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假扮某商家潛入蜜蠟工廠,揭祕「天價」蜜蠟烤色全過程

在這個假蜜蠟橫行的年代,蜜蠟造假術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新聞了。但是有一種造假術卻是用真蜜蠟“整容”成老蜜蠟。

首先說明一點——烤色(熱處理)在國家標準GB/T16552-2011珠寶玉石名稱中規為"優化方法",這是一種"傳統的,可接受的處理方法",有些業內專家將琥珀的"烤色"比作"化妝",將琥珀"壓制"比作"整容",娶個媳婦化過妝沒人會介意,

但是"整過容"的話還是事先說明的比較好。但究竟“烤色”是怎麼做到的呢?,前段時間記者假扮某商家偷偷潛入蜜蠟加工廠,為你揭秘這個神奇的變色過程。

這是新蜜蠟桶珠,顏色淺黃。

這是一批新蜜蠟珠子,接下來它們會被放入烤箱進行加熱。

放入新蜜蠟(像不像烤麵包?)

烤成這種顏色,大約需要7-15天,不同品種烤色的時間也略有不同。

烤成這種色,大約要15-30天。

烤成這種所謂的"老蜜蠟",需要更長的時間,加熱溫度也要做相應調整,有時甚至要2-3個月時間。

這是"化妝"前後的對比照

那麼,烤色究竟是否改變了蜜蠟的結構呢?我們看看下面的實驗:

這是一串新蠟手串(烤前)

這是烤色後的效果,市場所謂的"老蠟",那麼接下來,我們採用“破壞性”實驗,用砂紙將烤色手串的皮殼打磨去掉,會是什麼效果呢??

經過打磨,三顆珠子被"扒"下了烤色的外衣

接著更多的珠子脫下了"烤衣",看看,黃吧?

烤色前的內部結構

烤色後的內部結構,看看,烤前烤後有差別嗎??好象沒有!其實,新蜜蠟就是不烤色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表面氧化,顏色也會變深變黃只是這一過程常常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現在人們不能忍受如此漫長的等待,所以烤色這一速成技術就應運而生。

不過,快餐式的烤色技術讓人們短時間內享受到蜜蠟"成熟"美的同時,也讓這種美失去了許多"韻味"。老蜜蠟由於是歲月賦予的顏色,所以表面自然氧化,顏色自然柔和,有變化有過渡,常常是一條手串不同顆粒間顏色有差別,甚至同一粒珠子上顏色也會有深淺變化。

這是一顆老蜜蠟算盤珠,同一粒珠子的不同部位顏色深淺不一,而且表面遍佈風化紋和冰裂紋。

而再看看"烤"出來的"老蜜蠟"顏色如此均勻,而且光亮如新。

看看老蜜蠟的氧化層,渾厚自然,厚薄並不均勻,有變化有過渡。

蜜蠟經過烤色後的處理,變成了滿蠟雞油黃和歐洲或是西藏迴流的老蜜蠟。其實老玩家是不會去收藏以及購買這種優化過的烤色蜜蠟。

原因很簡單,任何好的產品,是不需要優化,只保留它的天然。任何優化過的,就沒有了收藏的價值!

下面把優化和造假給大家學習分享一下,以避免買到假貨!

1. 血蜜蠟——優化手段

“血蜜蠟”的顏色是用了放射性元素鈷60加工而成的!!!最開始,有業內人傳出風聲,說血蜜是來自國外的一種染色蜜蠟,以波羅的海蜜蠟為原型染色,這種黑技術非常高明,連專業的鑑定中心都騙過了!但是據權威消息稱,血蜜是用鈷60放射之後加工而得來,具體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技術,還不得而知!用放射元素來加工蜜蠟,這些造假“黑技術”真的黑到家了!

