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墙里墙外

夜晚十点,回国的飞机,疲倦的双眼蹭着明亮的灯光,机舱内耳膜震着发动机刺耳的轰鸣;同样的航班信息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播报;机舱外,平地上罩着一块巨大的黑布。

一晃,六年了。心里唏嘘一声,想做梦一样,掐一下自己,还是很疼...

突然想起,六年前的今天,我割断了原来的生活,心里装着盲目的勇敢和乐观,飞了8800公里,来到英国这片陌生的土地。

六年时间,两个世界,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片,无情的切断了过去和未来;又犹如硬币的正反面,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体验。未来是如果是规划好的,上帝打一个喷嚏就会让你脱轨,重活一遍青春。

知乎上最火的话题: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以前的阶级是房价,现在的阶级是教育。

房价翻倍上涨,很多人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努力的蹦,也已经够不上房价了。内心是绝望的,一套房子就拉开人与人之间极大的差距。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高中毕业十年分出差距,想突破这种阶层几乎不可能。

但相对于房价来说,对于有些人来说,最难的还是教育。

很多年前,高中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戒尺对我们说:大学文凭。会决定你毕业后十年的平台。高考即使是道坎,也得咬着牙迈过去。

当时作为中等生的我,感觉未来一片迷茫。高考成绩出来后,更是一度对自己自暴自弃。

那时候我们寝室四个人,除了我各个都是学神,高考那年一个北大,一个香港中文,一个南大,这三位神都是我们的神话啊,你要知道我们是小县城。

现在,北大的在上海出版卖书,中文的在深圳做金融,南大的美帝读博,相比我们班大多数人,这个已经是混的最好的了。即使这样,还是没有在北上深买房,上百万的首付,真的拿不出来。

同学之间早已失去联系,最多就是点赞之交,老师也已经好多年不去探望了。他们怀念的不是那个学校,而是当年“天之骄子”、“人中龙凤”的光环。

如今朝九晚五柴米油盐,看到国内迅猛发展的新行业,井喷的新机会,虽不甘于平凡却又无计可施,尤其在一个以身价论英雄的时代。

一个无奈的事实:上这样一个大学,就是大多数毕业生的人生最高峰。

现在看来,我们班混的最牛的,是一个妹纸,在上海财大读的2+2模式,也就是前两年国内,后两年英国。结果去了英国,本科结束后,继续留在英国读硕士,现在已经移民了,同学们开玩笑说:每天都跟着她的朋友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欣赏英格兰的美景。

但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我也越发相信,人生最宝贵,还真不是豪车洋房,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原本不喜欢商科的我,还是去读了ACCA。

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有体面生活的日子,我还不想那么早开始过,但是如果缺少人生丰富体验的内核。

传道书一章十四节说—“我看过日光之下发生的一切事,一切都是虚空。”

我当初所在的大学,是国内的二本,舍友有大烟枪,游戏宅,各色牛鬼蛇神,宿舍就不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聊天yy的、打游戏的声音此起彼伏,吵杂的连带着耳机都看不进书。那个状态下想顺利考过四六级,确实很困难。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与中外合作的学校,我发现那些学生虽然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他们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感和方向感更强,早早的在出国之前就开始储备知识技能。

此外还能借助很多机会和平台对外交流学习,视野开拓,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更多的是平台和视野。

我在他们打游戏的时候,悄悄的资讯了那个学校的老师,办理了手续,在他们即将段位冲上钻石的时候,打包,走人~

有些性格,是基因决定的,是战士,就去攻城略地;是文人,就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刺破手指,好好看看流出的欲望的血有多浓。

高晓松说:人都是高看了自己。而高看自己,是人类进化的铠甲,也是软肋。

那一年,从深井走向了江湖。混江湖前,腰上的剑,磨锋利了么?我不知道。

想起我看了无数遍的电影——《肖申克救赎》里的台词: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会不会是你?

给自己一个机会,释放自己吧!

高考后6月16日(周六)上午,上海财经大学举行ACC2+2专题说明会,届时将会有完整的学院项目介绍以及外放院校介绍。同时进行新生考试,名额有限,预报从速,点击了解更多,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