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自動駕駛汽車「歷險記」:看戰鬥民族如何走向未來

文 | 大壯旅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道

新智駕按:交通規則是個好東西,但就怕有人不遵守,還時不時在道路上做“布朗運動”(無規則運動),而自動駕駛汽車想要普及,就不能不考慮這些棘手的情況。本文作者 Mark Harris 在俄羅斯參與自動駕駛汽車試乘時,就頻繁遭遇各種行人“玩命”的場面,那麼俄羅斯版谷歌—— Yandex 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是如何應對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 Mark Harris 的腳步,一起去到莫斯科重溫這場自動駕駛汽車的“歷險記”吧。

莫斯科的交通真是嚇人,我只是左右望了一下,就發現我們車前的道路兩邊有兩位媽媽直接將嬰兒車推下人行道上了主路。與此同時,還有一位騎自行車的行人搖晃著在單行道上逆行,直接向我們衝了過來。

說實話,上次見到這種讓人心驚肉跳的交通狀況還是在美國加州,不過那是一座名叫 Castle 的模擬城市,這裡是工程師用各種奇葩情況來刁難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的地方。

不過,與莫斯科街頭這種實景體驗不同,Waymo 的模擬城市裡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員工,大家也都是演員。最關鍵的是,Waymo 可不是什麼自動駕駛新軍,這家公司在該領域已經摸爬滾打 10 多年,道路測試里程更是超過 500 萬英里。

當然,我這次來莫斯科可不是為了看世界盃,被行人危險動作嚇到時,我正坐在一輛二手豐田普銳斯的後座上,而這輛車就是 Yandex 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它去年 12 月才剛剛在莫斯科的公共道路上開啟自動駕駛測試。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是莫斯科的中心區域,推著嬰兒車的母親和騎自行車的人都不是演員。Yandex 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 Dmitriy Polishchuk 無奈地表示,這只是莫斯科交通的日常罷了。

“這裡幾乎沒人好好遵守交通規則。”他解釋道,“如果按正常交通規則駕駛,你要麼會出事,要麼就動彈不得。”

這輛自動駕駛版的普銳斯倒是毫無畏懼,它熟練的停下來讓嬰兒車和自行車先過,然後繼續慢速通過擁堵的十字路口。隨後,車輛在一個轉角打了左轉。Polishchuk 表示,如果你嚴格按交通規則行駛,那些右轉的人會讓你永遠轉不過彎。

面對這種複雜情況,普銳斯稍微遲疑了下,但很快就加速前衝插入了一個只有幾英尺寬的空檔,為自己贏得了繼續前進的入口。隨後,我就聽見後車聒噪的喇叭聲響了起來,這次的自動駕駛冒險之旅真是讓人印象深刻。

現在的俄羅斯,早已不是冷戰時期丘吉爾口中那個密不透風的鐵幕了,但對於西方科技公司來說,它依然難以琢磨。

在俄羅斯,谷歌佔據搜索市場 45% 的份額,而本土巨頭 Yandex 則拿下 51% 的份額。同時,還有數千萬人用著 Yandex 的網購和 Alice 語音助手,亞馬遜在戰鬥民族的國度並不吃香。至於 Uber,則於去年徹底被本土企業趕走,而這家打敗了 Uber 的公司也是 Yandex。

在其他產品上,Yandex 確實沒少借鑑西方科技公司,但在自動駕駛汽車上,它可不是跟在西方公司屁股後的小弟。在這樣一個交通混亂的國度,如果 Yandex 的自動駕駛汽車能避免交通事故發生,這項技術肯定能成為它們走向全球的殺手鐧。

俄羅斯的交通太混亂了

在俄羅斯開車可是個需要技術和耐心兼顧的艱鉅任務。

美國交通部 2013 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與冷戰時期的威斯康星或密歇根州相比,俄羅斯每英里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高出了 8 倍(比全美的死亡率高了 7 倍)。雖然只在莫斯科待了三天,但我還是每天都見到了車禍的發生,有的事故還相當嚴重。

