的是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那一块,也就是说高考要求学生运用课内的知识、能力来解题。如果考生不能够清晰地梳理各门功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将难以揣摩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就有可能钻牛角尖。

拦路虎之七:考场之上来三急

考试时要上厕所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关。要做到考试时不上厕所就要从这两方面加以调节。(1)生理方面,考试期间考生的饮食口味要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就不大会有口渴的感觉,也就不会大口大口的喝许多饮料和水。同时要注意吃饭的时候不要喝太多的汤。即使有口渴的感觉,考试之前的三个小时内也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饮料等,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水果,或吃一两块薄荷糖,进考场时也可以带少量的水进考场,感到口渴了,喝一点点润润口。(2)心理方面,人在紧张的时候,总感觉要上厕所。如果比较紧张,可以稍微提前一些来到考点,感觉一下其他考生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可以和同学交流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间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增强自己的信心。等到进考场的铃声响了,去一趟厕所,也可以在铃声响之前去一趟厕所。然后带齐文具、准考证等不慌不忙地进考场。不要总是想着:“我是不是该去一趟厕所?”这样想着就真的要上厕所了。

拦路虎之八:卷面弄脏了

高考时万一卷面弄脏了,也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已经是既成事实,紧张也无济于事。这时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用橡皮擦将弄脏的地方尽量擦得干净一些,如果可以书写,就在擦过的地方重新答题,这样做的前提是重新书写的内容别人无须用心思去猜你写的是什么,而是一眼就看得出你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果原来规定的答题区域,已经脏得无法答题,你也要将它擦得干净一些。然后将答案写在试题附近的空白处,用箭头或文字注明此题答案的位置就可以了。这样做的时候,切忌将一道题目的答案写在多个空白处,标明答案位置的时候用箭头加文字,将试卷弄得像迷宫。还要特别注意选择的这个空白处不能在试卷的密封线之内。答题卡如果不小心弄脏了,要小心翼翼地用橡皮擦将它擦干净,然后将你的答案填涂上去。

拦路虎之九:不小心损坏了试卷或答题卡

考生如不小心损坏了考试卷子或答题卡,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调换本考场的备用试卷或备用答题卡。考生拿到调换后的试卷和答题卡后,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上姓名、考号,最后再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或错写漏写。

当然,考生在整个高考中应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损坏试卷和答题卡的事情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会耽误考生正常的答卷时间,还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考生的心理。如果是在考试中途尤其是考试即将结束时发生这样的事就更麻烦了,即使得到监考和主考的同意更换答题卡,因要重新抄填答题卡上的内容,也会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时间,给考生造成因时间紧张导致的心理紧张等不良情绪。

拦路虎之十:模棱两可的概念

考生在高考中常常会因对模棱两可的概念把握不准和理解不透而失分。这种情况通常由两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一是心理过于紧张,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调整心理状态,尽可能消除紧张心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高考则完全可以避免。每年都有考生在考后很后悔,觉得不该出错,主要原因就在于考试时心理太紧张,对原本清晰的概念一时分辨不清。

对于第二种情况,第一,要反复比较,从比较中区分概念,找出相似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认真细致,谨防粗心。俗话说粗心大意害死人。有些考生虽然对高考很重视,由于平时粗心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在高考中也会无意识地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第三,要自信,切勿紧张。一般情况下,这些模棱两可的概念不是难在概念本身的艰涩、深奥,而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相近或相似概念的区分与辨别,即通常说的知识比较。只要认真细致,学会比较,即使平时基础稍微欠缺的考生,也会做好的。

拦路虎之十一:弱项科目

对自己的弱项科目,考生在心理上可能有畏难情绪,害怕自己答不出,考不好,缺乏信心。以这种心理状态去应答自己的弱项科目,怎能考出好的结果?因此对于自己的弱项科目首要的一点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信心。要知道,你的弱项科目,对于他人也是有难度的。再说了,所谓长项、弱项都是相对而言的。从考试结果看,弱项科目并不就是你的低分科目。长项不长、弱项不弱的情况年年都有,这当然与基础知识有关,而心理状态好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尽管许多事情需要“尽己所能,尽力而为”就行了,但在实际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一题一题答,一道一道过,一分一分争。有认真的态度,有良好的心态,有坚韧的意志,即使是自己的弱项科目,你也一定会成功的。

