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去听听马勒

点击“知乐古典音乐” 知道为什么爱音乐

“爱乐者”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100个人心中有100个汉姆雷特,

知乐开通“爱乐者”说!

说出自己心中的爱乐之声……

你!还等什么?

“如果你还年轻,又喜欢古典交响乐,你该去听听马勒…”这是《西方经典老唱片》里的一句话。一本《西方经典老唱片》(严格来说是半本——在旧书市场只淘到了上半本)是我开启古典音乐的之门的钥匙。作曲家郭文景曾说:“我的音乐不适合给体弱多病的人听……”马勒同样如此吧!否则为何需要你还“年轻”呢?

但仅仅年轻还不够,还需要你有耐心——马勒交响曲很宏大,除了第一和第四《交响曲》时长一小时左右,其它交响乐都有一个半小时。很多听古典音乐的人都会跳过马勒,只因为它太长了;可一旦你发现它的好,就会上瘾,否则怎么会有“马勒症候群” 呢?

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著名的“命运”开头和《第六交响曲》里讨喜的布谷鸟啼鸣比起来,马勒的交响乐并不会给人一见钟情的喜感,甚至有些许生涩。该如何走进马勒的交响世界呢?建议您秉承“死磕”的精神,用“拼图”的办法去尝试——一个乐章一个乐章的进行,最终你会拼出一副马勒音乐地图。

马勒常悲凉地说:“我是三重无家的人:在奥地利我是个波希米亚人,在日耳曼人中我是个奥地利人,在世界上我是个犹太人……”马勒的孤独造就了他的艺术特色:他在军队驻地附近长大,走音的军号总时不时地进到他的耳朵,深深印刻在记忆中;他交响曲中的不和谐音,带着谐谑和讽刺,想是对那儿时“走音”军号的回应吧。就像生活中的“无序”是常态一样,不和谐也是马勒音乐的常态。他是父母众多夭折的孩子中的一个幸存者,《葬礼进行曲》在他的交响世界里占有很重要的一个席位。他写《亡儿之歌》”不幸一语成谶,大女儿在他查出自己有先天心脏病的同年早夭。死亡成了他用浓墨去谱写的音乐主题。在交响世界里,”九”这个数字出现过太多不幸的巧合,马勒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把死亡这个主题诠释到了极致。

马勒作为维也纳歌剧院的歌剧导演,他的交响曲与莫扎特一样具有“歌剧性”;不同的是莫扎特的歌剧性是指歌唱的旋律,而马勒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出戏。

作家莫言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中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如果把交响乐比作长篇小说,马勒确实捍卫了交响乐的尊严。 人们说马勒终结了交响乐这一体裁,在他之后,交响乐算是“走投无路”了。

“马勒之后,我们还听什么呢?”这是乐迷们常常热议的一个话题。

知乐古典音乐北欧夏令营招募中

带上你的音乐一起飞

FOLLOW US|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信公众账号 ID: 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乐古典音乐

喜马拉雅、虾米、蜻蜓的认证账号:知乐古典音乐

知乐古典音乐∣北欧三国夏令营

长按 识别小程序

抢驻 北欧行席位

JOIN US

招贤纳士|商务合作|有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