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前我原形畢露

前幾天朋友約了個小團,到桂平市放鬆幾天。不想,一定了桂平,就覺得身體殊不舒服,勉力熬著像條殭屍般隨著眾人活動了一下,第二天中午在佛教名山西山的素餐館出了洋相,簡直是原形畢露。

提起廣西桂平,壯懷激烈的人,會想起所謂太平天國起義,桂平正是策源地;心懷慈悲的人卻會想到,桂平西山是全國七大佛教勝地之一。山上著名的禪宗古剎洗石庵,是國務院確定的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佔地近萬平方米。前住持寬能法師是大德高僧,駐錫四十多年,深受敬仰,1980年代末圓寂後,留下了世界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比丘尼的三顆靈骨舍利子,深為海內外信眾敬重,是世界佛教魄寶。

不但洗石庵,西山上還有一座著名叢林——龍華寺,曾為廣西佛教協會駐寺,其大雄寶殿的匾額即為中國佛教協會前主席、書法大家趙樸初所題。龍華寺位於西山半山腰,坐西向東,周圍古木參天,濃廕庇日。龍華寺始建於唐末宋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舊稱“龍華古寺”,因其位於洗石庵之上,故欲稱“上寺”。

桂平西山古稱思靈山、思陵山,是國家四A級風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置就在桂平城區西面邊緣,是桂平市民休閒娛樂的天然福地。每到週末假期,很多市民拉家帶口前來爬山、放鬆,端的讓人羨慕。我記得,1990年代時,西山沒有那麼多外地遊客,在山上在隨意走著,遇著的多是桂平人。

桂平城區我是不太熟的,問我哪條路我都說不出來。但我來過的次數,扳上手指頭加腳指頭還不數不過來。當然,也上過很多次西山。因公因私,有幾年我經常去桂平,很多時候就住在西山上的功德山莊。說是三星級,但住起來比城裡的五星級要舒服得多。我老家和桂平原來同屬一個地區,桂平的同學也有不少,後來結識的桂平朋友更是不少。說街巷名字我說不出,但說風物特產,也可以如數家珍。

話說那天下了動車,去住地的車上,我就覺得腹中脹得難受。住地是西山腳下一處民宿,兩座小樓一座平房圍起來的一個不小的院子,形成包圍圈的一角,一是段丈餘寬的嘩嘩尚淌聲的小溪,被林木半遮。院子分上下兩層,足有百多平方米,設有蓋著天棚的兩副長條樣形桌椅。大的長太餘,寬三尺,上擺一套茶具;小的也能圍坐個六七個人。這本是一位在外工作的人回鄉所建,但一直沒回來住,被他老妹拿來做了民宿。刻意已被佈置成賓館客房模樣,很是舒服。我的房間還有個露臺,放了張躺椅,躺在上面遙觀山色,近聽水聲,自是很為愜意。一樓大堂設置成吧檯,有舒服的一大圈沙發,兩大張硬木大桌,喝茶喝咖啡都很舒服。二樓大堂設成個小巴,放了幾個大書櫃,擺著一圈沙發茶几,抱本書來個葛優躺,可能會讓人昏昏睡去。要是平時,看到這樣的房舍,我會不由自主地批評自己奮鬥不夠努力。但這回沒有來得及苛責自己,只覺得肚子一陣緊似一陣,連講話都沒了力氣。

