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大师,走好!李敖大哥,再来!

好几天没更文了,因为最近正在艰难地啃读卢梭的几篇论文,对于缺乏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等好多学识素养的我来说,读他的文章着实有些费劲,正愁着啥时候才能写出一篇浅薄的读后感。但今天,我必须写一篇文章了,原因却和卢梭无关。

中午吃饭的时候,姐夫突然问我:你认识李敖吗?我说我知道他啊,咋了?“他死了。”啊?虽然前几个月就知道李敖先生患了重病,还看到他在极度的痛苦中还想办个节目打算和这辈子的敌人、朋友做个愉快地告别,谁料想他这么匆匆地走了。我几乎不敢相信。当终于从新闻和朋友圈中确认这已经是事实后,我再吃不下去了,匆匆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

我虽不敢说对李敖有多大的了解,但他确确实实对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没读过他多少书,看过他多少节目,但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如果说谁的思想对我灌输最多,除了余秋雨,就属他了。对于一个对自己的精神产生过洗礼的思想家,如果不表示下感激之情,说不过去。

有好多感谢的话,我还没偷偷地告诉李敖大哥——如果我也可以模仿陈文茜女士这样称呼他的话。

说到陈文茜,又想起个好玩的事。她和李敖是铁哥们,陈文茜曾经养了条狗,不知道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想来想去就干脆叫它李敖!李敖在采访节目中说起这段趣事也是乐的不行。

没错,李敖是个快乐的人,他在很多场合和书籍里边都宣称自己是个快乐的人。比如在文化类型的脱口秀《李敖语妙天下》里边经常传达的一个思想就是:以快乐的心情研究国家大事,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

因此,虽然李敖先生的去世使我感到很沉痛,但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写得故作严肃,故作压抑,假如这样写,我就不敢自诩曾受过李大师的教导。

初识李敖:一本嘿嘿嘿的小黄书

至于最开始怎么知道李敖这个名字,我已经忘却了。但我不曾忘却的是,看的他第一本书是一本小说《上山上山爱》。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小黄书。

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三十年前后,母女二人分别爱上同一个人的感情故事。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各有一位女主角"上山"。两个人的二十岁生日那天,都在同一座山上、同一个房间、同一张床上,和同一个男人嘿咻,和同一个男人相爱。前后虽有三十年的间隔,但两人并不陌生,因为她们是母女;但又陌生.因为她们从没见过面。母亲生产时由于羊水栓塞导致昏迷死亡,而后在人间,女儿小柔接替了母亲,也在三十年后的同一张床上,跟母亲当年的情人,躺在一起。她完全不知道,她不仅接替了生命,也接替了爱情。当年的情人也在最后才知道,事隔三十年,原来她们是母女,他不愿说出真相,为了死者和生者,他只好把一切长存心底。

小说结束在乱伦的悬疑里,没人知道最后的故事……

再识李敖:别具一格的脱口秀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书里边有很多不可描述但让人脸红心跳的情节,给当时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嘿嘿嘿……此处略去一万零一字……

没记错的话,这本书是大一看的,买的是一本很厚的盗版书《李敖全集》,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北京法源寺》和《上山上山爱》以及其他的几部批判性质的书,至于批判谁的,我想了解他的都会猜到。

再后来,看凤凰卫视的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以及另一家电台办的脱口秀《李敖语妙天下》,更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根小棍子,几张井然有序的资料,再加上标志性的墨镜和红夹克(《李敖有话说》里边好像是黑色衣服,记不清了),伴着慢条斯理深刻而有趣的语调,李敖大师的文采风流、嬉笑怒骂就这样缓缓地从屏幕里发射出来,强悍的生命力、独特的思想,深深感染着屏幕前方的刘小白。批判鲁迅、小骂国民党、蒋介石,大骂小日本……广博的学识,出众的口才,雄辩的思想,信手拈来的资料证据,让我越发的喜欢上这个玩世不恭的可爱老头。

不怕文人有才,就怕文人能说会道。不怕文人风流,就怕此人有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

终识李敖:多情浪子,风流一生

李敖的情史够写一摞书的了,最让人感兴趣也最让他本人念念不忘的,是他和胡茵梦扯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风流多情的李敖,早年与当时的“台湾第一美人”胡因梦的短暂婚姻曾轰动一时。1979年,44岁的李敖对26岁的胡因梦展开追求,两人于1980年5月6日结婚。胡妈妈称:“全台湾配得上我女儿的只有李敖”。但因婚后争吵不断,两人的婚姻只维持的115天便以李敖举办记者招待会宣布离婚收场。

李敖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小屯,当年她在公交站牌前看李敖的书被恰巧经过的李敖看见,从此结缘。在二人感情遭到父母反对时,王小屯还对父母撂下狠话:“如果不嫁李敖,我就一辈子不嫁”。1992年,二人在认识八年后结婚,并在婚后育有一儿李戡、一女李谌,相濡以沫至今。李敖为了儿子还曾出面骂过韩寒,这是后话。

尽管李敖和王小屯结为伉俪,但在以后诸多的娱乐访谈节目中,李敖却不止一次而且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茵—梦。”

“多情总难免,恋爱我岂敢。心地要纯洁,爱情要遥远。”读过李敖这段情诗的怀春的少女们,怎能不怦然心动,又怎能不心海翻波?

最后,用一段李敖回到大陆时写得一首打油诗来结束此文吧:“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李敖大师,走好!李敖大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