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都毕业于这所高校?

石油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石油产品连接着千家万户,为我国实现快速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作为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西安石油大学在

立足石油、植根石油、坚守石油、服务石油、聚焦石油的过程中,已经为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石油行业发展贡献了10余万名优秀人才和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康庄之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揭秘:西安石油大学科学发展的5个基因密码!

一、立足石油,狠抓学科建设工作

多年来,西安石油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学校针对石油石化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学科建设框架、学科方向、学科结构,建立健全了覆盖石油石化行业生产全过程的特色学科体系,构建了油气勘探开发、储运化工、仪器装备、企业管理和资源评价等优势学科群。

2018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学位〔2018〕19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西安石油大学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几代西安石油大学人魂牵梦萦、期盼已久的大事,标志着学校初步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实现了质的跨越。

据悉,西安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2016年全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五,在2011年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称号。该学科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基地为目标,针对西北地区油气盆地特点,在低渗和致密油气藏定量表征与渗流、旋转导向钻井与智能完井、高能气体压裂、油气管网安全保障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8项

。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221项,企业项目429项,总经费2.88亿元,为长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和延长油田年产1000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植根石油,培养“四实一新”人才

西安石油大学致力于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及时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凝练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坚持“扩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西安石油大学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设置合理,初步形成了符合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趋于合理、工科优势明显,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设置格局。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5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一批体现学校特色的教材和精品课程。《油气渗流力学》等12部教材入选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油气储运设施腐蚀与防护》等4部教材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材。“钻井工程”被评为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成“渗流力学”等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油气勘探”等19门省级精品课程、“测井方法原理”等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油藏物理”等15门省级升级改造精品资源共享课。

西安石油大学针对大量学生在石油石化行业就业,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石油石化企业就业的实际,坚持依托石油、面向西北,着力培养“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四实一新”人才,为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涌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国家“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王香增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专家。

三、坚守石油,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西安石油大学以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为主线,努力营造浓厚的“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文化氛围。学校在雁塔校区的核心位置树立了“铁人”王进喜的塑像,并将该广场命名为“铁人广场”;在鄠邑校区则以国内知名石油石化企业命名道路、大楼,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接受石油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在鄠邑校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了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墙,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增进对各企业的了解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针对性。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在鄠邑校区建有校史馆和全国高校唯一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此外,西安石油大学还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以石油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如集体组织观看电影《铁人》、举办石油精神教育专题展览、在铁人塑像前进行入党宣誓、组织学生到油田现场参观实习等,使石油精神内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石油事业的自觉行动。

西安石油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如“石油科技学社”、“石油机械协会”、“石油会计协会”,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引导社团成员在第二课堂中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尤其注重对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的薪火传承,培育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亮点,对于各种社团进行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思维,不断推动良好校园文化建设。

四、服务石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多年来,西安石油大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大力推动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0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了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合作协议书

。学校先后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陕西销售公司、中油测井公司、核工业203研究所等一些大型企业和研究所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出台了《支持服务长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发展目标行动计划》,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支持服务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发展行动计划》。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也参与到石油事业的发展当中,学校与江苏省建湖县、江苏省南通市、宝鸡市高新区等地方政府及宏华集团、杰瑞集团、安东石油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取得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显著成效。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经在石油石化企业投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如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二级教授屈撑囤带领课题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对石油开发、加工整个产业链的环境污染物的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长庆油田、延长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等企业成功应用,截至目前处理的污水总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处理的含油污泥在9000立方米以上,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在30亿元以上。化学化工学院张洁教授带领课题组长期开展有关“聚合糖类油田化学品的研发与应用”系列项目研究,采用利用植物三大素可发酵形成土壤营养物的性质,开发出了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杂聚糖钻井液主剂产品及其组配成的系列杂聚糖钻井液。该产品已在江苏油田投入使用,多年来减少了废弃钻井液的排放量,达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五、聚焦石油,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特别是中亚油气区块国际合作日趋紧密,我国大型石油企业在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石油业务不断拓展,急需一大批懂中文、通专业,了解中国文化而又有当地背景的石油专业本土化人才。基于此,西安石油大学立足特色专业,发挥行业优势,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石油大学确立了以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石油工程类专业为重点,兼顾其他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方向,并锁定了“面向中亚、发展南亚、拓展中东”的来华留学教育区域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具备跨文化背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最终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石油工程类来华留学生高等工程教育基地。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已累计培养来自62个国家的留学生5000余人,规模跃居陕西省属工科类院校首位,成为陕西省属高校第二所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资格的高校、以及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建成了长庆油田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来华留学生实习基地和石油石化企业来华留学生就业基地。获得教育部批准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以上就是西安石油大学科学发展的5个基因密码。西安石油大学因“”而建,为“”而兴,与“”共进。西安石油大学将牢牢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扎根西部为“油”奉献的光荣传统上阔步向前、勇攀高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注:文章整理自西安石油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