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从一个中年女演员的过气看职场妈妈的生存不易

姚晨不红了,从2014年跟吴秀波合作的《离婚律师》后再无亮眼作品。无论是一线品牌的广告还是时尚大刊的封面,近两年都难见她的身影。一个中年女演员过气的速度就是那么快。

这两天姚晨参加了一档演讲节目的录制,主题叫做“中年的尴尬与困惑”。讲述在“糊掉”的这几年里,她主要经历了2件事:生了一孩子,然后又生了一个孩子。

生完一胎还好,公众对她的大长腿和精气神保持敬畏,觉得女明星到底天生基因强大,产后几无痕迹。然而二胎之后因为蛰伏太久,市场已被章子怡、马伊琍、袁泉、梅婷等同级别好状态的妈妈演员所填补。虽然怀孕期间仍然坚持运动保持身形,但明显现在的姚晨有了些微小肚子,肌肤状态也不如从前。要知道,观众对女演员的外形和颜值是有多挑剔。

所以人在职场,顶级女明星有的困惑和我们都一样,生完孩子都要面临“过气”的遭遇,以及放下尊严准备“重头再来”的无奈。

都说中年男人可以在车里多坐5分钟、抽支烟、把一首歌听完再上楼回家迎接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但中年女人呢,可能连累的资格都没有,职场和家庭角色无时差切换,领导需要你努力专注、孩子需要你亲力亲为、老公可能还需要你体谅安慰。呵呵,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前不久,一则花王纸尿裤的广告在日本播出后备受争议,视频里妈妈一边照顾宝宝一边还要操持家务、煮饭做菜、半夜孩子病了抱着他去医院,日子过得完全没有自我。而爸爸呢,在整个视频中只出现了几秒中,几乎没帮上任何忙,典型的丧偶式教育。

《巨流河》里,齐邦媛教授选择在生育期间读博士。她把被单系在电风扇挂勾上,做成简易吊床,婴儿放在吊床上,齐邦媛边背功课,边晃吊床,有时候背着背着,自己跟孩子一起睡着了。

这个场面非常令人感动。然而,我们并不希望这种震撼人心的高光时刻,只有女性独享。

如果它是女性的专利,甚至根本不值得感动。

微博上,可以见到当妈的朋友不约而同地转出一篇叫做《孩子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但凡有过边工作边养娃的经历,光看文章标题,就能找到共鸣。

“在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愿生的时候,我们中年妇女还在拼二胎。”政策鼓励、家人劝慰下的一时心软与妥协。道理我都懂,可依然捡不起这破碎的生活。

在国外,男性产假可以和女性一样长,男性为了照顾家庭而牺牲部分事业上的成绩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事。同时,女性在追求事业方面有进取心也不会被骂成是“不合格的妈妈”。家庭男女分工可以协商、刻板印象也没有那么顽固。

正如在《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里那样,吉田穗波的丈夫辞去日本的工作专程去美国陪读,只为减轻她在育儿事物上的压力,从而专心学业。也因为夫妻两人的共同协作,才使得吉田医生顺利拿下学位,并在留学期间再次怀孕生产。

瑞典政府的研究表明,父亲每休一个月的陪产假,母亲未来的年收入就会增加7%。这份收入不是来源于政策和公司的奖励,而是女性自己的努力,当她们养育孩子的责任被分担后,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会特别高涨。

德国的一组数据表明,休完陪产假的父亲,普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孩子身上。尤其那些在陪产假期间,独立带孩子的奶爸,他们与孩子、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关系,丧偶式育儿不治而愈。

因此,在现行环境下,能帮助妈妈走出生育困境的不是大环境、大政策,而是小家庭里的小分担。无论是解决现实的家庭经济负担;还是妈妈自身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女性努力工作在当代社会都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事。毕竟爸爸们多付出一些,就能有效减少妻子的压力。让产后抑郁和重返职场的压力都在家庭成员坚强的后盾里被逐渐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