在莫斯科的街道上,你隨時都能見到車輛隨心所欲的併線,有些公務車輛更是毫無顧忌的超速,莫斯科人更是毫不在乎,他們想過馬路時誰也攔不住。

“最困難的其實就是判斷其他人的意圖,因為路上沒人遵守交通規則。”Polishchuk 苦笑。“所以在對待行人上我們非常注意,該停就得停。”

在俄羅斯的三天裡,這樣的事我都看麻木了。行人根本不管別人,只要能趕緊衝過去他們什麼都敢做。我體驗的那輛普銳斯也是“藝高人膽大”,它居然直接忽略了飛快騎行的摩托車和各種加塞的汽車,有時車距可只有幾英寸。不過,在對待行人上它卻一點都不敢懈怠。

“其他人可不在乎,他們在路上幾乎是隨心所欲。我們可不行,如果我們也不遵守交規,恐怕就會有大麻煩。所以,在路上我們的測試車都比較慢,有些人說像老媽媽在開車。”Polishchuk 說。

不過,我可沒這個感覺,他們說的老媽媽是退役賽車手吧?我坐的這輛普銳斯行駛起來相當自信,有時甚至可以用激進來形容,它比我體驗過的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激進多了,每次綠燈亮起,它都會第一個衝出去,變起線來也是穩準狠。

當然,這輛普銳斯依然是個半成品,在短短的試乘中,它兩次出現了“脫離”狀況,一次是應對一個簡單的右轉,另一次則是因為有行人突然竄出來,安全駕駛員不得不趕緊控制住車輛。

“測試車其實也剎車了,不過最後安全駕駛員還是得助它一臂之力。”Polishchuk 解釋。原來Yandex 限制了剎車級別,畢竟這裡交通太混亂,如果剎車特別靈敏乘客恐怕就要吐了。

Polishchuk 表示:“這個度不好把控。就像今年 3 月份的 Uber 致命車禍,測試車確實看到了行人,但系統卻沒有執行剎車動作,因為車輛處在駕駛員負責的狀態下。在系統還未打磨完成時,這樣的問題確實會經常出現。”(Uber 退出俄羅斯市場時拿了 Yandex 一些股票,但兩家公司在自動駕駛上可沒有合作。去年正式開啟自動駕駛測試後,Yandex 的測試車還沒出過車禍,也沒吃過警察的罰單)。

不過,Yandex 的自動駕駛汽車也不是無懈可擊,一輛從路邊起步併入車道的清掃車就讓它不敢超越。在跟了一段後,它終於鼓起勇氣超了過去,後車接連不斷的喇叭聲也沒讓它害怕。

Polishchuk 承認,“如果我們的車在變線時猶豫不決,恐怕後面的車得恨死我們。”

Teddy 的配置還挺全

與 Yandex 測試車隊的其他 10 輛測試車一樣,這輛普銳斯也用了大熱美劇《西部世界》中機器人的名字。

我乘坐的這輛名叫 Teddy,它搭載了 6 顆小型攝像頭,6 個安裝在車體板件之下的博世和大陸的毫米波雷達單元,車頂則是來自 Velodyne 的 VLP-32C 激光雷達,光是這一個傳感器,就佔到了整車成本的一半以上。

有趣的是,Teddy 並沒有配備近程紅外或超聲波傳感器,這也是它敢在車流中大膽穿梭的原因。

這輛普銳斯搭載了 GPS 和格洛納斯(俄羅斯)雙導航系統,不過它們是自動駕駛汽車迫不得已時的最後手段。“最大的問題在於莫斯科有許多區域(比如紅場和克林姆林宮)會對 GPS 信號進行干擾。”Polishchuk 說道。

即使是在不被幹擾的區域,衛星導航也無法滿足 Yandex 的要求,因為它無法把定位精度控制在 5 釐米之內。因此,Yandex 也像許多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商一樣,用激光雷達製作了高精地圖。

