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國,大家覺得曹操是奸雄?梟雄?還是英雄?

曹操,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個人其實是個很複雜的人。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


曹操

但是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三國鼎立

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總之,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歷史人物。

全面來看的話,總的評價應該是功過於罪。但我們不能,也用不著因為他有功而諱言其罪。過去有許多人並沒有把他說成是罪過於功,所以這案子基本上無需翻。若一定要把他犯的罪也翻過來,說是並無其事,或雖有其事,但算不得罪,那恐怕是翻不過來的,因為那是歷史事實。


劉備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這都是當時的人評價曹操的。曹操曾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而我們瞭解曹操,基本是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但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孫權

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