民宿裡的平房本是廚房,裡面的使用一應俱全。但為表示熱情,晚餐主人請我們到附近一家農家樂去吃的飯。這家農家樂的生意很是不錯,包間之外,在外面樹叢中打了個平臺搭了個棚子,擺了七八桌。人們都愛坐到這裡來,我們也把包房退了,改到這裡來。山風極好,徐徐吹來,暑熱一消。菜的擺放很是別緻,是一個木頭做的圓盒子,大小兩個同心圓框著分為十個格子,每個格子盛上不同的菜。圓心留個洞,先是放了一罐湯,喝過湯後在罐上還疊上一盤水蒸雞。格子裡的菜葷素不同,均是桂平家常菜,肉從平常禽畜身上找,青菜可就是附近農民種的了,非常新鮮。這種吃法,一般叫簸箕菜,桂西北的河池市各縣多見,不過那兒是用一個一米多大的竹笸籮,把菜一古腦兒堆在上面。桂西南靠越南的龍州縣我也見過,雲南、貴州也有。形式只是向外物,關鍵還看味道。這晚上看來味道還行,吃得我們這夥人一個個大呼小叫。我是一口都不敢嘗,肚子裡一直在翻雲覆雨,腦子裡也不停,不斷地追想這幾天吃了些什麼,差點想打電話問問不同地方同吃的人裡有沒有遇難的。整個晚餐,我只喝了兩小碗玉米粥,摻了玉米麵熬的稀粥,非常清香。以前我來桂平,每餐必用,絕不吃米飯。他們狂吃,我就細聲細氣地說起來了桂平的各種吃食,羅秀米粉,豬腳粉,黔江魚,紅糟酸,腐竹,西山素菜,都是鼎鼎大名。主人家聽得大為高興,追問我怎麼知道,然後說這一切都在安排之中,讓我們這兩天一一吃來。

簸箕菜

早餐

吃罷回到住處,大家就在院子裡閒坐,喝茶納涼。到桂平本來該喝著名的西山茶,但有幾位怕睡不了,不敢喝綠茶。有位大姐早有準備,帶來了一套茶具,還有紅茶、普洱、白茶若干。我極怕熱,但這晚上坐此處非常涼爽,風輕,水聲輕,人語輕,昏黃燈火中掩映出婆娑樹影,這一坐竟坐到快十二點,才各自回房。我自是一夜睡得不安,人是很困,但肚子不但緊脹,久不久還突然來隱隱抽痛一下,擔心之極。一睡著不多會兒,就醒一下,滾半天又睡著,又醒,如此反覆,天突然就亮了。

就餐就在院子裡吃的,主食是玉米粥和羅秀米粉,這是廣西很有名的一種米粉,上過中央電視臺。吃法很多,這早上是涼拌,用肉末之類煮了一大盆子味道濃郁的湯,連湯帶菜澆到米粉上一拌,味道鮮美,口感滑腴。這然,這只是我知道的經驗味道,這早上我沒敢吃,只喝了一碗粥。兩個青菜,幾個水煮蛋,一小碗鹹菜,還有一碟專門為我們醃的當地野果銀蓮果。如果我腸胃稍好,我可能會把肚子弄大。

早餐後,去人家茶園裡玩了一下。桂平西山綠茶極有名,稱棋磐茶,有“氣香、味濃、色綠、持久”之評價。尤其是洗石庵,有悠久的種茶歷史,所產綠茶量極少,但被公認為緣茶中上乘佳品,製作茶葉上十分講究,炒、揉、復香三結合,形美質優,普通信善多無緣一嘗。今天桂平產的綠茶,都統稱西山茶,這也沒有什麼不對,都是口味相較不遠的好綠茶。洪秀全起事的金田鎮,就有個西山茶基地,規模很多。我有位朋友每年必來此買些頭茬茶,拿來送人,跟茶廠領導都混得很熟了。我跟去過幾次,深知其妙。這次在西山腳下看到的茶園,不過是一般農家茶而已。但夥伴夥難得見過,很是開心,在茶樹叢中擺了不少姿勢拍照。這個茶園還建了個小小的羅秀米粉生產線,主要也是供人觀看,順便賣賣米粉,這倒很有意思。