“即使是背景環境有點小改變,高精地圖依然相當穩定。舉例來說,去年冬天我們開始繪製地圖時,有滿世界的大雪,樹也禿了。不過雪融化後,這套地圖依然相當可靠。”除此之外,Teddy 還在夜間和雨中進行過測試。

“Waymo 在鳳凰城挑選的測試地與莫斯科相比可是簡單多了。”Polishchuk 說道。“只要我們能在莫斯科站穩腳跟,其他城市都不在話下。”

當然,Yandex 的測試車也不只是在莫斯科轉悠,它也建設了自己的封閉化模擬城市。Yandex 的終極目標則是打造 Level 5 級自動駕駛汽車。

Polishchuk 指出,今年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就會在有限的區域進行部署,而且有可能與該公司的拼車與打車應用進行整合。當然,Yandex 也有興趣將該技術授權給汽車製造商,比如俄羅斯本土領軍品牌拉達和一系列在俄羅斯造車的國外巨頭(如寶馬、通用、雷諾、大眾和福特等)。

Yandex 的全球野心與現實困境

“我們發展得非常快。”Polishchuk 說。“我們雖然還有很多測試要做,但 Yandex 不怕競爭。如果將我們的車帶入美國市場,肯定能佔到優勢。至於在俄羅斯本土,我們肯定會比 Waymo 的腳步快,運營和可靠性上 Yandex 都有優勢。

在 Yandex 產品市場主管 Andrey Sebrant 看來,自動駕駛技術是公司突破俄語市場緊箍咒快速擴張的方式之一。“我們的打車應用在國際上的擴張可比搜索業務成功多了。我們不會和谷歌在類似搜索這樣的老行業面對面競爭,但在以機器學習技術為核心(如自動駕駛)的領域,Yandex 絕對有能力與谷歌一戰。”

不過在全球野心得到實現前,Yandex 需要先在俄羅斯國內大獲全勝,光在這方面它都會遇到不少阻力。

“如果你在機械或電子結構上改裝一輛車,就必須對改裝部分進行認證。”Polishchuk 說。“不過,我們在認證上有不少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動化有自己的擔憂。雖然關於自動駕駛汽車我們已經做了不少努力,但在一些方面他們依然表示明確拒絕。”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參加了去年 9 月 Yandex 的 20 週年慶典,其中有自動駕駛汽車展示的項目,但總統卻拒絕乘坐

現在,Yandex 正在遊說政府,希望他們能通過測試和部署高度自動駕駛汽車的新法案。

與俄羅斯許多成功公司一樣,Yandex 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09 年時,它們就將公司的“黃金股權”(與投票權息息相關)賣給了國有公司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這讓公司能免受被其他公司惡意收購的風險。

2011 年,Yandex 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時,承諾會將客戶信息交給俄國安全部門。幾年後,Yandex 的電子支付服務大股東也成了聯邦儲蓄銀行。

2017 年,Yandex 因為非法採集烏克蘭用戶數據而被迫關閉了在該國的辦公室。

這樣的奇特身份確實讓 Yandex 在許多方面都顯得非常尷尬。

不過,現在阻礙 Yandex 快速前進的並非政治問題,而是技術和資金成了真正的絆腳石。

與其他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一樣,Yandex 找不到如何讓自家系統實現規模化盈利的方案。

“人類駕駛員成本還比較低。”Polishchuk 說。“我們正試圖通過減少傳感數量和擴大運營範圍來縮減成本。”對 Polishchuk 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要投資下一代激光雷達,比如生產高功率遠程激光雷達的美國公司 Luminar。

在我們乘車回到 Yandex 的停車場時,Polishchuk 已經開始準備第二天的全自動駕駛演示了,這是 Yandex 年度大會上的重頭戲,忙完這件事後工作人員會對 Teddy 進行每週一次的升級,隨後它就要重返莫斯科複雜的街道。

“對我們來說這一步相當重要,因為在剎車上 Teddy 總是不夠線性,讓乘客感覺不舒服。”Polishchuk 說道。【完】

歡迎在新浪微博、網易號、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搜狐號、一點資訊關注@

新智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