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2.7∶1,美将如何输掉战争?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军事力量也受到外媒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西方媒体开始热衷炒作关于中美两国军力孰强孰弱的话题。这不,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最近就出台了一份报告。这份190页的报告称,如今俄罗斯和中国是挑战美国国家利益的两大主要因素。“中俄两国的现代化程度大大增加,在特定情况下,美国或在战争中败给这两个强劲对手。尽管美中军事力量的比例为2.7比1,而美俄力量悬殊为6比1”。

兰德公司如何推演?

该公司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我们可以从其发布的另一份比较有名的报告《与中国开战:不可想象的战争》中得到一些线索。

首先是限定战场条件。

兰德公司的分析师们认为,未来战争将是区域性的常规战,主要作战力量是水面舰艇和潜艇、飞机和各种导弹,同时伴随针对卫星的太空战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战。随着双方军事部署范围的不断延伸,以及追踪和打击敌对势力的能力不断提升,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会沦为“战区”,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常规战异常激烈,双方也不会因为损失惨重、前景绝望,或者重要的利害关系,而冒险先动用核武器实施毁灭性的核报复。他们认为,中方常规武器存在战斗力局限,不会以此袭击美国本土,但是网络战除外。

其次是对战争强度进行分类。

分析师们认为,战争的路径可能主要通过两个变量来界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他们推演了四种情景:短期高强度战争、长期高强度战争、短期低强度战争、长期低强度战争。战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两国领导人是否在战争初始阶段就准许或节制军方执行坚决打击敌军的计划。

最后是得出结论。

经过对上述条件进行推演,兰德公司得出结论,随着传感器、武器制导、数字网络等用于锁定敌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双方的军事力量已经足以给对方造成严重威胁。这样一来,双方具备了在受到敌方攻击之前先发制人的手段与动机,更倾向于在战争伊始就相互发动猛烈攻击;不过,哪一方都无法掌控局势,同时又有足够的能力持续作战,但考虑到军事损失和经济代价,中美之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陆地作战。

美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兰德公司新出台的报告中,分析师们认为,在特定情况下,美国或在战争中败给中俄这两个强劲对手。那就说明美军存在可以被中俄利用的缺点。笔者认为,美军的缺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劣势。

地理是战略之母,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美国是一个远离世界地缘政治重心欧亚大陆的美洲国家,而前述兵棋推演的战场恰恰是在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根据地缘权势递减法则,军队的战斗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古人云,千里奔袭,必阙上将军。随着距离的增加,军队后勤补给线必然拉得很长,遭受敌人袭击的几率大增。且远距离影响了军队的机动性,使其及时出现在战场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虽然美军的机动性独步全球,但是面对中俄这样的洲际型国家在战争中的全力一搏,其先期赶往战场的轻装部队恐怕无济于事。

其次是战备程度不足。

此外,美国的军事文化习惯于将战场上的一切问题都当成军事技术工程问题,力图以技术的手段来解决。纵观越战之后,美军都是与技术远远落后自身的对手作战,基本上打的都是“顺风仗”。中俄两军在技术领域落后美军没那么多,至少不会让美军在作战体系上享有原先对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代际优势,中国的工业产值还在美国之上,面对这样的对手,美军能否有意志和手段打赢,值得怀疑。

长久梦魇:战略焦虑

从兰德公司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焦虑,那就是日益上升的霸权护持成本和逐渐衰落的综合国力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今年早些时候,美军航母在亚太地区出现空窗期就是这种矛盾的反映。随着中俄在综合国力和军事技术方面逐渐缩短与美国的差距,美国的上述战略焦虑会越来越严重,而类似的军力分析报告也会更多面世。

也许兰德公司可以从军事战略及技术领域提出解决方案,但如果美国不放弃现有的霸权政策,其战略困境只会越来越严重。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自命为山巅之城和上帝选民的美国,也不能逃脱这个历史规律。

另外,报告还指出,美军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挑战,也没做好最大限度利用其现有机构的准备。兰德公司被认为与五角大楼关系密切,一贯为美国军方索要更多资金发声。随着美军预算进入紧缩期,兰德公司的这份报告也有为军方“哭穷”的嫌疑。

(摘自《领导文萃》2018年6月下)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