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稠门:让我们敬畏!在庸常日子里,有所坚持而充满期待的生命

前言:

自去年【缙云优生活】开始打造《发现缙云》以来断断续续已经累计发出文章十六篇,获得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在此先向各位表示感谢!《发现缙云》其实能发现的只不过是每个故事的冰山一角。它的作用,类似于船只在航行中锚一样,将浩瀚云海中那些散落的碎片,一点点带回岸边安顿好。以此,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那些关于缙云的人和故事描绘更为丰富。今天,《发现缙云》将会带大家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大源镇的门户——稠门村。

再次与大源相逢,恰如是老友之间的相会,在彼此熟悉的同时又演绎新的故事。从县城出发,经过舒洪、溶江、双溪口,直上稠门岭。近3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看不尽江南山水孕育的美景。站在稠门岭上凝望,岭下的稠门村在眼前徐徐展开,夏初的日光,将这被大山团围的村庄笼罩的格外诱人,那些星点的黑瓦在天边流云的映衬下,蕴含着一种时空无法涉足的质感!那些黑瓦、蓝天、流云,似乎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应该是这样完美的搭配,亘古不变的享受群山簇拥。

绕道岭下,临街的房子早已经换了模样。人们日益增强的居住环境需求和原始村落保护的必要,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衡量的事情。取舍的困境大概是每个村庄都需要面对的事情,幸好经历1100多年的稠门,依然还有很多故事可寻,即使曾经在这里的三座牌坊、一座门楼已经销声匿迹,但保留下来的13口古井、18座明堂还是值得我们去发现保护。

每一次出发,我们都得到了各个部门的支持,这次也不例外,大源镇的陈萌副镇长早在一天前已经帮我们联系了村里的向导。跟随着他,我们再稠门每一个明堂来回穿梭。当我们看见保存比较完整宽大的“石子明堂”时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整幢房子共22间,始建于元代,占地1000多平方,宽敞的天井悉数用石子铺就。在一边忙着的大爷告诉我们,这个院子先用三合土打底,再由人工从五六公里外的大源溪里,挑选大致一样的鹅卵石钉嵌而成。目前,这个大院子里住着22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好几个,80岁以上的还有十几人。

离开石子明堂,便开始在迂回婉转的墙弄里穿梭。对缙云农村稍有了解的人是知道的,这些老房子大多都是因地制宜,大小正斜更多的是取决于建房用地,以至于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如同在走迷宫一样,分明是一路向前,冷不丁转个弯却回到了原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墙弄,深的让人有些无法琢磨,却总想在路的尽头遇见那个等待了千年的意外。

相较于公路两边的房子,稠门的老屋就有些漫不惊心不予迎合,岁月流逝里的理所当然,变得有些理直气壮。我们一度认为是否这次影像是稠门千百年沉淀里一次浅淡的记录。然而,向导告诉我们,村里有心将有价值的明堂保留起来,因为这些老屋在将来必定是稠门最有价值的遗产。听到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这些一直在寻找缙云记忆的人心中无比的敬畏。

带着这份敬畏,在稠门的过去与未来之间散漫游离。柔和的阳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穿过狭小的墙弄流淌在黄泥墙上。泥墙屋檐正以饱经风霜老者的姿态在低眉俯视着过往的芸芸众生,它淡然平静,不悲不喜,不嗔不怒,用乘积的涵养慰藉对从它脚下走过的稠门人。此时的光,尤为可人将一排墙体渲染成了金色。这种颜色与我们平时眼中的金色,是不一样的,它有着历史赋予特殊的光泽。

风自稠门岭外喧哗的世界穿过留下的那道沟谷款款而来。一路贪玩,逗留,揽尽花事后依抚村庄透着金黄而斑驳的墙体,替稠门原本朴素的田畴阡陌,换上了一身夏初轻装。白云看照下的老房子静静地守着这片土地,老人依旧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子。简单却又知足,坚持而又充满期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为历经沧桑的老屋,向来探寻的人诉说屋子里发生过的故事,我们应该敬重这里所有在庸常的日子里,有所坚持又充满期待的生命。

稠门人的耕读传家之风造就了曾经的辉煌,这点不仅可以在大大小小的明堂可见一斑,在稠门的祠堂更为凸显。建于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4年)的“李氏宗祠”在上个世纪因为开拓公路,建小学和影剧院已经被拆去,据说这个祠堂占地两亩五分,祠堂内匾额十余块,门前“进士坊”一座建于南宋宝庆三年,两侧林立桅杆12对,气势恢弘。曾因李氏三十一世孙李品芳(道光三年进士,两度典试云南,其幼子李福简为光绪戊戌科二甲二十八名进士)代王过番钦赐重修,而今古迹荡然无存着实让人惋惜。

现村内保留比较完整的只有“李文立公祠”,始建于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五开三进,民国二十年重修占地2.2亩。坐北朝南,平梁,椽栿两头皆雕有龙头,规格之高在缙云当地也实属罕见。

住在稠门大多是李氏家族,这里的李氏属于陇西郡,是大唐皇族后裔。她们的祖先就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家国同构的理念历来都是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方式选定皇位继承人。李成器本该为太子,但他知道弟弟恢复大唐江山功不可没,也担心太宗朝玄武门之事再度发生,数次在睿宗前哭泣辞让太子之位。玄宗继位之后李成器被封为宁王。而他从此再不理政事。玄宗皇帝对这位兄长非常敬重。在开元二十九年李成器辞世时候玄宗嚎啕大哭,并追谥其为让皇帝。

唐末,黄巢乱唐,朱温篡位,李宪后裔李宗国渡江避乱于杭之婺州。李宗国次子李自复迁居四明之象山(今宁波境内),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李自复之孙李奋,于宁波四明象山携家族路过稠门岭头,见盆地大喜,在此营田造舍繁衍生息,将此地取名稠门,距今将近1100年。

曾经的皇族身份和显赫地位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慢慢被沉没,然而稠门李氏却继承了家族开拓进取的精神,为稠门这篇充满灵性的地方注入了深邃的魂魄,同样稠门这片土地让那坚持、淡然有了可靠的皈依。那一位位开拓基业的先祖,在与开创未来的子孙通过稠门的泥墙、明堂、祠堂开启了新的对话,即使这些遥远的对话静静卧在阳光里,像一个沉默千年的谜,然而这个谜终将被稠门人一一解开······

在这短短的夏天

这样与你相遇已足

但愿再度相逢

你早已经花漫香浓

······

《发现缙云》

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