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因密碼,讓端午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

又是一年端午時

小夥伴們小長假都去哪玩了?

今天在思明區

有一場兼具古樸、風雅和互動性的活動,

吸引了眾多市民攜家帶口共同參與,

一同感受端午節的歷史記憶。

鴻山公園內高朋滿座,少長鹹集。

由思明區委宣傳部指導,

思明區委文明辦、思明區社科聯主辦,

廈門市鴻山書院、廈港街道鴻山社區書院承辦

“我們的節日·端午——

‘經典誦讀 文化傳承’思明2018端午文化

鴻山體驗日”活動,

在悠悠誦讀聲中拉開序幕。

經典誦讀 憶端午

端午節,亦被稱為詩人節。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愛

在這一天吟詩誦對,一舒豪情。

今天數十位廈門詩歌朗誦界著名的專家學者,

匯聚鴻山書院,身處自然山色之中,

帶來陣陣風雅之音。

餘元錢、邱仲潘和穆女等嘉賓

作精彩點評。

優美詩詞緩緩吟唱,

他們穿越歷史的時空,

展現了中華傳統國學的無限魅力。

《江城子.重午書懷》吟誦+賞析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鬢蕭蕭 思搖搖

應是南風 湘浦正波濤”

經典詩詞讓觀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感受古人對於端午節的無限感慨。

《橘頌》吟誦+賞析

琴韻悠悠 曲聲潺潺

伴著古琴和琵琶的樂聲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

滿腔愛國情懷在詩歌裡洋溢

《屈原頌 · 生死交響》吟誦+賞析

秦時明月不復見,楚韻離騷猶在耳。

震撼的詩篇,慷慨澎湃的朗誦,

磅礴的氣勢中不乏細膩的感情,

讓觀眾激動不已。

壎樂《哀郢》

壎樂器非遺傳承人演奏的《哀郢》把觀眾一下子帶到了春秋戰國那個戰火紛飛、蒼古悲涼的年代,讓觀眾彷彿看到了一位偉大的詩人,懷著孤獨悲愴的心緒走向汨羅江邊。

作於唐、宋的《端午詩二首》,充滿悲壯情懷的《詩魂歸端陽》,大氣豪邁的《沁園春·雪》,跨越海峽的思鄉之作《就是那一隻蟋蟀》無不感染觀眾,散發經典國學的獨特魅力

民俗活動 品端午

投壺、射文虎、射五毒、點雄黃

這些古香古色的民俗活動你聽說過嗎?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環鴻山而行,拐角處充滿驚喜,

居民們在茂林修竹之間,寄情山水,

親身體驗傳統民俗活動,

感受古老節日的特殊含義。

情濃粽飄香,端午節吃粽子必不可少,

自己

親手包的粽子是不是更加美味呢?

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一種禮儀。現場其樂融融,男女老少透過古老的民俗活動,感受節日氛圍。

棕編是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蜻蜓、螞蚱、青蛙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手工藝人的手中誕生,吸引眾多居民一同學習製作。

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點雄黃即是大人用雄黃酒在小孩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寫一個“王”字或者一點,希望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寓意平安。

現場還有射文虎、猜謎、漢服體驗等活動,

獲得居民們熱情參與

青少年書畫作品 弘揚傳統文化

除了風雅的詩詞和豐富的民俗活動,

鴻山書院還展出了

40幅由青少年繪製的書畫作品

這些作品曾於兒童節期間,在廈門市美術館“新時代新少年新作品”2018廈門市青少年書畫作品展中精彩亮相。

它們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主題,表達了小小書畫家們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

今天廈門市美術館與參展的數十名青少年將這些作品捐贈給鴻山書院。鴻山書院院長為小書畫家們頒發收藏證書,激勵他們繼續努力,發揚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

專家講述《閩臺兩岸端午習俗》

今天寶島臺灣的每個角落,

也同樣飄逸著粽葉的香氣,

散發著我們共同的味覺記憶。

文史專家彭一萬以《閩臺兩岸端午文化習俗》為主題介紹了端午節的起源,以及相關傳統民俗活動,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割捨不開的命運共同體。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深深地植根於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思想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之中。

實際上, 藉助傳統節日

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已經

是思明區社區書院長期堅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