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去 经 年

《论语·为政》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这个说法,刚刚进入戊戌年的我,应有一处安身之所,一副立命之躯,一技傍身之才。窥镜自视,似三平二满,应安分知足;然则孑然一身,未及朱门绣户,遑论名成利就。

关于提笔。小硕毕业四年有余,虽时常起草各类公文邮件、研究报告,却未曾提笔随感。记忆中上一次认真的写文字,还是在高中的语文课上。喜欢莞尔一笑的语文老师经常大声诵读经典古文、现代诗歌,并鼓励我们自己创作。于是便有了那些“不顾一切强说愁,感慨苦难没尽头”的文字。写的好了叫散文,形散神也散,看笔迹更散;写的不好就拆成短句,自诩后现代狂放派诗歌。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不会整天接收各类新闻时事的狂轰乱炸。喜欢看《读者》《萌芽》,偶尔接受下韩寒和郭敬明的熏陶,泡在书店里翻完全套《老夫子》,然而到高三全都换成了《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据说里面的故事对写作文大有裨益。奈何高考作文题目驴唇不对马嘴,连写题记都无从下手,顿时感慨此生和舞文弄墨无缘矣。

关于舍得。高中毕业后,按部就班的考到了省城里一所211大学,读着不太喜欢的专业。没有了之前引以为傲的成绩,如果不是带领着一帮社团的小伙伴们办活动、拉赞助、搞联谊,想必大学生活也会索然无味。临近毕业,自知才疏学浅,便心无旁骛专心复习,最终幸运成为帝都小硕一名。求学三年,虽为帝都的繁华绮丽所艳羡,但自感一切来之不易,唯有笃信好学方能不负所托。小硕毕业后留京,正式开始北漂生活。稳定的待遇和一纸户口,让我安心工作和成长。然而对行业前景和未来生活的困惑,还是让我决定回到省城,从事心仪的工作,开始理想的生活。意料之中的不解,意料之外的挫折,也曾独自品味苦涩和落差,却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关于道理。“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韩寒《后会无期》电影海报的宣传标语。《楞严经》里也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从小到大,我们学知识,长见识,懂道理,就是为了在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上,有能力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并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现实是,很多人道理越懂越多,却仍然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每一天,这样成就的不是辉煌,而是永无止境的平庸。终其原因,无非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担心工作白干,不被领导看见和认可,于是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工作质量也直线下降。其实,任何自我展示的前提都是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

讨厌某些爱表现的人,认为那不过是低级幼稚的出风头行为,反过来有一天需要自己表现和展示的时候,却因为准备不足错失大好机会,心底里还不以为然,碎碎念的都是抵触和排斥;

明白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引导,却总是一边心不在焉的关心,一边紧盯着手机刷个不停;

深知成功并非一撮而就,每天却做着不用干活,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美梦······


即便听过1000遍道理,在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之前,都只是听来的别人的道理,如果和自己的固有认知有差异,或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洞察,那么道理将永远只是几句话而已。

关于交心。无线电的发明和社交工具的进化,彻底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我们可以不出门,不见面,不通话,仅靠寥寥数语和丰富多彩的表情包维持朋友圈的关系。微信让彼此的距离缩短了,却让心灵的距离疏远了。动辄上千的微信好友里,能准确说出名字的有多少?能经常保持联系的人有多少?能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的又有多少?能发图的尽量不打字,能打字的尽量不通话,能通话的尽量不见面。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很忙,能在火山抖音微博映客上逛几个小时还不亦乐乎,却抽不出一点时间去和朋友见面喝酒吐槽;能和一群好友在朋友圈里点赞评论,等见面了却难掩尴尬,不得不又拿起手机。世界在变,人心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去包容身边的一切。

纵有万千感慨,不提笔始终不知所云。

想要的太多,舍不得那一亩三分地,何来琼楼玉宇。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交心吧,放在我身上。放心吧,交在我身上。

作者:李斌,80后,陕西富县人,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目前在西安从事金融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