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进入事业单位!

最近,从并不是兵源大省的江苏,传来了一则令人侧目的消息。

南京市首批事业编制定向招录的22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南京警备区会议室与相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字确认,成为事业编工作人员。

在退役士兵就业安置方面,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重磅在哪,笔者分析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虽然目前大学生士兵比较普遍,但选择参军入伍的战士,大部分还是来自农村或者家境贫寒,再就是本科学校或者专业非常一般,毕业后找工作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能够通过参军服役就取得国家事业编制,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诱惑

二是,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南京能够以这么大的决心来安置退役士兵,实属不易。虽然全市只统筹出了22个岗位,但在近20年来,这仍然是一件具有突破意义的大事件

三是,环顾近期退伍老兵因维权而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各级都在寻求解决安置好那些卫国戍边的老兵的对策办法,而南京这次落实了2015年提出的“

遴选优秀退役大学生纳编进入事业单位”的承诺,也是让退伍多年却仍然活得不好的老兵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细读南京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的新闻,笔者仍然感到其中有多个问题值得关注。

01

体制内的“铁饭碗”仍然是大多数人都向往

公务员、事业编,历来是群众眼中的“铁饭碗”,尽管市场经济在我们国家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大多数人心中,没有改变。

从凯旋网举办的历次招聘会来看,国企央企岗位依然是绝大多数老兵最趋之若鹜的选择,尽管有很多岗位的薪酬很低。反复思考,其实吸引这些老兵的,还是“稳定”二字

一方面,退役士兵普遍学历偏低,在社会上谋求工作时经常被学历要求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每一名老兵,包括社会群众普遍认为军人服役守家卫国,理应受到尊敬。但他们在军队的经历和自身的成长却始终无法得到社会认同,如今“服役时间越长越吃亏,越和社会脱轨”的观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作为“稳定”的代表,国企事业单位,自然成为老兵们的首选。然而,每年几十万退役士兵,能实现这些愿望的,只是零零星星,其中多数还要靠关系走门路

总的来说,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进入事业单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兵就业问题。

给大学生画个饼,鼓励他们参军倒确确实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役士兵就业的问题。

02

两年兵就一定是“老兵”?

在新闻中我们看到,南京市领导称:

大学生经过军旅生活的磨练,个人气质、拼搏精神、团队意识等各项素质比较过硬,相信他们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大学生在军队中确实能够更快地成熟成长起来,但只当2年兵,很难想象能够具备多少军人的特质

外行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我们在军队服役十多年的老兵都知道,当两年兵退伍的,大部分和入伍之初不会有太大区别。因为没有经历过足够时间的沉淀和管理岗位的锻炼,所谓的“个人气质、团队意识”能不能过硬,真的要画个问号。

虽然南京对参与招录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制定了考评标准,但笔者还是认为,对两年兵还是应该控制比例,并对军队管理岗位经历明确更多的要求。

03

退役即捧“铁饭碗”的隐忧

在新闻中还有2段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看到,政策出台后,大学生入伍人数逐年攀升。很明显,这些大学生不是奔着“保家卫国”去的,而是奔着“事业编”去的。

尽管我们相信,这种功利化的参军动机,不会影响他们在军营里刻苦训练、忠于职守。但这样的导向,真的好吗

如今退役老兵群体性事件频发,思想根源就是大家认为“国家没有把我们安置好,我们过得不好政府有责任”。

其本质,就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体制化安置日益乏力的结果。

因此,通过“事业编”、“铁饭碗”来定向招录大学生参军,很可能会导致在许多人心中,“参军报国是每一名中国公民的义务”被严重扭曲。

正如新闻中那名入职的士兵所说:

能选中这个令人羡慕的单位,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当兵光荣。

这很光荣吗?我觉得每一名军人都觉得脸红。一名老兵感受到当兵光荣的,居然不是参军报国,在军营摔打成长,而是选中这个令人羡慕的单位。

相对于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者反倒认为,向退役士兵提供更加优惠的学习深造机会,或者为他们建立健全通向优质企业就业的渠道,来得更加科学合理

总而言之,随着明年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到位,各个层次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都将设立并运行。如何制定科学健康的退役士兵安置办法,是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重大问题。

南京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政策,目前来看,虽然利大于弊,但不是管长远、管全局的政策。

也许,通过这样一个政策的落实,能够给了政府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退役士兵这个群体,去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安置办法。

希望,后面会频频传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