2. 水煮蜜蠟——優化手段

水煮蜜蠟的原理是什麼?“水煮蜜蠟”是近來市場上出現的通過人為因素加工出來的蜜蠟品種,三年前見到的都是成品(成品圓珠),現在已經有很多水煮原石了。水煮蜜蠟有什麼特點?可以鑑別嗎?接下來給您詳細分析“水煮蜜蠟”。水煮蜜蠟採用的原料是金絞蜜、金珀,下圖是金絞蜜的截面示意圖,自然形成的金絞蜜中透明部分的琥珀與不透明部分的蜜蠟是無序地自然交織在一起。

下圖是水煮蜜蠟的截面圖,原材料也是金絞蜜蠟,通過改變琥珀與蜜蠟的分佈結構後,目的是為得到“滿蜜蠟”,視覺上看起來的是滿蜜蠟。

3. 金包蜜——優化手段

珍珠蜜是以金絞蜜做為原材料,通過人工的方式改變金絞蜜中琥珀與蜜蠟的分佈情況,而得到更為漂亮的、琥珀與蜜蠟呈界限分明地分佈的金絞蜜。雖然珍珠蜜改變了琥珀的內部結構,但其本意是為了美化,如果說這種人為的技術加工屬於優化,還是可以接受的。下圖是優化後的珍珠蜜的截面圖。

4. 蜜蠟爆花——優化手段

人工爆花的工藝主要是加熱加壓讓琥珀內部氣泡膨脹,然後迅速降溫降壓,促使裡面的氣泡因內外部壓力瞬間失衡而爆裂。不過人工爆花通常碎紋會比較密,多處同時碎裂,而且爆花體積也普遍比較大。畢竟是人為暴力造成的,與經歷漫長歲月天然形成的爆花相比,難免顯得生硬,缺幾分自然神韻。

商家們普遍不認為人工爆花是作假。因為琥珀和蜜蠟都是真的,只是用工藝處理加速其變化,達到期望的效果。這與“烤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相似的理由。

5. 蜜蠟烤色——優化手段

首先烤色蜜蠟不是假的,是珠寶鑑定所承認的。烤色蜜蠟就是加溫加壓,讓蜜蠟變色。用新蜜蠟充當老蜜蠟,或者讓人感覺出來是所謂“雞油黃”。這種就看顏色就能看出來,通常蜜蠟都是白色和黃色的混合,發橙色或是濃濃的黃,那麼基本上便是烤色的了,看的多了就知道,有些蜜蠟顏色相當不自然,那就是純屬 烤色。喜歡老蜜的朋友注意了。

烤箱

烤色對比圖

紫外線對比圖

6. 蜜蠟貼皮——優化手段

貼皮琥珀形成過程中,由於風化作用致使其表面形成一層顏色較深的外皮,在加工雕件時可利用其俏色,使得作品更加生動。然而當琥珀成品在雕刻時出現不可去除的瑕疵時,便利用天然皮在瑕疵處粘貼上外皮,如一片樹葉,一朵花,或是一個小動物,使作品“錦上添花”。貼上去的外皮渾然天成,肉眼實在是難以分辨,只有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接合的現象。

一些匠人技藝精湛,接合面十分緊密,僅僅留有一條十分細小的縫隙,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由於與雕件恰好匹配的外皮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我們目前見到的都是在雕件較為平整的地方貼皮。

7. 蜜蠟修補——優化手段

這種方法主要針對琥珀表面的凹坑、缺損以及開放裂隙,使用人工或天然的材料來進行修復,以達到外觀完美的效果。常用的修補材料有無色及有色膠,當凹坑較大時,也會用合適大小的琥珀碎塊、粉末來填補。面積小的修補一般肉眼不易見,只有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清楚地觀察到。

修補區域的特徵表現為:修補區域邊界清晰,與琥珀主體特徵不連續,表面光澤較弱,一些修補區域含有氣泡和雜質,紅外光譜儀可以檢測出樹脂的特徵吸收譜。

8 . 有色蠟塗層——優化手段

琥珀表面的蠟塗層的處理方法,黃色蠟使琥珀的顏色變得更鮮豔,但又與天然琥珀(蜜蠟)的黃色相比顏色顯得不自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有色蠟用紅外光譜儀是不易檢測出來的,因此稍不留神就會成為漏網之魚。有經驗的檢測師用針尖輕輕撥推,即可有黃色蠟狀物位移或脫落,在表面微裂隙、凹坑等處也可見顏色較深的黃蠟富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