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道”与“技”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惟一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

语文学习需要明白其中的“道”与“技”。对“道”的追求是语文学习的终极价值,其中包含着对语文学科人文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指向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是学好语文这个工具性学科的工具,指的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学习的“道”是以具体的语文文本为载体的,它体现在每一个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是关注社会、剖析人性、传播思想、启迪智慧、感悟自然等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解读一个语文文本时不能关注到这些方面的内容,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价值。这一点启发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有意识的、积极的感悟其中的这个“道”。

这篇文章重点说说语文学习的“技”——方法和技巧。

一、熟读精思,循序渐进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同时,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做几道题,每周背几首诗,每周写一篇作文,每学期读两部名著,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语文学习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感悟生活,自得于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同时,阅读和思考要紧密结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以及自己的思考反照语文,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做到在内心有收获。

三、主动参与,奇思妙想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思维,锻炼能力。所以,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语文学习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同时,要在语文学习中积极运用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语文能力需要总小处和基础做起。 语文学习首先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还有一点,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笔记。做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五、五遍读书,反复涵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和考试试卷中选登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五遍读书法”,是一种很值得参考的读书法。 第一遍: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课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学完一个单元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学好语文是快乐的,但是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掌握好学习语文的“道”与“技”便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一些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要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