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凝聚人心 学红色精神催人奋进等两篇

读红色家书凝聚人心

学红色精神催人奋进

南源乡政府干部 吴红

近日,仔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这本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书籍,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是一幅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每读一篇家书我都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那是写给我的,亦或自己也处于那般炼狱,想象自己真正身处其中能否做到他们那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读后我思绪万千,泪水盈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真挚的至爱亲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正是他们忘我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更是中国精神的缔造者。

读红色家书,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铡刀下,节不变......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慷慨就义,陈觉等一批共产党员押上囚车,面对死亡,集体高唱“为了庄严的共产主义事业,我们愿——愿留尽最后一滴血。”他们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无畏无惧,触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就是要扎根基层,要有执着、坚定的信念,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把无私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带到需要我们的人民群众中去,就一定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读红色家书,激发强烈的使命担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李大钊在狱中自述里豪迈地说。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基层工作新要求,我们必须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担当,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

读红色家书,传承果敢的创新干劲。“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勉之!”杜永寿在就义前给妻子裴韵文的遗书中这样写道。回首过去,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体现着一种“咬定青山”后的敢想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善开风气之先、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要不回避矛盾、不躲避问题、不等靠依赖、不推脱责任,还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扎实的工作态度与探索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切实干出有棱角、有特色的工作来。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获得的是震憾,是铭记,是凝心聚力,还有永不言败催人奋进的力量。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将《红色家书》记在心里,更要融进血脉里,从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用到实际工作中,回馈基层,回馈群众,以更高的政治热情,更饱满的精神状态,竭尽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忘前辈遗志,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与期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重别人从孝敬母亲开始

梨溪镇人民政府干部 瞿昌发

读革命先烈刘谦初“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给妻子的遗书。我现在临死之时,谨向最亲爱的母亲和亲爱的兄弟们告别!并向你坚握告别之手,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望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你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快乐;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

1929年8月刘谦初再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途中被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这封信是他就义之前写给他妻子的遗书。信中他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对革命理想的忠诚,同时也安慰妻子并勉励她坚持革命斗争。

我读了这封信眼中饱含着眼泪,这是一名党的优秀儿女写给妻子的遗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表达对祖国-这位伟大母亲的赤胆忠心。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党”父母给予我们养育之恩,血肉之情。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就好比我们另一个母亲,孕育着中华儿女的一代又一代茁壮成长!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虽未亲眼看见革命先烈为取得革命成功、建设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烈场面,但深知今天中国革命成功、人民幸福和安居乐业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

我们今天更应爱护党、听党话做好党交给的工作,这就是向伟大党、伟大的母亲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