然後,就上西山。今日初一,正好燒香。信眾多傳說西山香火極靈,香火也旺,幾十年前我來玩,就見到很多人懷抱香火。這類事,一般女人為主角。我們中的幾位老大姐,在車上就嘀咕著要去燒幾個地方的香。一進山門,我便覺不妥,腹中抽痛得緊,好似腰都直不起來了。於是說好我不上山了,讓主人家帶我到素菜館裡已訂好的包間休息。

餐館全稱為洗石庵敬慈素食館,就坐落在庵門右側,是一座掩映在參天古樹中的兩層小樓,古色古香。這裡的素面很好吃,很多遊人就在這裡吃麵當早餐,我們到時已十點多,猶有人在此吃麵。主人家把我帶進來,放了壺開水,就出去了。我是越來越難受,肚子痞脹,似有團大東西頂住,久久鈍痛一下。這種痛苦,痛得像自絕於人民一樣,不是正經人能輕易熬得住的。還好,我不太正經,勉強熬著。但熬得也甚是狼狽。

本來我所到之處,都儘量把空調開到最冷。這回服務員退出前,服務員倒是把空調打到最冷最大風,但沒到半小時我就覺得冷得發抖,一下子找不到遙控器,只好挪自己。開頭本是趴在桌面的,然後把椅子往後湊,最後直挪到窗邊,趴到了窗臺上,仍然覺得人間苦冷,喊人把空調關了。盼著他們早點下山,吃完回房間躺著。除了燒香,乳泉他們是必去的,不遠,在半山,泉水自巖隙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味道清甜,泡茶、釀酒均佳。桂平乳泉酒亦算廣西名酒,我還藏了兩瓶1990年代改制前的老國營酒廠產的白瓷瓶裝的乳泉酒。一個老酒鬼能留二十多年的酒,酒質如何,也不用說了。而據說乳泉酒原來就是取此水釀的,如今的乳酒應該不會用乳泉水來釀了,太不夠用。

快一點時,大家都下山來了,進門個個都覺得驚奇,怎麼不開空調?我苦笑著說剛關了。於是,開空調,上菜,很快吃將起來。敬慈素食館這裡供應的素餐齋菜,選料上乘,刀工精細,素菜素炒,原汁原味,色香味美,恰到好處。我在全國各地吃過不少素餐,也來過這裡多次,覺得這裡應該算是處在前列地位,其名聲在粵港澳地區尤其大。這回訂的是套餐,好些菜是我吃過的。有道讓朋友們叫絕不已的“魚”,活像一條煎好的大白魚躺在碟子上,其實是芋頭做的,“魚”的內臟則塞進了花生、香菇、粉絲之類飾演,吃起來口感酥脆,香味沖鼻。“叉燒”是麵筋做的,夥伴們猜來猜去。“雞”其實是麵粉炸香蕉的造型,加了花生、蓮藕和香菇等物,形象維肖,肉色金黃,食之香脆。有一道“叉燒”,神形極似,南方人日常常食叉燒,但朋友們對此“叉燒”形狀、味道均像極真叉燒,仍覺驚奇之極。有位大姐帶了女兒來,本來尋常母親多要注意女兒減肥,但她吃這“叉燒”竟吃得樂不可支,不但自己吃得開心,還大聲喚女兒多吃點。她女兒一個二十歲的大姑娘了,也居然老孃叫一聲她就伸一下筷子。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時,大姐仍戀戀不捨,堅持把這“叉燒”吃完了。

當然,我一口都沒吃,甚至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一口水下去,我自己都可以感覺到它到了哪個位置停留,好像晃一晃就要吐出來。這幾年,學了個壞習慣,沒見識過的吃食,喜歡拍點照片。但這一路來,我幾乎沒拍,站起來的力氣都捨不得出。這一餐吃罷出去,我才回身拍了張餐館的照片。這一桌素餐,我是從耳朵裡面聽到的味道。別人來吃飯,用的是嘴,我用的卻是腦,不斷地從記憶中抽取印象出來吻合。看著這一桌美味,彷彿邂逅多年故交,卻連手也不能握一下,只能閉上眼回憶當年來往如何快活。尤其一道窩筍片炒的腐竹,幾次從我眼前轉過,讓我差點撲了上去。突然間有了種頓悟的感覺,覺得自己當場被剝去所有面具,露出真容,在佛門前來了個活生生的現世報。

