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投之家爆雷背后“罗生门”与责任边界

文|夏木无言 十字财经

“今天,网站恢复了,可以下载协议了。”深圳投之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投之家”)一名用户告诉十字财经,根据公安的要求,投资人下载之后将协议和银行流水等材料一起提交公安来进行报案,“昨天据说是物业都已经断了投之家的电,协议都下载不下来。”

投之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13日,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为265.76亿元,借贷余额为29.14亿元。这个金额并不是这个行业最耸人听闻的雷区。而这起风险事件最惹人关注的点在于,爆雷平台投之家背后,是一直作为行业扛旗手存在的第三方资讯平台兼评级机构,网贷之家。

7月15日,徐红伟的一则内部音频流出(见下文),对事件进行了部分回应。加之投资人及投之家部分员工等多方的复盘,事件脉络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行业第三方门户兼评级机构网贷之家、投资机构投之家与上市公司珈伟股份、中玺国际,甚至是赛富亚洲等知名风投在这一轮风险事件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目前仍需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结果。

一互金行业律师向十字财经表示,公安已经立案的情况下,

该事件已成为刑事案件,对其背后的获利链条势必进行穿透性的调查追责

复盘事件始末

《投之家员工致广大投资人的一封信》中称,7月12日,朱明春突然要求网贷之家的员工立即搬家,要给投之家新来的董事长郑林国腾挪办公室,并要求当天必须搬完。当天搬家一直持续到晚上,甚至连与网贷之家、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的logo信息也全部处理掉了。据10楼员工反映,徐红伟、黄诗樵、朱明春、华得莉、颜渊、邓伟、马骏、朱峰、邓拥等人在10楼茶水间从上午开始一直开会开到深夜。

7月13日早上,员工们正常上班,发现公司图片墙与高管相关的照片全部被毁坏,仓库和ceo办公室被清空,办公电脑的网线和电源线均被拔掉,部分员工的硬盘甚至直接被卸掉。高管CEO黄诗樵、coo邓伟、cio覃五权、总助颜渊集体失联,部分员工开始报案。时至中午将近12点,邓伟出现召集理财顾问团队开会,并与黄诗樵电话连线,告知大家公司高层被骗,公司出了问题,并安抚员工让大家一起去报案。

此后的几十个小时内迅速发酵。

天眼查显示,投之家最后一次股权变更发生在2018年6月15日,在此之前,其法人代表还是网贷之家的创始人徐红伟,目前法人为郑林国。镇江富隆天钰科技有限公司是投之家大股东,占股64.76%。另一大股东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占股35.24%,后者为前者股东。而灏轩99.9%控股的股东丁孔贤则是珈伟股份的法人代表。

然而,7月13日晚,珈伟股份(300317)公告称,珈伟股份从未参与投资“投之家”,未来也没有参与投资任何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一般P2P爆雷之际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罪名,投之家被冠以了“集资诈骗”。

责任边界

一直以来,网贷之家在业内,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为行业背书的角色。就在几天前,网贷之家刚刚联合23家行业机构共同发生为行业正名,却不想下一刻就踏入了雷池。

十字财经了解到,网贷之家除了在官方页面上为投之家进行导流之外,还对用户投资投之家产品的行为进行返利,而加息之后的收益率回报已经远远超出市面同类理财产品的回报,到达了

“非理性”的地步。

今年6月30日的标的,3万元的投资可以获得将近200的返利金额,比例高达0.67%。而这款产品本身的年化收益率7.2%和优惠“加息”2%,这款产品3万元的投入最终获取收益430元,折合年化高达17.2%

