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政策」能不能催來二胎,農民:生兒難養兒難

自從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國民普遍生二孩的積極性並不大,而且想生得該生的都已經在2016年—2017年下半年生完了。在邁入2018年之後,二胎的生育率下降了,為了能鼓勵更多得農民生二胎,各地都相繼出臺了“催生政策”,但是這樣的催生背後並未有得到普遍育齡人群的響應。農民對於二胎的生育更有發言權,大多願望並不強烈,農民回應:生兒難養兒難。

1.教育資源稀缺:教育資源是生養二孩的攔路虎,好的學區房比正常的房價高几倍,這是一個硬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生二孩的成本,而且孩子出生之後,有時候難遇到稱職的老師,我不說大家心裡也有數。

2.醫療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比如最近的疫苗風波也會阻礙對孩子的到來。現在我國在兒童方面的衛生保健人才嚴重不足,對比好多發達國家,我國至少還缺乏20萬名兒童醫生。我們的醫療條件還沒有專門針對兒童有特殊的照顧,醫療制度還有待完善。現在的食品問題對孩子的身體成長安全沒有保障,比如毒奶粉等。現在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能吃的安全能呼吸新鮮的空氣也是他們考慮要二孩的必要條件。

3.思想觀念上得改變:現在人們在思想上越來越新潮,不再是以前的老思維“要想富,多生孩子能種樹”的老觀念,現在人們更加註重生活上的品質,認為只要生一個孩子在大家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如果選擇再生一個孩子還得為了他們的未來操碎了心,養兒未必能防老,與其這樣,還不如多給自己存些養老錢。

其實更加阻礙大多數農民不生二孩的核心原因是生不起,物價越來越高,錢越來越不好賺。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的環境,還不如不生。各位,不知道你們對今年生二孩的“催生政策”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作者,留言區發表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