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

为什么有人说,人至中年,忽然就孤独起来。

我的最真实的感受啊,人啊,身体是比精神显老的。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笑,四十岁前人找病,四十岁后病找人。

有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步入中年,不会觉得自己老,你不愿意承认,或者说你根本没有意识到。

只有当你打完一场球,累得半死,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依然恢复不过来的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不像年轻时候那样了。

当你喝完一顿大酒喝醉了,然后第二天一觉醒来头还疼,疼了三天,还谁不好的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像年轻的时候了。

但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

他们依然按照年轻的时候的生活在挥霍自己的时间,但是当身体不能支撑过去的这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大家才会意识到原来身体已经开始慢慢变老了。

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中年男人在想什么,想的就是怎么身体就不如以前年轻的时候了呢?

曾经懵懵懂懂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就变了性子,躲着酒局,躲着各种娱乐。晚上也会出去,还是很喜欢聊天,不过也会分对象。

当年三杯酒下肚三山五岳尽是知己的劲头,如今看来很是傻逼。

我之前看过一些数据:

加拿大精神分析学家 Elliott Jacques 曾对这时期的状态有过一个笼统的解释,并冠上了一个有些严重的术语“中年危机”。

有人认为,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价值,这群人时常会有怪异超常的行为。婚外情就是其中一种,其余具有象征意义的做法还包括,买跑车、植发、寻找年轻的女友。

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年纪较轻时就换工作的人,不太容易在中年时遭受危机。

但另一份调查数据则显示,34 岁至 42 岁的职业经理人有 80% 都不能幸免。

普林斯顿大学的汉内斯·施万特博士在 2013 年发表的 “Unmet Expectations” 研究报告中指出,相比于中年人,年轻人乐观、甚至过度乐观,再老一点的人心态平和,而中年人更多的是遗憾。

他们有事业、有家庭,但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能要的更多,或者犹豫于是否要安于现状。

目前来看中年男人最爱做的两件事:

一、怀念过去。

时不时就爱说说之前和同学在一块的大学时光,怎么追女孩,怎么谈恋爱,有多少青春往事可以怀念。

过去青春的那几年往往是想不起来有多少故事,都是在离那段时间越来越远的时候,脑袋里像过电影一样。什么都能想起来了。

记得我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每天都可以带学生们去草坪做游戏,美其名曰课堂实践教学拓展,那时候不管说个什么话题大家都会哈哈大笑,那时候的北京的蓝天格外的蓝。

二、喜欢教导年轻人。

没事就爱给他们讲讲局势,讲讲发展,习惯了主位就坐,记得了一些高级幽默。

端起酒杯看年轻人们的诚惶诚恐,端起架子看他们的战战兢兢,一方面惊觉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一方面暗自窃喜自己原来也有今天。

没事就爱在小事上教导年轻人。告诉他们,自己之前怎样怎样,在新浪工作的时候 ,自己不爱注意细节,不和同事沟通。后来和同事相处之后才发现大家对我之前有着很深的误解。

然后我语重心长的告诉我手下的年轻人,是不想让他们像我当初那样。

总之,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一些人生小道理。

中年之前,你还经常应酬甚至有时候夜里回家,

中年之后,你基本一两个月才在外面吃顿饭而且基本都是老朋友,

中年之前谈点什么事儿喜欢在饭桌上,

中年以后谈点什么事儿喜欢在公司甚至电话里

中年之前和朋友聊天儿经常用的词是:下一步,

中年之后和朋友聊天儿最常用的是:你还记着那年.....

中年之前捯饬捯饬还能经常冒充30岁出头,

中年之后已经不止一次经历过“大叔您什么岁数啊?”“你看呢”“40多了吧”“哈哈”这样的尴尬对话,

中年之前基本不考虑任何人的健康问题,

中年之后经常会考虑母亲的健康,其次也会考虑自己,

中年之前朋友越多越好,

中年之后大浪淘沙,朋友就这些真挺好。

一提到中年,很多人都会想的比较丧。

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个比较励志的故事:

我一哥们儿,原来也是特典型的文艺青年,然后变成文艺中年,谢顶是标配,老婆没感情,孩子不懂事,父母还添堵,工作也不顺,天天被人排挤。

那阵子没事儿就找我们喝酒抱怨,聊到情深处还掩泣,丧的不行不行的。

然后,哥们儿不是有个工作,其实是因为早年运气不错,别人创业时带上了他,混了个联合创始人身份。最后虽然被赶出公司,但成功套现,拿了一大笔钱。

现在可精神了,换了大房子和大车,老婆没敢换,但对他好多了。生活不愁了,现在每天都在琢磨追求当年失落的文艺梦想,立刻就不丧了。

所以啊…无论现在已到中年还是未到中年,都应该努力提升经济水平,它可以缓冲年纪给任何人带来的压力感和危机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中年带来的困扰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