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唐山」“4+5+4”!擘画唐山新型工业化基地新宏图!

导 读

工业是唐山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试行)》明确,加快构建“4+5+4”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推进工业发展迈入高质量时代。“4+5+4”从此成为唐山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战略指挥图”。

▼▼▼

“4”就是做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

“5”就是做大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4”就是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必须坚决摈弃“资源型、重工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打造产业结构“高、新、轻、绿”新格局,加快推进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奋力开创唐山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的新局面。

逐梦“三步走”

目标催人奋进

“六个坚持,六条路子”

勾绘“发展路线图”

坚持破立降并举,走结构优化之路

坚定不移在“破”上出重拳,坚决压减过剩产能,彻底出清“散乱污”和“僵尸”企业,破除无效供给,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和发展空间。

坚定不移在“立”上求突破,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崛起,撑起唐山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坚定不移在“降”上动真格,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各种风险和杠杆,让企业轻装上阵,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走动能转换之路

围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突出科技、人才、金融的全方位支持,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加快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环保低碳的绿色产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智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坚持融合互动,走智能化发展之路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协调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实施“两化”融合转型工程和制造业服务化工程,推进互联网向各产业渗透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工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坚持港口发展带动产业集聚、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注重产业统筹,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走协同共享之路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曹妃甸深水大港等优势,

依托曹妃甸自贸区和内陆港建设,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努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

坚持科学布局,走集聚集约之路

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优化园区布局,有序推动钢铁、化工等产业向沿海临铁布局,引导重大项目向园区布局、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推进产业布局园区化、园区产业化,构建形成区域特色化、布局合理化、生产集约化、产业高端化、设施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挺起新型工业化基地“脊梁”

●精品钢铁——2020年钢材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35%以上。

推进唐山由钢铁冶炼大市向钢铁产业强市转变,建成全国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部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和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并逐步淘汰1500立方米以下高炉、150吨以下转炉,全市钢铁企业整合至30家以内,2025年减少至25家左右。

加快临海临铁布局,重点规划建设沿海、迁安、滦县古冶、迁西遵化四大片区,打造高强汽车板和家电板生产基地、食品包装用钢和专用钢板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精品线材基地、世界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

提升产品品质,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唐山钢铁质量品牌。

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以建设国家装配式住宅示范城市为契机,支持钢结构产业发展。

打造最严格的钢铁企业排放“唐山标准”。

到2020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60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2020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依托钢铁产业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重型成套装备生产研发基地、特色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重点培育壮大冶金、矿山、水泥装备等重型成套装备,

做强印刷机械、海工装备、金属制品等特色优势装备制造产业。

全力支持再制造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及其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做大做强装备再制造产业。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到2020年,培育50个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

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到2020年,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7个,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现代化工——2020年现代化工产品精细化率达到40%以上。

全力推进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石化、盐化、煤化“三化一体”的全国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到2020年,现代化工产品精细化率达到40%以上,产品高端化率达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能力达到2000亿元以上。

●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2020年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产业消纳固体废物占比达到80%以上。

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构建从水泥、混凝土构件、新型建材到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全产业链,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以唐山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为契机,支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化。到2020年,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产业消纳固体废物占比达到8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能力达到1000亿元以上。

做大五大新兴产业

转型升级强势突围

●智能轨道交通产业——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

依托中国动车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试验基地。

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货运动车组、磁浮列车、城轨列车、节能型牵引机车,以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鼓励研制新一代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加快发展宽体城轨列车(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到2020年,在高速动车组噪声控制技术、非接触式供电与车载储能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轨道交通装备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本地配套率达到15%以上。

●机器人产业——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力争每年引进机器人企业5家,合资合作项目20个。鼓励机器人企业向下游集成应用延伸,提供定制化服务。

●电子及智能仪表产业——2020年全市电子及智能仪器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

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电子及智能仪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自动驾驶及关键元器件、5G通信技术和关键配套元器件及新一代小型化元器件技术、智能传感器和高端电子材料,加快发展新一代智能互联设备、可穿戴智能终端、新型通信产品与网络设备等新型换代整机产品。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3家。

●动力电池产业——2020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60亿瓦时。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发挥我市石墨烯材料应用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模块等,加快钛酸锂动力电池、石墨烯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能力达到200亿元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

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再制造产业,支持企业进入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再制造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再制造示范基地。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10家以上。

做优四大生产性服务业

为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现代物流——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依托港口优势,挖掘利用铁路运输资源,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万亿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现代金融——到2020年,全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以唐山入围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

支持企业上市与直接融资,每年新增8家新三板以上挂牌上市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票据债务工具等融资,加大对重大成果转化、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新兴信息服务业——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达10个。

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支持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和企业上云,为构建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生态提供支撑。

到2020年,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千家企业上云,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加快推广“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模式,到2020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平台达到58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0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65亿元。

●研发设计——2020年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到60亿元。构建完善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打造北方工业研发设计高地。

建立设计研发平台,高标准建设唐山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钢铁研究院、唐山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开展工业设计中心和示范企业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来唐。到2020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50家以上。

鼓励依托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工业设计,推动“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设计+”产业链,到2020年,形成10个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支持政策

激活一池春水

- END -

唐山发布

来源 | 唐山劳动日报数字报

部分图片来源 | 闫军 刘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