我一直沒有很專注的愛好,這些年來,卻突然對飲食來了興趣。其實從初中住校,我就很少有在家吃飯的記憶,從食堂吃到花樣百出的各種館子,可能起碼有一半的伙食是在家以外解決的。但是,縱使吃遍不少地方,卻只落了個見識,肚子得到的實惠是不多的。因為有二十多年我縱酒無度,一上桌就先搞酒,一喝酒就再也沒胃口吃東西。各地名菜是吃過,很多也就一兩口,叫我講味道是講不出來的。之所以著迷於飲食之道,多半是對前半生的一種追憶。酒肉可以穿腸而過,但未必就能引人渡過苦海。佛門前須自懺,自己做了什麼會報應什麼。

吃罷回去休息。今天換了個賓館,在西山腳下的另一頭,旁邊就是舉行過第四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的營地。據說這是桂平最好的賓館之一,我覺得硬件應不下於四星。妙的是還以禪坐為號召,房間裡有供打坐的蒲團,書桌上放著文房四寶,可以隨時潑墨,到處打著一些充滿禪意的字牌,還有好些佛經——但我都不能享用了。一進來寒暄畢,交待清楚下午的活動和晚餐我都不參加了,關了門我就脫了衣服往床上一躺。但躺不下,肚子已是疼得伸不直腿。不管換什麼姿勢,就是脹痛,難以安穩躺下來。晚餐後組團的那位老大姐給我帶了點蛋糕什麼的,我謝了,當然不敢吃。折騰到半夜,突然發起燒了,全身上下奇冷無比,整個人鑽進被窩裡,連頭矇住,仍是不斷打戰,冷汗直冒。倒有一個妙處,冷得腿都伸進了。燒了好一會,好些了,不打抖了,才敢拉開被窩,喝了口熱水。躺著躺著,竟然睡了過去。又不知多久,又燒起來,打抖出冷汗。又好了,淺睡過去。如此折騰得三四次,天亮了。從頭天吃飯時,就不斷有朋友要帶我上醫院看看。尤其是老大姐,一再詢問。我堅決不去,如此症狀,一去肯定建議住院,各種檢查,不會馬上解決問題。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只能熬,而且我有信心熬。果然,天亮以後,雖然還有隱痛,但有些活氣了。

上午他們坐船遊大藤峽。這地方我也有一肚子故事,當年在此拍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時,上司派我來跟班看熱鬧,我就來看了場石達開命喪大渡河的好戲,還跟演洪宣嬌那位小妹妹合了幾張影。說起來都是去日已非了。午飯就在遊船碼頭邊上吃的,儘量上的是有名土菜,人家當然吃得很嗨。蒸了條兩斤多的黔江魚,那位大姐吃得起勁,使勁招呼女兒多吃點,說女兒在家很少吃魚,但這回她真的吃了不少。老孃夾到她碗裡的,她一口沒剩。我眼饞的是一道紅糟炒大腸,紅糟酸是這一帶特色酸料,用紅曲發酵出來的通紅色酒糟,作為基底泡上各種菜蔬,酸脆可人,一嘗就難收筷子。

飯罷,到高鐵站。主人家給我們每人送了一罐剛醃好的銀蓮果,好幾斤一罐。

回到南寧,我叫來了一位中醫朋友,把症狀跟自己的判斷跟他說了,他也頗同意,出門為我抓了兩服藥,回來煮好看我吃下才離去。第二天,廁所裡痛痛快快地排了個空,沒事了。人仍很蔫,靜養了幾天,才敢出門。

中醫朋友出門前,吐了一句,現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