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则》简单六步,让你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关上电脑,坐在自己办公室的椅子上,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因为他现在和同事相处非常融洽,而且总是能和他们一起高效的工作;他的婚姻也很幸福,他和妻子彼此相爱,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乐趣;他的儿子和女儿是自己最大的骄傲,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充满快乐。

但是就在6个月前,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工作不顺,和妻子天天吵架,一双儿女也总是争吵个不停,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像是地狱一样。这一切的改变就来自于“1%法则”。

今天要为您分享的书是《1%法则》,这本书将教会我们实现人生蜕变的具体方法。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为我们展现“1%法则”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读来生动有趣。

本书作者是汤姆·康奈兰,他是企业家、演说家、畅销书作家以及个人管理顾问。他先后出版了10本书,其中三本荣登《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累计销量百万册。《销售力》杂志评价作者为“能在3分钟内让人热血沸腾的激励大师”。

小编将从“1%法则”的六个步骤,为您分享:优秀和卓越的差距只有不到1%;清晰的目标;20/80法则;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养成习惯;有足够的休息。

一、优秀和卓越的差距只有不到1%

1、优秀和卓越只有不到1%的差距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级的运动盛会,奥运会上的金牌获得者就是这个项目的王者,他会被全世界知晓,而此项目的第四名,他什么也不是,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名和第四名在结果上的差别,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那么他们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作者对多届奥运会田径和游泳项目的比赛成绩都做了分析,最后的结论让作者自己都非常震惊,他发现:“不论是游泳还是田径比赛,其金牌获得者于第四名平均都只有不到1%的差距”。

而有些项目其中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比如: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100米蝶泳比赛,菲尔普斯以50.58秒获得金牌,而第二名的查维奇只比他慢了0.01秒,也就是差距只有0.002%;即使是第四名也只比菲尔普斯慢了0.15秒,也只有0.333%的差距。

如果我们将奥运会的奖牌得主叫做卓越,而其他人叫做优秀的话,我们发现优秀和卓越只有不到1%的差距。

2、你可能不会赢得所有比赛,但是你能够拥有一颗赢者的心,你可以一直尝试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1990年新西兰的铁人三项比赛,其中包含有——2.4英里的游泳项目,112英里的骑行项目,再加上26英里的赛跑项目。这么长距离的三项比赛,我们都会认为参赛者的差距如果不是几小时,也至少应该是几分钟,但是最后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只有1秒,差距是如此之小。

获得第二名的是格拉厄依然,他认为获得第二名是他运动生涯中的辉煌时刻,他说他的经历让他明白:竞赛的征程和精神往往会否定输赢的概念,我们可能不会赢得所有比赛,但是我们能够拥有一颗赢者的心,我们可以一直尝试比昨天做得更好。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不是“最快、最高、最强”。前者强调的也是一种持续进步的状态,一次进步1%,然后持续的保持进步;而后者只会阻止人的进步,让人固步自封。

所以“奥运精神”也是一种与过去的自己做对比,让自己每次进步1%,让自己持续进步的精神。

二、清晰的目标

1、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多,你就越有动力。

当我们了解了1%法则以后,我们接下来就是开始行动了,但是我们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行动的动力不足。作者认为:

“一件事情,我们做得越多,就越有动力”。

比如:作者在刚开始是极不情愿去学游泳的,都是父母逼着自己去学习的,但是当作者自己能在水里游动以后,他的成就感就上来了。他还主动要求父母为他抱更多的游泳课程,学习更多的游泳方法和技巧,后来作者还去参加了游泳比赛,而且还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当作者回忆了自己学习游泳的经历以后,他突然觉得:“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多,你就越有动力。”这句话有魔力。

我们从做事情开始,无论是多小的事情,一旦你完成了它,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然后你就会更多的做这件事情,之后你就有更强的动力。

2、有清晰的目标。

当我们开始运用“行动——动力”关系原则,我们在做事的动机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激励自己去做那些不符合我们总体目标的事情,那么就是在做无用功。所以对我们来讲,有清晰的目标非常重要。

动力会激励我们更多的去做某件事,但是在我们行动以前,我们需要确认这些行动是否符合我们的总体目标。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销售代表,我们应该优化自己的电话销售技巧,以及学会选择正确的顾客群体,并找出他们的需求,而不是去关注我们网球的发球技术。

在这里我们有两个核心概念需要了解:第一个是“效能”,是指“做正确的事”;第二个是效率,是指“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首先,我们必须做正确的事,我们所做的事应当是有效果的;其次,一旦你确定你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必须确保做事的效率,也就是要以好的方式方法来做事。

三、20/80法则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直白一点讲就是:“如果这个物体静止,它就会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动起来,它就会一直处于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发生作用”。

