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明湖荷月

李振声

今夜的月亮真好,明晃晃地挂在空中,笑眯眯地望着大地,沐浴在清风明月之中,我的身心感到格外温馨和平静。心平气静容易生发闲情逸致,又因刚刚读罢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突然间想去大明湖了,去看看月光下的十里荷塘是个什么样子。

初夏的济南,正是“香生荷叶散千家”、“六月荷香散满城”的时候,我从曲水亭街上穿过,见到的是“芙蓉桥畔是儿家,到门一路芙蓉花,水边芙蓉红在水,窗前芙蓉红在纱”的美景。老济南人爱荷,爱到了“梅花不种种荷花,庭院无荷不成家”的程度,家有荷花,满院生香,祥和温馨,清新高雅,他们要的就是这种生活品位。当年老舍在南新街58号小院居住的时候,就在庭院里养了一大缸荷花,遇有贵客到访,还会摘下几朵做成“油炸荷花瓣”的菜肴让客人品尝,种荷、养荷、赏荷、品荷,是他的一大乐趣,也代表了济南人对荷喜爱有加情有独钟的风格。

踏着月光透过柳梢洒落满地的碎银,我沿着曾堤漫步来到烟波桥的拱顶,举头眺望,但见夜空辽阔,浮云朵朵,星光灿灿,明月高悬。俯瞰明湖,则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雁落鱼沉,舟橹不语。皎洁的月光仿佛为大明湖披了一层蝉翼般的轻纱,使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美景都带着缥缈的神韵,显出朦胧的醉态,宛若一方沉静的古砚,被月光轻轻研磨,又被泉水慢慢洇开,散发着水墨的清香,泼染着十里明湖。

最美、最勾人心魄、让人销魂的,自然是婀娜多姿、接天映月的满池荷花了。明湖荷多,多得炫目。明湖荷美,美得惊艳。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你也体会不到明湖荷月的这种美艳程度。此刻,满湖的荷花像一群从天而降的仙女,她们刚刚参加完王母娘娘的瑶池盛宴,乘着酒兴来到大明湖洗浴。离开森严壁垒的天庭,仙女们不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摘去满头的金钗玉笄,闪出滚动在额头的露珠;洗去满脸的胭脂口红,还原天生丽质的清纯;脱去身上的盛装礼服,只穿一件阔圆如盘的绿裙;露出水灵白嫩的细腰,托起娇艳羞涩的笑脸。在波光粼粼奇美无比的明湖夜色之中,她们是一群断臂再造的维纳斯女神,圣洁典雅,亭亭玉立,只要看上一眼,你就再也不会忘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出处和本意。

看着月光下在水中追逐嬉闹翩翩起舞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荷花仙子,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杨公远写的一首古诗:“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原来天女下凡到大明湖洗浴并不是罕事,千百年来她们每年都要到这里戏水消暑,早已是大明湖的常客甚至半个主人了。难怪大明湖的荷花与众不同,不但灵气十足,而且有股仙气,原来她们与仙女同体,都是上苍的掌上明珠。数千年的明月照拂,数千年的泉水浸染,数千年的时空穿越,数千年的文明传承,造就了她们“濯清涟而不妖”的花魂,锤炼了她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

风吹影动,月光西移,我发现躺在荷上的露珠有点困了,它翻了个跟头想提提精神,却不小心失足落水滚入湖中。露珠惊醒了湖鸭,吓得一个箭步窜出了荷田。这场面有点滑稽,却应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那句宋词。我的心突地一动,想起了当年经常在这里骚扰湖鸭鸥鹭们的那个山东小老乡,举目搜寻,在满池的荷花女神之中,仿佛看到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