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安卓和苹果手机存安全风险 时机成熟就该用国产操作系统

6月30日,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了全球软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发表了"工业互联网安全与发展核心技术"的主题演讲。

倪光南先讲道,目前,业界对于工业互联网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有一个该被业界关注的重点,就是工控系统的安全;国家大力支持并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安全性问题。接着,倪光南就讲到了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并且说了很多。倪光南再次强调,国家对核心技术和产业,必须要实现"自主可控、自主创新"。倪光南说:"这里讲我们正在进行的打破Wintel垄断,进行Wintel替代,为什么今天没有讨论手机,在坐都用安卓或者苹果的手机,这个体系我觉得还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应该进行替代。因为也是有安全的问题,同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另外,在当前,包括芯片、工业设计软件等核心技术都仍然是中国的短板。

两个多月前,倪光南在《瞭望财视客》栏目上,就专门谈了关于"中国芯"、"国产操作系统"等国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是要靠自主创新来解决;不能只寄希望于人家会帮你,或者有时候说觉得我们买到技术就可以了。我在中科院计算所,我们就是做大机器的,历史上是做大型计算机的。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型计算机人家已经开始封锁了,不能卖的。我们有时候有些地方,比如地震勘探、天气预报,我们要买一些大机器。当时我们买到以后,都是外国公司要派人来机房看着你,看你有没有用在这个地方,不许用在别的地方。你看我们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得比较好,有像"神威太湖之光"、"天河",现在我们世界上第一是"太湖之光"、第二是"天河",这些机器在世界上发展得比较好。因为这些机器人家禁运了,禁运了你只有通过自己创新才能做。

中兴事件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人家可以切断供应链,因为你不是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你要依赖人家,供应链给人卡了脖子。中兴事件还没暴露另一个风险,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其实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现在很多事情,像乌克兰停电,就是受到攻击以后整个瘫痪了。核心技术如果不掌握,我们可能会遭到供应链被人卡脖子,还有安全被人卡脖子,那就实际造成了像棱镜门事件、或者乌克兰停电事件、或者伊朗核设施被人攻击破坏这种情况。应该及早部署,坚决要突破核心技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不能有侥幸心理。

我们芯片是不行的。一个层面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我们的情况不一样。我刚才讲到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我们的芯片不比人家差;但我讲到桌面上我们的芯片,确实还比发达国家差,差距不是那么大,大概三、五年的差距;手机上的芯片,我们目前也可以和国外相比,大致相当;但是,可能有些芯片,比如FPGA,确实我们比国外差距比较大。

芯片产业我们可以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设计方面的,一部分属于制造方面的;这两个在产业的角度,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短板是制造。整个集成电路制造,我相信要比较长的时间,要投入很大的钱。现在国家有大基金、集成电路基金;我觉得几千亿是至少的了,连续要投下去。所以,最终要多少钱我不知道,确实需要几千亿这种量级才能看得见效果。一条生产线、12英寸的,至少两三百亿人民币;没有几百亿人民币,连一条生产线都没有,而且这个是买人家的装备。如果要把产业链做进去,装备要自给,但是目前的做法是出钱用外国的装备;还有很多有经验的专家,突破工艺的一些问题,还有材料。所以,这产业链非常长,从材料、工艺、制造、生产、测试、封装到市场,制造确实是大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国制造2025"、一般工业大概2025前到第二梯队差不多,2035年进入第一梯队是可以实现的,我觉得集成电路制造优点接近于传统产业。网信事业可以很快,有人老说中国互联网在世界上还可以说更好,并跑变成领跑,这比较容易。集成电路制造显然是需要大量的装备、资金的投入,当然还需要人的智力的投入。

目前来讲,BAT在这类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投很大的力量。他们是很成功的,在电商、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些确实做得很好。但是,在传统的计算机领域,CPU也好,操作系统也好,他们投入不大;不是他不能做,但他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法把它作为主攻方向,投入也不是专注于这方面,还是要靠国家更多做一些工作。就像卫星导航系统国家来做,是因为这些企业十多年才可能盈利,很多企业不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太大,一般企业不会做这个事。

在中国市场,盗版基本上是厂商故意做,就微软故意给你盗版。你想,微软给你认证ID的时候,每装个盗版软件,像以前从Win XP、Win 7开始,都是微软允许你做的。盗版的ID是同一个ID,微软都知道谁装盗版,谁没装盗版。他让你装盗版,为什么?你国产的起不来,因为反正我的软件在这,盗版你不用也没关系,他宁可不收钱让你用这个软件。所以这严格说不是盗版,是微软的一个策略。互联网公司从来不说你盗版,我希望你装,因为他的收费并不是在于软件本身。微软我们严格说就是不讲道理了,你明明是故意把这个软件免费给中国用户用,使中国人没机会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反过来说中国人盗版,说中国人小偷。我们互联网公司APP都免费给用户用,没有互联网公司说中国用户是小偷。

我有些发言,评价中国的科技人,我们创新能力是比较好的,各方面都应该挺勤奋;如果说我们有弱点的话,比如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不是太好,这方面有传统文化影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举个例子,若干年以前,国家四个部委联合发个文件,所有电脑销售的时候都要预装操作系统,希望给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一个机会;但是因为我们没有统一,开始有些人说几百块一套,竞争以后,10块、5块、最后实际上据我知道,都是零。所以国家的政策挺好,其实我们的公司没有得到利益。

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发展过程,我们软件版本1.0可能没人用,到3.0、微软也是Windows3.1以后就比较好用了。现在整体来讲,国产的软件大体上在2.0阶段,就是不可用到可用,但是好用可能还有段距离。我们从整个市场的整体情况、技术体系的情况来讲,具体如Wintel、一般的传统计算机体系,当然Wintel是属于好用的,用户觉得很好用,性价比体验都很好;国产的,我们觉得就是可以用,也许性价比还不够好,主要是用户体验就会差,可能有些应用你不能适应,这个是可能的。

好用我觉得也不会所有单位一次达到。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公文系统,应用比较简单,可以很快,现在有些地方觉得很好用了,因为他就是这些工作,这些工作我们做好了就是了;但是有些地方,比如我们做设计的,工业设计的有些大型软件上面没有,你觉得还是差一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整体评估,我觉得到现在是从可用向好用发展,可能还需要有个过程,可能若干年以后就基本上好用了。

大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华为研发人员8万多人,所以有些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研发,还是很有必要的。小企业可以做一些创新,但体系建立、生态建立,那些大的企业就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你像我们互联网服务,因为这个生态比较个别。比如电商的生态、社交网络生态、搜索的生态,一家大企业就带头了,没太多的公司也跟着起来了。像这种通用的机器,桌面的、移动的操作系统,现在都需要一些大企业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