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

《舌尖上的中國3》再度掀起人們對美食的無限嚮往,然而與美味相比安全似乎更加重要!

抗生素的功過是非

抗生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且推動了養殖業的飛速發展,給畜牧業帶來了一場革命。然而把抗生素作為動物促生長劑長期使用到養殖業中後,出現了兩大問題:一是抗生素殘留使得食品安全成為當今全球面臨的最重大難題,二是耐藥菌株的不斷出現使得人們面對病原微生物卻無藥可治的窘境,甚至抗生素越用疾病越嚴重的尷尬境地。

抗生素耐藥性這一全球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很多國家和地區很早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了嚴格的規範或者明令禁止。日前,美國舊金山市長簽署了一項新的市府法規,屬全美首個簽署這項新法規的城市,該法規要求為市內超市或雜貨店提供肉類的供應商,都必須將其在生產肉類的過程中就是否添加或是使用抗生素的資料,全部無誤地向消費者公開。此舉再一次將畜禽養殖中抗生素使用和食品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美好的前景


無抗飼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在我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提倡健康養殖、綠色養殖的大背景下,無抗養殖呼聲也愈來愈高。畜禽養殖業正朝減少抗生素使用的方向轉變,可能曾經被視作一個區域性的問題,但在全球化、法律規制、社會責任和消費者需求驅動下,它在全球範圍內正越來越受歡迎。WATT國際傳媒的編輯們對2017全球營養與飼料進行的調查(對象包括全世界364名家禽飼料的生產者和使用者)發現,生產的無抗飼料佔比增加。43%的人表示,他們生產的無抗飼料佔比50%~99%。而在2016年,只有23%的人報告他們生產的無抗飼料佔比在這一範圍。另外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生產任何無抗飼料。2017年,屬於這一類的人數跌至11%。

無抗養殖不能停留在概念上

無抗養殖已經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是在實際養殖中依然是抗生素當家,獸藥店及網絡上主要銷售的還是各種抗生素,養殖戶可以隨意購買和使用抗生素,這為抗生素的控制帶來很大困難。所幸的是,抗生素在飼料生產企業這一環已經被嚴格控制起來了,這為耐藥菌株的控制起到關鍵的作用。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治療性抗生素的銷售及使用也將會嚴格管控。

抗菌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安全的食品來自於健康的動物。在養殖過程中如何保障動物健康生長是作為畜牧從業者首要考慮的。抗菌肽被世界公認為是抗生素的最有利替代品,它是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質,抗菌肽本身是一種營養,所以不存在毒性和藥殘問題,這是抗菌肽的安全前提。抗菌肽應用於動物後有以下五大功能,

1、抗微生物保障腸道健康

抗菌肽不僅對細菌,對細菌、病毒、真菌和部分寄生蟲都有很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抗菌肽複雜的抗菌機理使其不會產生耐藥性

2、提高免疫水平減少疾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調節活性是抗菌肽發揮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汪以真等)。抗菌肽能夠提高白細胞介素8(IL-8)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分泌水平,激活免疫細胞(T、B淋巴細胞和抗原遞呈細胞等)。

3、腸道絨毛髮育好不過料

抗菌肽能夠誘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角質形成細胞生長因子等多種細胞生長因子表達,刺激腸上皮細胞生長,促進腸道絨毛髮育,保證腸上皮組織屏障的完整性。

4、體型好肥膘少瘦肉率高

抗菌肽促進腸道絨毛髮育,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以及體蛋白的合成都有促進作用。抗菌肽阻礙脂肪的吸收,且能夠促進“脂質代謝”(咼玉明),真正起到減肥美體的作用

5、提高採食量生長速度快

抗菌肽的誘食性不同於一般的外源性誘食劑,它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高動物的採食量:

(1)、刺激胃壁細胞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

(2)、促進胰島素的釋放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胰腺分泌碳酸氫鈉和大量的胰液消化酶;

(3)、促進十二指腸的M1細胞分泌的膽囊收縮素,引起膽囊收縮,促進膽總管括約肌舒張,肝臟分泌膽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