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进行时|教师赵飞马:两度援疆,情系博州

2009年7月来博,他是武汉市首批援疆教师团队的一员。

2015年8月再次来博,他仍是援疆教师团队的一员。

2009年7月,作为武汉市第一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赵飞马怀着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了博乐这片热土,开始为期3年的援疆支教工作。

赵飞马在工作。

从气候湿润的武汉来到西北边陲城市,虽然面对着饮食、时差、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在校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赵飞马很快适应了援疆生活。

当年9月的一天,学校搬迁至新校址。阳光照射下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熠熠生辉,让在场的43名援疆教师感慨万分,赵飞马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2012年高考,全校392人上了一本线,成为对赵飞马等援疆教师最好的嘉奖。

首次援疆结束,回到原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后,赵飞马仍心系新疆分校的师生们。校领导的关心关怀,学生们渴求的眼神,令他倍加思念第二故乡。总结初次援疆经验,赵飞马认为自己在任教的基础上应探索适合博州本地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并使之发挥成效,援疆的热情让他产生了再次来博州的念头。

翻看2018年高三毕业纪念册。

2015年8月,赵飞马再次来到博乐市,任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副校长。

到校任职后,赵飞马立即投入工作。已有多年高中教育教学经验的他,来校首堂课是观摩本地教师上课。他欣慰地发现,学校的教学质量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他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向大家传播内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小步慢走,精讲精练”,是赵飞马上课秉持的理念。由于本地学生学习基础与内地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赵飞马决定减缓上课的进度,采取“周周清”小测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这里的学生很聪明,只要耐心教导,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赵飞马说。

赵飞马常常跟一起援疆的同事说:“援疆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带好每一名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带出一批教学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教师,即便我们结束援疆,他们也能担起教学重任,不辜负当地群众对学校的信任。”

赵飞马(左一)和同事讨论工作。

“我平时会去周边的中学旁听本地教师授课,发现他们上课存在缺乏和学生互动的问题。”赵飞马说,“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赵飞马听课时会特别留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提问次数,察看教师的教学课件。他还积极帮助本地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受到大家欢迎。

2016年4月,由赵飞马指导的青年教师晋金凤在自治区物理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也更加坚定了赵飞马潜心钻研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信心。

此外,他还参与学校高三年级毕业班的管理工作,面对新疆新的高考模式,他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开发了“微主题教育”“小课题研究”“动态排课”等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课程与教学管理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2017年,他先后获得“博乐市最美援疆教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援疆的这些年里,赵飞马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更在生活中关爱学生。2015年,赵飞马主动和高一(1)班的一名学生开展“双学双促”活动。父母离异给这名年仅15岁的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赵飞马经常鼓励她、开导她,帮助她走出阴影。

“虽然我只是一名教师,但我始终带着使命感来援疆,从不敢懈怠。援疆使我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加了成就感,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赵飞马说。

博州美丽·因为有你

主办/博州党委宣传部 承办/博尔塔拉报社

联系电话:0909-2317062

广告部电话:0909-2311925、1328909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