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笑話

“寺廟”二字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我們習慣將兩者連起來,表示佛門廟宇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在古代,“寺”和“廟”的表意有著本質的區別,通常不會組合起來使用。

秦漢以前一直到唐宋時期,“寺”和“廟”兩個字的意思,各有所指。簡而言之,“寺”指官府特定機構或者辦公場所,是給活人使用的地方;“廟”則是祭祀祖先或者神靈,是專門為死人準備的地方。廟裡有菩薩泥偶,寺裡面住的反而不是和尚。所以不要進錯了寺廟,拜錯了菩薩,鬧了笑話。

漢字的變遷,總有一個過程。那麼毫不相關的“寺”和“廟,怎麼就有了聯繫,變成了一個組合詞呢?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笑話

官署

“寺”在古代的意思

寺,讀音為“sì”,在今天多多用來指代佛教寺院,也就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古代,寺其實一開始指的是特定的官僚辦事機構。

《說文解字》中記載:“從寸,之聲。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寸”字表意,指代執法的程度。《三蒼 》中說:“寺,治也,官舍也。”也就是說,寺其實是一種政府官員處理地方事務的辦公機構,也可以充當官員居住的官舍。

在秦漢以前,朝廷設有“五寺”,分別處理不同的事務。五寺包括大理寺,負責刑事案件的審核、查探等一切有關刑法的事情;太常寺,負責宗廟祭祀、禮樂制度的制定,還有風俗節日的頒發等事情;光祿寺,負責朝廷的錢糧預算制定,官員的薪酬發放等事務;太僕寺,負責皇帝出巡,宮廷禁衛以及軍事上的一些工作;鴻臚寺,負責宮廷宴會的食物酒水供應,以及皇家如常的衣食住行等事務。

對應的一個“寺”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辦公機構,有具體的職責劃分,設有寺卿一人或兩人,作為機構的總體負責人,另外設有寺丞數人不等,作為輔助寺卿的業務人員,還有其他負責具體事務的小官。

我們今天理解的寺,多數用來指代僧人居住修行的場所,而且很多深山古寺,歷史悠久,大有來歷。那麼“寺”這個字,是怎麼產生了意思的衍變呢?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笑話

白馬寺

“寺”與佛教的關係

隋朝以後,作為官僚機構的寺雖然存在,但是寺逐漸衍生出“寺廟”的意思,和佛家產生了關係。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絕句》一詩中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裡的“寺”就是指代佛教僧人修行的寺廟。

“寺”如何與佛教產生關係呢?《廣韻》記載:

“寺,漢西域白馬馱經來,初止於鴻臚寺,遂取寺名,創置白馬寺。”

講的是佛教在漢朝傳入中國的事情。佛教傳入中國,史書上最早的記錄是公元前二年,中亞一個叫大月支國的國王派使者伊存來到漢朝的首都長安,他口授佛經傳給叫景盧的人。

一般公認的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是漢明帝永平十年,也即公元67年。第二年,漢明帝派去訪求佛法的使者,從印度帶回來經書和佛像,還有一同回來的印度僧人,在洛陽建成中國第一個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白馬寺的“白馬”二字,取自於馱載經書和佛像的白馬。

白馬寺建成,是專門為皇家服務的。所以這個“寺”,依然帶有一種官府色彩。到了後來佛教的流行,全國各地新修寺院,以至於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地步。寺就逐漸剝離官府的色彩,褪變成佛教僧人修行居住之所。

白馬寺是“天下第一寺”,自此之後,一切佛家的供奉之地,以及僧人居住修行之處,就被統稱稱為“寺院”。在唐宋之後,儒、道、釋的並行發展,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更加廣泛之後,“寺”的意思與佛教關係越來越貼近,反而原本作為“官方辦事結構”的本義卻逐漸被忽視了。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笑話

家廟

“廟”在古代的意思

廟,漢字讀音為“miào”,在今天多指代佛教供奉之地,但是道家供奉之地,也可以稱之為廟,比如“土地廟”、“關帝廟”、“娘娘廟”。但是在古代,廟更多的是指代祭祀祖先的地方,稱之為家廟。

《說文解字》中記載:“廟(廟),尊先祖皃也。從廣,朝聲。”也就是說,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有“家廟”、“宗廟”的說法。古體的“廟”上“廣”而下“朝”,就是在屋宇之下低頭朝拜的意思。

在古代,祭祀祖先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根據社會地位的不同,廟的規模也有不同的規定。《禮記·王制》中記載: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

也就是說,根據周禮,天子祭祀祖先的廟宇有七:三昭廟,三穆廟,一大祖之廟;諸侯降一個等級,廟宇有五:二昭廟,二穆廟,一大祖之廟;一般官員,大夫之家又降一個等級,廟宇有三:二昭廟,二穆廟,一大祖之廟。下級官員呢?或士紳之家,有一大廟即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呢,可無廟,直接在家中祭祀即可。

到了漢朝之後,廟與一些宗教崇拜的神社逐漸融合,主要是和本土的道家產生了關係,人們開始為道教的神靈新建廟宇,祈求平安和保佑,於是就有了灶王廟、土地廟、帝君廟等。

魏晉之後,一些著名的人死掉之後,由於在民間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人們紛紛築廟祭祀,祈求平安護佑,於是就有了文王廟、關帝廟、嶽王廟等,專門對古代文人武士專門祭祀的場所。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笑話

寺廟

佛從西來是為神,但是隨著佛教的盛行,在底層人民中的傳播,人們把佛教的佛,與道教的神相提並論,寺院開始出現了與廟宇相同的祭祀、祈禱文化。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祭祀文化從道家向釋家過度,佛教本土化之後,兼而有了祭祀的功能。漸漸地,在唐宋之後,也就和寺相融合,成了今天慣用的“寺廟”一詞。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