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那个被美国伤害的人?脑控武器,盘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连揣测人的心思都尚且困难,难道还能加以控制?如今,真有人把武侠小说中控制他人意念的场景变成了现实,这就是脑控武器。脑控武器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人脑产生影响,进而“指挥”他人产生幻觉或幻听,将复杂的人心“玩弄于股掌”。事实上,脑控武器早就在现代战场“小试牛刀”,未来一旦发展成熟,势必在激烈的军事对抗博弈中发挥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攻心为上——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说起脑机接口技术,人们一定不陌生。这种通过记录分析大脑信号来推测他人的“小心思”,翻译成对应的命令来控制计算机的技术,与脑控武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脑控武器是建立在对人脑信息进行获取、解读、传播和控制基础上的“精神控制术”,通过“攻心为上”,直接影响和控制着人类思维的“精神武器”。

脑控武器,盘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实,脑控武器的“杀手锏”就是致幻效应,可以让战场上的敌人在己方信号引导下,做出放下武器、投降等“惊人之举”。近年来,西方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脑皮层战争”概念,旨在通过影响干预敌方指战员的意识,控制敌方的军事行动。这种重在认知领域的军事对抗,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无声战争”,也是智力战、思维战的重要体现。

为追求战场上“无声的胜利”,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可没少在脑控武器上“动脑筋”。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就秘密开始了远程控制人类思维的研究。冷战时期,苏联还专门下拨巨款用于人类思维控制研究,苏军还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了专门研制脑控武器的实验室。即便是苏联解体后大量科研人才流失,与脑控武器相关的研究团队依旧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与苏联相比,美国更是耕耘脑控武器这块“战争处女地”的“拓荒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开始到处搜罗心理战方面的技术专家。在美苏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就开始了摧毁或控制人类思维的研究,一大批早期“脑控实验”相继展开。到20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先后进行了“蓝鸟” “阿蒂切克” “马库特拉”多种脑控武器项目研究,直到1973年才因美国国会的干预而逐渐放缓。

脑机接口技术已经逐渐变得广为人知

时至今日,脑控武器一直为美俄两国“念念不忘”。俄罗斯早在2012年就提出前瞻性武器研究提议,其中就包括“死灰复燃”的脑控武器。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甚至还批准研发能控制人类大脑的“僵尸枪”武器,可通过发射电磁波、声波等扰乱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威力与核武器相比“毫不逊色”。

闻所未闻——不战既能屈人之兵

在我国古代著名军事专著《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战争的最高境界。如今,脑控武器的出现或将彻底改写战场上你死我活的血腥场景,不战既能屈人之兵或将成为现实。

其实,脑控武器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类大脑都会产生脑电波,殊不知脑电波也是人类的身份识别特征之一,每个人的脑电波“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利用脑电波特征的惟一性,首先采集人脑电波的特征码并存入电脑,之后通过专门的“翻译”软件解读其中的视觉、听觉、语言、情感等各种神经活动信号,事实上就完成了“读心术”。当需要向“大脑磁盘”写入信息时,只需对电波进行特定编码,就能将信息直接送入大脑。

脑控武器在研制时,还牵扯到数据库中成千上万个脑电波样本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心理特征与脑电波形状的对应关系,就好比找到了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之后,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电磁波向人体发射特定的信号,脑控武器就开始悄无声息地改变人类的情绪状态,最终达到特定的军事目的。

3. 美国人亨德里克斯的专利:通过电视或者电脑的监视器的电磁场操纵观看者的脑神经

目前,脑控武器主要可分为电磁波武器、声波武器和光波武器。电磁波武器又可具体划分为电场、磁场、微波等不同类型的脑控武器。美国军方此前研制的新型非致命武器“主动回避系统”,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使目标感到燥热难耐,能令被攻击者仿佛“置身于烤箱之中”,有效射程可达1千米。事实上,电磁波和声波等都能对人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甚至能把建议和命令直接“发射”到人脑之中,因而包括次声波、超声波、紫外线、激光等都被拖上了脑控武器的“贼船”。

此前,美国国防部就曾研制出一款可阅读士兵脑电波的“读心头盔”,士兵无需开口说话就能“阅读”对方的脑部活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甚至具备了向大脑中直接输入语句的能力。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借助激光研制出新型心理幻觉武器,能在战场任何地面和大气层中映射出虚假影像。顷刻之间出现的飞机、坦克、舰船等,足以压垮敌人的反抗意志,引领他们放弃抵抗甚至主动缴械投降。

脑控武器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其利用的是脑电波特征的惟一性

自寻苦果——不可小觑的僵尸武器

说起来,战争史上从不缺少干扰敌人意志的武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英军就有专门用德语广播为德军士兵“洗脑”的团队。曾令美军颇为头疼的“东京玫瑰”,也是靠着情意缠绵的思乡节目来让美国士兵开小差。海湾战争时期,美军还专门组织了一批阿拉伯语“劝降小队”,反复将自己的“辉煌战果”第一时间“通知”伊拉克军队,致使相当一批伊军官兵误以为陷入“大势已去”的境地,最后束手就擒。

与昔日心理战战场上“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同,脑控武器的作战效能更加简单高效。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就通过发射超高频电磁波扰乱伊拉克士兵的精神状态,最终成功致使数千伊拉克士兵不战而降。2007年10月和11月,美军先后在伊拉克北部的“死亡三角地带”和巴格达的萨德尔城使用了“脑控武器”。

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电磁波向人体发射特定的信号,脑控武器就开始悄无声息地改变人类的情绪状态

当时驻伊美军与反美武装在伊拉克北部激战正酣,美军派遣来增援的5名技术人员架起脑控武器对准敌人。不到5分钟,反美武装阵地上枪声骤停,武装人员跪倒祷告并把武器扔出阵地。原来,脑控武器令反美武装人员听到了“先知”的声音,指示他们一齐放下武器投降。1个月后的萨德尔城之战,脑控武器更是直接令230余名反美武装人员集体弃械逃亡。

事实上,不仅是俄罗斯正在加紧研制使目标完全受控于他人的“僵尸枪”,美国的“脑控反恐特工”目前也活跃在众多敏感区域。从冷战时期追求致命性,甚至引诱敌军士兵自杀,到如今更多地“化敌为友”,让敌人放下武器投降,未来的脑控武器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人类的感情和行动。但这种看上去愈发“温柔”的武器,绝对不可小觑。

本来,把军事对抗“琢磨”到人类的大脑皮层,就是对战争伦理道德的赤裸裸挑衅。研究表明,脑控武器的使用将对受害者产生巨大的“后遗症”,一旦这类武器被恐怖分子掌握并滥用,将对人类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因此,威力堪比核武器的脑控武器,最好也像核武器一般只是一种战略威慑,永远都不要动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