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共享 到 真·租赁

共享经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这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公司Airbnb和Uber问世已有9年时光,房东和车主们利用闲置的房间、车辆共享出去获得收益,使用者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服务,大家各取所需;当时的共享经济还是相对纯粹的。

然而自从Uber和滴滴等平台的补贴大战开始,共享出行的本质就悄悄的发生了改变。大量的专职司机入驻平台,这时候车主利用车辆闲置的时间兼职赚钱的说法便被抛诸脑后。

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共享经济的方向跑偏的锅要扣在摩拜。Ofo这些共享单车头上,他们拿共享经济为自己披上了一层华丽的新衣。实质提供的却是老套路租赁服务。

这一做法与“共享”初衷相距甚远,但这却为后者指了一条明路。似乎只要跟“共享经济”挂钩就能博得关注,赢得资本青睐。将商品放到线上,开发一个App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共享经济大军的一员,好比如所谓的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共享汽车等等都挂羊头卖狗肉。

总体来说,商户和客户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买卖,第二种是免费试用,第三种是租赁关系。随着消费升级,各种商品种类和替代品增多,客户对一些价格较高、使用频率较低的商品决定周期会增长,在买卖关系中会直接导致买方的成本加高。而如果采取租赁的方式则大大降低了成本。

创立于深圳的互联网租赁平台“微易租”认为如家具类的,直接购买一批需要花费昂贵的资金。在往大方面的看,除了家用家具以外的办公家具若以买卖的方式则需要话费的资金成本更高,特别是高端的办公家具。租赁可以使消费者用较少的资金来获得近似于购买的产品服务,使商家获得租赁收益、降低客户硬资产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增大商品的成交可能性。

所以综合对比下来,只有Airbnb、Uber这类才算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不要拘泥于概念,把共享单车、充电宝美其名曰为共享经济的2.0版。那反问一句,希尔顿酒店向外出租房间算不算共享经济呢?他们跟单车和充电宝一样,可也都是通过B2C短时出租使用权,收取租金。所以我们成年人就不要玩儿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了。

汤姆·斯利在《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中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有这么一段总结:

起初共享经济互换的是社区、人与人的交往、可持续性和共享,现在它却成为亿万富翁、华尔街大鳄和风险投资家的游戏场。

现在,连最符合共享经济的Airbnb都在要求房东们按照酒店标准来改造他们的房子了,Uber的司机都被法院判定为全职员工了,现如今恐怕没有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共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