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一个“假”新疆?

忙碌的生活容易让人忘掉思念,离家二十多天了,心里头还不曾闲下来思念家乡。一日休息时翻看微信,忽然看到自己临行前发布的一个朋友圈:

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不能忘记领导送我披甲上阵时赠给我的那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领了这句箴言,我便策马扬鞭,一路昂扬绝尘而去,奔赴祖国最西部边陲。

乌鲁木齐是中转站,从乌鲁木齐向南,越过白雪皑皑的天山,满眼又转成黄沙漫漫,要到无人区了吗?

荒原、戈壁、沙漠,一片荒凉,说好的瓜果飘香好牧场呢?

这似乎不是我所向往的新疆了,我所向往的新疆那可是山含情水含笑,白云频频把手招的呀!

来到克孜勒苏这个人称“万山之州”的地方,经历了沙尘暴的破窗到访、洪水的封路困人、阳光的隔衣灼晒之后,我对这个远离海洋的地方有了重新的认识,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一度影响到了我的援疆热情。

晚上十点多了还没有黑天,我漫无目的的踱步在一条砂石路上。夕阳从雪山之巅透过云的缝隙照耀着空旷的戈壁滩,抬眼望去,岗楼的黑魆魆剪影里,卫兵手持钢枪矗立,一副边关巡更图在我脑海里若隐若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莫名涌上心头。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棵树。这是一棵榆树,她长得郁郁葱葱,风中摇曳的枝叶在茫茫戈壁滩上非常显眼,似乎在迎接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树的周围被围栏保护了起来,旁边有一块木板上刻有《榆树颂》,介绍了这棵树的前世今生,原来这是一棵有故事的树。

这棵榆树是克孜勒苏监狱的精神之树,代表着克监人的坚守精神。虽然克孜勒苏监狱人不知道她何时就生长在了这里,这棵树却见证了克孜勒苏监狱从无到有的历史,见证了克孜勒苏监狱从一棵树到37万株“万木齐绿”的惊人变化。克孜勒苏监狱立项选址时,在这片茫茫戈壁,只有这棵树坚强地生长在这里,独自忍受着寂寞与孤独,忍严寒、抗风沙、耐干旱,始终坚守在这片戈壁上,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彰显着生命的倔强。

这棵生机盎然的树,让我改变了对戈壁滩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看法。这里曾是一片荒漠,几年时间,克监人却把这里变成一片绿色,如歌中唱得那样“戈壁沙滩变良田”。他们克服天气干旱、土壤贫瘠的困难,种不活就再种,一直到种活为止,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发扬塞罕坝精神,硬是在戈壁滩上种出了37万多株树,在监狱周围成功打造出了一个防护林圈。

一棵树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傲风耐旱独立生长,何况是人?是这棵树启发了我,让我重拾了信心,我开始热爱起这一片土地,开始崇拜起这一片土地上的开拓者们,我要做这棵树,扎根边疆,报效祖国。

泰山、天山遥相呼应,黄河、长江入海相拥。洪水肆虐终也漂染不掉琴岛海蓝,风沙弥漫终也遮挡不住边关月明。胡笳声里,我已辨不清哪是故乡,哪是他乡,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是我的想往。“万方乐奏有于阗”,纵然天山横亘,葱岭雄踞,驼铃声声的沙漠古丝绸之路上,怎能缺少后来者的华丽登场?

大国外交,频筑新梦,一路走来,上合组织峰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吸引了更多“一带一路”上的小伙伴积极加入。近几天,青岛也将迎来上合组织峰会的召开,这个山东半岛上的明珠精心打扮,颜值爆棚,再次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在祖国的东部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岁月静好,一定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这些天,我那些山东的战友们不用说又在枕戈待旦、奋力维稳,以自己的奉献与担当维护着一方平安。而我也在祖国的西部边陲与你们遥相呼应,共保平安,哪怕我们只是国家安全、亚洲安全乐章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音符,我们也要携手把它弹奏的动听而响亮。

一轮明月从雪山之巅升起,照亮了我前方的路,刚入夜的戈壁滩静得出奇。远处传来几声犬吠,不知不觉,我已经到达备勤楼。

作者:邓甲龙(新疆克孜勒苏监狱 山东援疆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