拦路虎之十二:同场考生的影响

同一考场考生的考试表现对自己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有的考生提前交卷,有的考生窃窃私语,有的考生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发生连续不断的声音等。作为同一考场的考生尽量不要受这些影响,按照你事先确定的高考策略和思路做好自己的事。当有同学提前交卷时,你不要因此而紧张,继续答卷或复审试题,用足用好高考时间。要知道,提前交卷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你以往考试曾在复看或等待交卷时发现并纠正过答题中的错误。

当同考场考生主动与你说话甚至暗示给予关心时,你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如该考生继续纠缠,你应主动报告监考老师。如同一考场学生有不良的习惯动作,对你造成干扰性影响时,你也应报告监考老师,由监考老师提醒该考生,以消除对你的影响。当同考场考生因试卷难而心理紧张,并出现情绪波动时,你不要受此影响,相信自己能做得出、答得好。总之,在高考考场上,你始终应做到:不理他人事,只管自己做。

拦路虎之十三:草稿纸

根据高考规则,每场考试都由监考统一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除此之外是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草稿纸的。小小一张草稿纸,在平时无足轻重,但此时不可忽视。第一,要充分利用它。对于理科科目,几乎所有的演算都在草稿纸上展开,特别是对基础欠缺或有粗心大意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考生,此时草稿纸就显得更为重要。即使是文科科目,如作文写作、政治、历史论述题的解答,也有必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基本要点,这有助于写作和答题的完整和连贯。另外,草稿纸还可用来检测笔尖粗细和颜色深浅。个别考生平时考试和作业有喜欢在纸上划划写写的习惯,这时草稿纸正好满足了考生的这方面需要。第二,要注意节省着用。通常情况下,一场考试只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因此考生要合理地利用,并注意节省着用。当然遇到确因个别理科科目考题量大、演算复杂等特殊情况,经主考同意可以加发草稿纸。第三,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后草稿纸必须留下。因此考生不要轻易丢弃草稿纸,更不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

运筹

战场要谋势,商战要谋势,弈棋要谋势,球场要谋势,学习要谋势,考场更要谋势——用总分取胜的大局眼光指导自己自如完成答卷。每一名身经百“烤”的应考高手,在轮番密集轰炸的大“烤”小“烤”中,均能摸索出各自独特的高分答卷方略。要把平时累积的学习实力薄发在区区几页卷面上,应须具备善于谋势的整体应考运筹能力,灵活应用各种高分答卷方略。唯有运筹考场优化应对,方可笑傲考场。

跳跃式答卷方略:这几年,高考试卷风格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不再像以前把压轴大题、灵活性能力题、高难度综合题集中于最后,而是把难题灵活题的考点均匀分散,穿插在卷面的各个部分,试卷的前半部分也穿插编排一些小分值但难度较大的烫手小题。若答卷一开始就被这些烫手小题缠住,一是耗费过多的时间,造成前后答卷时间分配不均衡,大大减少后面大分值试题的思考分析时间,二是大脑思维在小题解答上卡壳后,过早消耗脑力,产生负担过重的心理焦虑,也不利于在后面答卷中激发出自己最佳的应考水平。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答卷做题一开始,就要采取跳跃式应考策略:对自己熟悉的、解题思路能一气呵成顺利铺开的小题能正确解答,就一一解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小分值灵活试题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仍找不出解题思路的,就可以跳过去不做,继续解答下面题目。

跳跃式答题方略的指导思想是:量体裁衣,看分值投入时间,分值小就少花时间,分值大就多投入时间。假如一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耗时与一道10分的大题耗时一样多,那肯定不是最优的答题时间分配。因此,考试动笔一开始就遇到“烫手”的小分值难题,不要硬碰,要机灵地把其晒在一边,让它靠一边“凉一凉”,等解答完大题后,再去心情轻松地强攻。这种答卷策略的好处是:一开始就用较少的时间较低的脑力消耗解答大量顺手试题,积累较多的卷面得分,潜意识引导应考心态进入轻松自信的良性循环之中,一点一点“预热”平时复习中烙印在大脑中的考试题感,大脑思维状态逐渐活跃起来,心情趋于放松,解题思路如行云流水般打开。

