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亚洲影后李菁暴毙家中,知道当年的邵氏电影王国吗?

今年2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七,前亚洲影后、邵氏花旦李菁被发现沉尸家中,已毙亡多日。李菁这个名字现在年轻一代熟悉更多的可能是那位相声演员,对于香港这位同名女星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了。但在六七十年代,这位李菁可是香港影坛红的发紫的人物,与方逸华齐名。方逸华现在知道的人就多了吧,香港影坛大亨,也是大慈善家邵义夫的夫人,人称“六嫂”。

李菁年轻时的照片和电影海报

影星李菁,1948年出生于上海,一年后随家人移居香港。后来进入邵氏旗下的“南国实验剧团”学习,与郑佩佩是同学。值得一提的是,郑佩佩至今仍活跃在影视圈。1965年凭借《鱼美人》荣获第十二届亚洲影后殊荣,当时李菁才17岁,还未成年,因此获得了“娃娃影后”的称号。

李菁年轻时颜值爆表

在《鱼美人》之前,李菁曾参演神话电影《宝莲灯》。当时邵氏相当重视这部电影,由四届亚洲影后林黛领衔主演,郑佩佩反串饰演刘彦昌,初出茅庐的李菁饰演灵芝仙姑。但在拍摄中途主演林黛自杀身亡,这部电影不得不停拍。最后邵氏找来了与林黛外形相似的杜蝶,并把杜蝶送到日本整容,由杜蝶代替林黛演完了剩下的戏份,赶在了1965年下旬上映。就在该片暂停拍摄时,李菁接演了《鱼美人》获得了亚洲影后,当《宝莲灯》上映时这部林黛遗作便成了两大亚洲影后共同出演的电影,噱头十足。

李菁在电影《宝莲灯》中的剧照

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这句话充分说出了当年邵氏电影的火爆。1958年,邵义夫与邵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电影公司,由邵义夫担任总裁。至1987年停产时,邵氏出品了超过一千部华语电影,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邵氏捧红了一批导演、演员。如开创黄梅调电影的李翰祥,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取自中国民间传说《游龙戏凤》,该片上映后票房火爆,囊括1959年第六届亚洲电影节十二项大奖,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还有开创中国新派武侠片风格的张彻、胡金铨,这二位可是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华语武侠片的拍摄风格。

邵氏电影的标志,现在看中间那两个字母有些......

而演员方面,邵氏捧红的就更多了。如今的华语娱乐圈响当当的刘德华初出道时也曾出演过邵氏电影,当时他接替车祸去世的邵氏巨星傅声出演了《上海滩十三太保》。当时张彻选择刘德华的原因也是因为年轻时的华仔外形很像傅声。

初出道的刘德华曾出演邵氏电影《上海滩十三太保》

80年代,香港电影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地。一时之间,录像厅在内地各个城市遍地开花,港产动作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经常光顾。90年代常光顾录像厅的小青年谁没看过《英雄本色》呀,在《英雄本色》里狄龙已经是位中年大叔了。可在六七十年代,狄龙在邵氏拍摄电影时,还是拥有盛世美颜的帅小伙,颜值巅峰时的狄龙完爆现在所谓的“小鲜肉”。

颜值巅峰时的狄龙

70年代和狄龙齐名的另一位邵氏明星,现在仍活跃在影视圈的姜大卫,也是妥妥的型男。1970年,凭借邵氏电影《报仇》,时年23岁的姜大卫获得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香港第一位亚洲影帝。

狄龙、姜大卫年轻时的合影

邵氏捧红的明星太多,本文就不一一说了。当然,邵氏电影也有遗憾。6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不得志的李小龙回港想投邵氏,但因为钱的原因没有谈拢,最后李小龙被邵氏旧将邹文怀创建的嘉禾公司挖走。当时邵氏的两大王牌狄龙和姜大卫的片酬为一万港币,可是李小龙一来就要求片酬为一万美元,邵义夫考虑到自家艺人的感受,选择放弃了李小龙。同样,也是因为钱的原因,许冠文离开邵氏,转投嘉禾。许冠文是周星驰之前,香港影坛最著名的喜剧明星,号称“冷面笑匠”,其开创的喜剧电影风格对后来香港电影的发展影响巨大。

邵义夫与李小龙

80年代,嘉禾等新兴电影公司的兴起对邵氏电影的冲击很大。加上电视媒体的发展,邵氏电影公司逐渐减少发片,直到1987年,正式停产。邵氏电影王国正式成为了香港影坛的一个回忆。

80年代中后期,邵义夫把精力从电影上转移到电视上,继开创了一个电影王国后,他又开创了一个电视王国,即香港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