比如:一颗台球,如果我们用杆子撞击它,使它运动起来了,如果没有摩檫力和空气阻力等外力的干扰,这颗台球就会一直运动下去;牛顿定律一样适用于我们人,一旦我们行动起来,我们将会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的干扰。

牛顿定律告诉我们行动起来非常重要,如果是一个物体,那么一定得有外界的撞击才能由原先的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它们的改变是被动的;而我们人不一样,我们是能思考,有思想的,我们可以主动将自己的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而我们一旦行动起来,我们就会一直处于行动当中。

惯性是那些渴望达到优秀的人们的劲敌,因为他让你静静,让你休息,而不再前进。

2、鉴于“20/80法则”,我们应该寻找那些使结果产生重大改变的小的转变

“20/80法则”指的是:我们人生80%的重大成果,都是来自于20%的关键行动。

所以鉴于“20/80法则”,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那些带来重大成果的行为上,需要辨别出那些可以产生重大成果的行为,然后开始行动。

另外一个物理学原理也同样指向“关键行动的重要性”,那就是“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曾经这样说:“给我一个足够长、足够结实的杠杆,再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杠杆原理”同样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找到能撬动我们人生重大成果的关键支点,这比我们努力更重要。

四、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1、要达到顶级水平,必须投入一万个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一位叫安德斯·埃里克森得心理学家和其他专家一起针对一所精英音乐学校得小提琴演奏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投入4000小时刻意练习的,演奏得还可以,达到能做小提琴老师得水平;投入8000小时的人,他们演奏得很不错,成为了专业演奏家;而那些明星演奏家,都是刻意练习在10000小时以上的。

所以我们要达到顶级水平,我们必须投入10000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科学家们找不到一个天才,找不到一个有才气、不加练习就达到顶级水平的人;同样,他们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人,夜以继日的刻意练习,最后却一事无成的。

“刻意练习”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来到“学习区”,在学习区里面我们会觉得有一定挑战,但是我们努努力又是能完成的。就像我们拉筋一样,在“舒适区”里面拉筋我们没有任何感觉,而拉到“学习区”我们会觉得筋被拉得特别紧,而且还伴有轻微的疼痛感觉,但是是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学习区”也可以被叫作“拉伸区”。

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长久的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难免就会偏离既定的目标,我们需要定期的审视和调整我们行动,才能最后实现我们的目标。

比如:我们要驾驶帆船去英国,从我们出发的地方到英国需要40天的时间。在航行中我们需要关注周围的环境,然后不断的调整适应,如果我们让自己的目光偏离了航线和目标,哪怕只有1%,我们最后到达的可能就是法国或者爱尔兰,而不是我们要到的英国。

这只是一个40天的目标,一开始偏离也只有1%,可是最后的结果却相隔千里,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如果我们是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那将会偏离得更远。

2、你必须从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开始努力,在当下尽你所能。

要实现我们的目标,过多的追忆过去,以及过多的展望未来,对我们来讲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有在当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鲍勃曾经在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就开始追忆过去自己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且对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当他明白过来应该着眼于现在,在当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时,企业才因为他的一系列正确的措施给搬回了正道。

我们需要活在当下,在当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你可以考虑一下明天,也可以幻想一下未来,但是当下尽你所能才是基本规则。

五、养成习惯

1、每天坚持新习惯,连续30天习惯就会成自然

人们往往是自觉的用同样的方式做事,如果做每件事情事都要有意识的做决定,这会让人们筋疲力尽。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一个星期能提升1%,而我们第二个星期提升的1%是在第一个星期已经提升了1%的基础上继续提升的1%,如果一年下来,我们就能进步1.7倍;如果经过10年的积累,我们就进步了177倍,这就是复利的魔力。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每天的坚持。

当我们开始进行一个新的习惯时,我们是不习惯的,会觉得别扭的,而且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才能做到,只有我们将这个新的习惯真正变成我们的习惯以后,我们才会自然而然的就按照这个习惯去做了。

比如:我们闭着眼睛将我们的双手合十,我们发现我们是有一只手的大拇指在上方的,然后让我们再合十双手,但是要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上方,我们就会觉得不自然,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才能做到,这就是因为前者是我们的习惯动作,而后者不是。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我们的大脑就会生长出许多新的连接,它做出物理上的改变,来处理我们给它的新任务,在做事方式方面实现持续性改变的关键在于,了解支持这些新连接的最佳方式。

麦克斯威尔·马尔茨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整形外科医生,他观察到,接受过整形手术的病人平均需要21天才能在感情上适应这种改变。他进而发现,人类大脑至少需要21天才能适应新的事物,形成新的联结。