流水线式答卷方略:这种答题方略适合于那些基础过硬成绩稳定细心冷静的高三考生。它要求考生从答卷开始就认真细致地解题,尽可能做到每答一题就对一题,逐题逐道按卷面顺序往下做,如同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程序。一般是解答完最后一道压轴题后,所剩余的重表复查卷面时间并不多。这种答卷方略的好处是大脑思维状态平和,应考心态平稳,答题顺序与节奏稳健,不会出现卷面得分忽高忽低的失常现象,正式高考答卷得分率与平时的模拟考试基本一致。

弃一得九式答卷方略:有这样一句围棋格言:“不会弃子的棋手永远成不了超一流棋手。”同样,在考场上不善于弃题的同学称不上是一名成熟的应考高手。同学们在次数频繁的考试中,总会碰到一些绞尽脑汁仍理不清思路的特殊题型。面对这些高难度试题,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处理:第一种方式是使用跳跃式答题策略,到最后集中精力全力“啃硬头”,第二种方式是彻底放弃之。弃一得九式的答卷方略与周围的弃子抢先手取厚势、象棋的丢卒保帅有异曲同工之妙:坚决丢弃分值不大的特殊难解题型,全力保住绝大部分熟悉题型的百分之百得分。这正如老子辩证哲学中所说的“将欲得之,必先弃之”。假设丢弃的题型分值累计不超过1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充一得九的答题得分效益公式是:150分钟答卷时间=135分卷面分值,即放弃15分左右难度极大的实在无法做出的题目,集中宝贵的150分钟考试答卷时间去确保其余135分分值的稳操胜券。相对于大多数考试实力一般化的普通考生来讲,如果长时间一味被难题“粘”住,盲目硬抠硬钻那望题兴叹的高难度15分而自始至终理不清眉目,最终不但这15分争取不到,就连卷面其余的135分分值也要白白丢失许多,亦白白错过能检查出前面做错试题的良机。

高考成绩决定人生命运,考场上哪怕是多得几分、十几分,人生道路就会不同!北京大学的陆慧同学在高考中灵活采用弃子方略处理数学卷中的难题而多考13分:考试答题时对于实在做不出的题目也不必死守着不放,不妨先放弃。因为,在某一道题上耗时过多,必然会影响下面的答题,而且越想越乱,越做越急,反而会打乱整个思路和情绪。一定要力求将会做、应该能做的题做对,这样即使最后是实在不会做的题目丢分,也扪心无憾。我数学高考时,就放弃一道不会做的大题12分,却用争取到的时间认真修改前面做错的选择和填空5道约25分,考后想来仍很庆幸自己的策略。

易中难三层筛式答卷方略:三层筛式答卷方略按试题的易、中、难一层一层过滤解答: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先下手解答自己很熟悉一想即会的容易题型,再筛找出有一定灵活性半综合性、经多方面分析思考后就能理清眉目的中等难度试题认真解答,最后再集中时间全力攻克剩下的压轴大题。清华大学的陈若英同学这样说明易中难三层筛式答卷方略的应用:先找出自己非常熟悉的送分题马上下手,不管是在试卷哪一部分,做完这些送分题,考试信心就起来了,思维也活跃起来,然后再去解答中档题就容易打开思路,这样就有80%的胜利在握,因为卷面中低中档题占80%的分值。最后再一鼓作气去钻研剩下的拦路虎——难题,心里当然从容又冷静。拿到试卷后通看一遍,尤其要看一下语文中的作文和数学、政治、历史中的大题,这样可以为这些大题提供更多的思考、回忆时间,也便于与零星的小题联系起来,迅速找到突破思维点,构思篇章,构筑解题框架。在高考考场上,考生们如能有效使用各种答卷策略和技巧,可优化答卷时间分配,预热启动全脑答题灵智思维,增强考试信心,进入超常发挥的最佳应考状态,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出自己平时厚积的知识,使应考思维、应考能力及考试潜能有超水平的发挥,这是取得理想高考成绩的最后一个决定性关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