而公开资料可查,去年还有更高的加息,达到4%。

天眼查显示,时至如今,投之家的商标信息依然属于上海盈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份关于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与投资人内部沟通的音频资料中,徐红伟表示,早期的时候,网贷之家和投之家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即他本人。但是,在2017年底签了并购协议后,后来又作了工商变更,法律层面上两家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上述律师告诉十字财经,尽管眼下从股权关系来讲,网贷之家与投之家确实没有关系。但徐红伟、黄诗樵等人在6月15日以前还是实控人,必须要对此前存量资产的标的来源、标的真伪等情况负责,而彼时,网贷之家与投之家同属盈灿集团的子公司子品牌,属于关联机构,网贷之家在此间难辞其咎。

与此同时,上述音频内容显示,徐红伟称自己在平台并购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对新的大股东监管不到位。新的大股东在外面收购了多家P2P平台,今年6月,通过舆情监控和工商信息查询发现,新股东参与了多家P2P平台的收购,背后疑似有温州帮的一个团队,来专门操作收购平台这些事。这些平台陆续爆雷导致投之家资产端逾期。而对于投之家标的及资金去向的问题。投之家的标的分为两类,大部分标的是新股东介绍来的,还有一些是投之家自己开发的资产,如车贷资产。

而投之家股权收购款去向的问题,徐红伟回应称,股权款中自己所得不多,并没有拿去消费,还曾试图挽救投之家,有一部分给了原来的财务投资者(即赛富亚洲等风投机构)。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投之家曾接受过多轮风投融资:2016年8月,获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和创东方A轮8000万元融资;2017年12月,获得赛富基金和鼎晖投资的战略投资,融资金额未披露。2018年6月15日,投之家发布标题为“投之家获上市公司母公司4.09亿元B轮融资”的平台公告,文中称“投之家”宣布获得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融资规模达4.09亿元。

而针对珈伟股份,徐红伟表示,这仅仅只是运营团队,在其背后,真正的收购方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此外,可以看到,就在几天前,7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中玺国际(1.47, 0.00, 0.00%)(00264)发布公告称,徐红伟及黄诗樵已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今年5月21日,中玺国际(00264)宣布,要约人已收购合共约2.299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0.09%,总代价3.4087亿港元,相当于每股约1.4824港元。这只几无成交量的港股,在今年5月经历了63.3%的大涨,换手率达到28.7%。此前半年的时间里,最高价不曾超过0.98元/股,换手率最高0.99%。

“如果是个人出境投资应该是有备案的,而这部分资金是否是投之家出售套现的资产,其海外投资港股,与港股背后的经营团队是否存在洗钱问题,有无利益勾兑,或者其目的是否为了将盈灿的资产一并装入其中,现在都未可知,需要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上述律师称。

上面所说的,是新闻层面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

最后,我想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果说投资者、爆雷平台的员工都是无辜的受害者,那么,这些平台的创始人就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吗?

我认为,不尽然。大约是四五前,曾经采访过一次黄诗樵和徐红伟。虽然在此后很多年里都再无交集,也不得不说,两个人给人的印象都不坏。要知道,当时正是P2P圈钱最容易的年景,待e租宝出事,行业整体步入寒冬,已经2015年的事了。但当时两个人的愿景就是做一个行业门户。当然后来发生的一切看来,两人食言而肥,终究还是亲自染指了网贷业务。

但我想说的是,从初心来看,这个创始团队并不功利。只是他们忘却了初心。

在这个行业里,很多人都是如此。

因此,不过四五年的光景,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最终眼看他楼塌了。

故事就一直在这么发生着。不同的人和机构,不同的故事,却都有着极为相似的情节。

而背后更值得探究的,是网贷行业的原罪:离钱太近信息不透明

金钱带给人的诱惑,是一种客观的吸引力。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我们无法要求人靠着自律尽责。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在存量市场中,到底有多少平台真正能够做到了风险隔离、信息透明与合规托管?

P2P的江湖素来冰火两重天。就在行业不断爆雷的时候,亦有不少机构在热火朝天地宣布融资讯息。然而,华袍下是否千疮百孔,又有几人知。这种冰与火的共舞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现在,除了那一半寒冬,剩下那些看似红火的网贷平台,待烈火烧尽,会不会也只余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