所以要建立积极的习惯,至少需要经过21天有意识的努力。

作者的30天养成新习惯主要是为了方便计算和记录,而且能够让21天养成的新习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们习惯养成的最初的30天内,因为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行动,而且最容易放弃,所以我们需要多关注成功的成果,而不是失败的后果

2、信念会决定我们对事情的感觉,决定我们的行动。

除了我们行为上有固定的习惯,这个行为上的习惯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以外,我们的心理也有固定的习惯,而且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当我们遇到关于我们自身或者外界的某种情况(我们称这为“激发事件”)时,我们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感觉,但是每次我们往往会局限于同一种方式,就如同某种习惯一样。

比如:心理学院的三名学生在研究生院辅助教授做研究,有一天,教授突然发火,对三名学生大喊大叫说:“对你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非常失望”。教授刚爆发完,其中一名学生就要放弃,虽然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心理学家,但是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后来他真的就改了专业;另外一名学生觉得教授只是心情不好,他和以前一样的继续工作,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而克丽丝刚开始也感到震惊和沮丧,就出去散了会步,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开始考虑教授的话。觉得教授虽然带着情绪,但是他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回到实验室以后,她决定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来工作,最后自己的创新终于见到成效。本来这只是一份短期的助理工作,最后竟然成了她事业的起点。

三个人,针对于同一个“激发事件”,有着不同的信念,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最后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果。

要改变我们的消极信念,我们就得利用“还未”的力量。

比如:我们这样表达一件事情“我不是百万富翁”,我们是不是觉得有一点失望的感觉;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利用“还未”的力量,“我还未成为百万富翁”,是不是感觉好多了,这样表达会让我们更积极乐观,感觉身体有一种幸福和能量在涌动。

这就是积极信念的力量,利用“还未”的力量的结果。

另外我们在坚持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中途也会有没有执行的时候,我们不要太为遗漏的那几天而烦心劳神,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消极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六、有足够的休息

1、专心做事和有计划的休息,每天交替进行

我们在为自己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除了不断的努力以外,还得有足够的休息。

比如:杰夫是一位奥运会选手,他每天都非常刻苦的训练,他会从自己的时间中挤出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来训练。他自己也觉得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自己的关节也在反抗自己,但是他选择了忽略。直到参加铁人三项的比赛,在前两项游泳和骑车时自己都处于领先的位置,但是在最后一项长跑时,自己的膝盖撑不住了,开始剧烈的疼痛,虽然他勉强的撑了下来,但是却是最后到达的。

比赛结束以后,自己又接受了多次手术,而且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康复。只是为了能像以前一样的正常走路。

从这件事以后,杰夫明白了,我们除了不断努力以外还需要休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恢复。

杰夫将肯带到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参观,那里的教练对肯说到:“他们的训练计划主要就是帮助训练者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

那1%最优秀的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专心致志的工作和有计划的休息。

当然除了体育运动员训练后需要休息以外,我们同样需要在专心工作后有计划的休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以便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时,我们每个星期至少安排3次锻炼,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耗费更多脑力,而不是体力,那么太多的放松活动,实际上会让你觉得更累,而运动可以让你不那么疲乏。

我们每次专心工作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90分钟,我们需要在专心工作90分钟以后安排一次10分钟左右的休息,然后再投入工作,如果让自己勉强工作,我们的效率则会非常低,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另外在中午可以安排一次20分钟的午休,以让自己在整个下午精力更充沛,当然午休也不能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我们就会进入深度睡眠,起床以后我们也会觉得全身乏力,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2、保证每晚至少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因为现在生活的快节奏,很多人成了夜猫子,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很多人只有3~4个小时的睡眠,而我们要有充足的精力,我们就得有足够的睡眠,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非常重要。

睡眠的过程,也是我们大脑处理和巩固记忆的过程,因此要想进行刻意练习,我们需要养成保持良好睡眠的好习惯。而且保证充足的睡眠,我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长远的看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如果我们缺乏睡眠,我们往往会情绪不佳、急躁、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会更容易犯错。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连续加班,特别是加班到很晚的时候,那么我们仅仅是熬过这一天都会觉得很难。

保证每晚至少八小时的睡眠,也是我们实现高效率非常重要的一步。

还有就是我们得给自己定期的假期,让自己完全的放松下来,放下所有的劳累,完全的放松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

当我们要挑战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主要可以考虑两种类型的支持:第一种就是移除阻挡你迈向新台阶的障碍;第二种就是找到可以指导你前进的有力支持。

我们可以从一件具体的小事开始,然后利用“20/80法则”,分辨出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在这些关键的事情上持续努力,最后养成习惯,让成功的行为成为我们习惯的一部分。最后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恭喜您,又读完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