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疏导叛逆期的孩子?

说到叛逆期,以前我觉得它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出现的,有时它会提前,在小学便会有进入叛逆期的孩子。

但现在我转变了看法,其实叛逆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阶段,因为确实在生活中见到了没有明显叛逆期迹象的孩子。虽然只是很少的存在,但毕竟从这样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他们与父母、与同龄人、与自己相处的和谐。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与引导,已经为日后进入所谓的“叛逆期”埋下了伏笔,因而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没有出现明显的叛逆期征状。

那么,这样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与引导呢?

以我的观察来看,大体如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便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孩子的意见,遇到问题同孩子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父母不独断专行,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与理解,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关心TA的身体成长,更关心TA的心灵成长,做孩子的朋友。

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即使到了“叛逆”的年龄,也会因为教育早期阶段留下来的积极影响,使得相应的问题变得容易沟通与解决,故而没有出现明显的叛逆期。

不过,从广义上来说,基本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会有叛逆期的,随之出现的问题或轻或重,这其中也与孩子的性格特点、父母的教育方式、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疏导,可以说是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一方面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另一方面,孩子并没有完全成熟,一些想法或做法还需要成人来引导。而对于父母的意见,很多孩子会觉得是在“说教”,觉得是“唠叨”,从而听不进去,甚至与父母对着干,产生家庭矛盾等等,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从我所见的成功处理叛逆期教育问题的案例来看,虽然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但总结起来会发现,大体上能够解决好此类问题的家庭,在疏导叛逆期孩子方面,大多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讲原则,但不严惩,用温和的方式化解问题。

也就是说,这样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会有基本的原则,比如诚实、守信、做事持之以恒、文明、尊重他人、尊守公序良俗等等,只要孩子不违反基本原则,对于其所出现的叛逆期问题,能够温和地加以解决,而没有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正值叛逆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着抽烟,认为很酷、有性格。

遇到这种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怒从心起”,有的家长甚至在得知此事后会对孩子施以“严厉”的惩罚,那么结果呢?

不管是屈从于父母的威严,还是真心认识到错误,从而放弃抽烟,抑或不服父母的管理,叛逆程度较重,并未放弃这一行为,甚至变得更加难以管束,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在“严厉”惩罚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是短时的,有的则是长期的,在日后多年显现出了难以弥补的情感裂痕。

那么,严惩究竟是否有效呢?

有,严厉的惩罚一定会对孩子产生“效果”,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但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硬碰硬”的严惩所展现的效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暂时的,孩子是否真的心悦诚服,那就未必了。而教育的目的应是长期的,父母们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如果仅仅是靠压制来“教育”孩子,最终还是会对孩子、对家庭带来不利的深远影响。

我们不妨来看看擅于疏导叛逆期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首先,他们会分析孩子是否存在原则性的错误,比如伴随抽烟而产生的不文明举止或不当言行,如果有,严肃地指出错误所在,务求改正,父母和孩子一起身体力行;如果做出判断认为孩子除了学着抽烟并没有其他不良行为,则采取较为“温和”的解决方式:

承认孩子长大了,会学习成年人的一些举动,先检视自己是否有当着孩子的面抽烟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不回避问题,理解孩子会有此类行为的原因,如同伴影响、环境因素等,先在情感上与孩子取得共鸣,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会因为TA抽烟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TA,父母对TA的爱与关心是无条件的。

适当地讲明抽烟的害处,不频繁地说教,说的越少,力量越大,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通过观看一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影片、图片等,让孩子从中有所领悟,这往往比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更有效果。

引导孩子发现更多的乐趣,开发自身更多的潜力,当孩子有了更高、更好的追求时,也更易于摒弃不良行为,从而为更积极的目标去努力。

这种方式也可以发散开来,不仅针对抽烟这一事例,在解决其他叛逆期问题上,同样可以适用,也可以举一反三。

2、将平等的交流始终置于首位,尊重孩子不同的声音。

如果我们去观察周围家庭关系和谐的亲人、朋友、邻居,会不难发现,在这些家庭中,平等的交流总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论是在孩子童年、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之后,父母不居高临下,家庭氛围民主,尊重孩子的声音,这些积极的因素都会成为处理父母与孩子间问题的助力,对叛逆期教育更是如此,以此可以使得原本棘手的问题能够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避免了家庭矛盾或亲子矛盾。

举例来说,父母们常常谈之色变的早恋,在不同的家庭中,就会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性别意识会大为增强,男女生之间互相吸引,此时若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父母的管教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则会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诸多影响。

那么,擅于疏导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划重点——平等地交流。

是的,这不是一句口号,它是被切实执行的。

先和孩子坐下来平心静气的交流,这很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即使父母内心有多大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也要平心静气,莫要失了这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机,要知道,此时的父母其实是占据先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孩子早恋的事情被发现时,他们其实是最恐慌的,他们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哪一方都不会“善罢甘休”,从不同渠道得到的认知会告诉他们——等着吧,有的受了!

于是,早恋的孩子其实已经“如坐针毡”、等待“暴风骤雨”了,但故事情节倘若发生反转——父母平静地拉他们坐下来谈心,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他们的情感,允许他们把内心的声音发出来,就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聊人生,聊成长,聊爱情,不遮掩,不回避,坦诚地面对,剖析利弊,在这种情况下,假如父母与孩子换位,会有怎样的感受?

那种被尊重与被理解,是会融进内心的最温暖的力量,远比“暴风骤雨”来得更有威力!

在这样的交流背景下,再叛逆的孩子也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将心比心,TA是会愿意接受父母诚恳的建议的。即使不是早恋,是其他叛逆期问题,也会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去解决。

3、拥有同理心,接受孩子的现在,包括现在的缺点与不足,不攀比,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样的话大概每个父母都会说,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其实,这是一条最普遍的、能够解决叛逆期普遍问题的方法,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等方面。

大多数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其叛逆的根源实则在于父母。

这么说也许很多父母不能接受,或者不愿接受,但如果反问自己——有没有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说”过TA?有没有因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说”过TA?有没有因为别的孩子如此优秀而“说”过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焦虑,而转嫁到孩子身上,“说”过TA?等等等等。

此处,不用“指责”,不用“责备”,不用“批评”……只用“说”这个字,其实,有过这样举动的父母都知道,这个“说”字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它其实就是指责,就是责备,就是批评……

在这样的“说”声中“成长”的孩子,又怎会不叛逆呢?

所以,如何疏导叛逆期的孩子,说到底,应是如何疏导父母自己。

疏导自己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疏导自己能够接受孩子的不足,疏导自己接受当下的这个孩子,TA就是TA,不需要成为任何的其他人,即使其他人再优秀,TA只需要做TA,用TA的脚步去丈量TA的生活。

如果父母们能够这么想,我想,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也便达到了——如何疏导叛逆期的孩子,相信您已经找到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