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加減法是怎麼算的嗎?你還記得當年學得怎麼樣嗎?

其實成人早已忘記是怎麼計算“9+4”這樣的題目了,因為我們已經能夠脫口而出,形成熟練的技能了。

​我們從最簡單的“3+2”說起吧!別說它簡單,孩子的眼裡不簡單。

其實,不同地區的教材教的方法也不一樣!

北師大版教材是這樣教的。

這是方法一:把兩部分合在一起之後數一數。

這是方法二:在原有數的基礎之上往後再數要加上的數。

這兩種方法和家長教的方法非常相近,而且一開始學加法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看著東西,指著數,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之後,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切不可一上來就買一本口算本,讓孩子照著上面的題目做,不遵循孩子思維規律的學習往往會適得其反。

2.蘇教版教材是這樣教的。

簡單明瞭:因為3和2,合起來是5,所以3+2=5.咦,這麼教會嗎?別急,蘇教版教材在學加法之前,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學習了分與合。見下圖。

有了大量這樣的練習,學生學加法時,已經像唱兒歌一樣的“分與合”經驗了。所以學起來也很快!

3.人教版是怎樣的呢?

教材給了三種想的方法,仔細比較,可以發現,它整合了北師大版和蘇教版的方法。

講了這幾種版本的教材的教法後,想必對“10以內的加減法”應該會教了吧!

其實,“10以內的加減法”不是一年級計算題的難點,真正的難點是“20以內的加減法”。

老師在教這“9+4”這種進位加法時,往往只有1-2節課,但孩子原先的經驗並不一樣,所以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如果可以的話,參照下面的教法,在家也可以讓孩子積累經驗。

家長教的時候,要讓孩子充分體驗第一種方法,然後過渡到第二種“湊十法”,這個時間在上課的時候是非常短的,畢竟一節課只有40分鐘。在家裡就不一樣了,可以充分比較這兩種方法的不同。

特別想說明的一點是,學生的差異會非常大,有的孩子一節課就能學得很好,有的孩子兩三天也不見得掌握,這是內化能力的區別。不用急,慢慢地讓孩子說加的過程,不要急著讓孩子一下子說出結果!

“20以內的加減法”要經常練,反覆練,一定要練到脫口而出的地步,但絕不是簡單的重複記憶,一定是理解之後的技能。這一過程具備了,後面的加減法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