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

龍湖區,廣東省汕頭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因境內龍湖溝而得名。龍湖區地處汕頭市的中心城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著名的僑鄉。區域面積103.13平方公里,轄金霞、珠池、新津、龍祥、鷗汀5個街道和外砂、新溪2個鎮。

龍湖區獲得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首批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區、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省老齡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中文名稱

龍湖區

外文名稱

Longhu District

別 名

蓬洲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5個街道,2個鎮

政府駐地

金霞街道龍湖北路1號

電話區號

0754

郵政區碼

515041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部

面 積

103.13平方公里

人 口

409999人

方 言

潮州話-韓江小片-汕頭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龍湖溝、方特歡樂世界、溼地公園

機 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火車站

汕頭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D

區劃代碼

440507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市區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8縣1市併入汕頭市。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並確定於是年11月正式實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區域調整,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撤市建區,原市區5個區調整合併為3個區,其中河浦、達濠兩個區合併為濠江區;昇平、金園兩區合併為金平區;龍湖區保留,將原屬澄海市的外砂鎮、新溪鎮劃歸龍湖區;澄海市撤市設區;潮陽市撤市分設潮陽、潮南兩個區。調整後,市區面積從原來的310平方公里擴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20萬增加到487.5萬。南澳縣建制和區劃不變。

1991年11月,以原汕頭經濟特區龍湖片區為主體,劃入原郊區下蓬鎮,始設龍湖區。1996年,面積4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多萬人。轄4個街道、1個鎮:新津街道、珠池街道、龍湖街道、金霞街道、下蓬鎮。2000年,龍湖區轄8個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龍湖區常住總人口255888人,其中:金霞街道29233人,龍湖街道26909人,珠池街道56965人,新滓街道64109人,鷗汀街道29934人,龍津街道20212人,漁洲街道14749人,龍祥街道13777人。2002年,龍湖區轄珠泡、龍湖、金霞、新津、龍津、移洲、龍祥、歐汀8個街道,共有5個村委會、64個居委會。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號):將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個鎮、原金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片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線,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劃歸龍湖區管轄。4月1日,完成了原澄海市外砂鎮、新溪鎮行政管轄權的移交工作。

風景名勝

媽嶼島

媽嶼島

媽嶼島為著名旅遊勝地。島上媽祖宮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後經多次修繕,集潮汕木雕、嵌瓷、石刻三大獨特傳統工藝於一體。北部放雞山西麓有清乾隆年間所建東海普陀山寺遺址。尚存“東海普陀山”石刻橫匾和基礎垣階,門前榕樹為明代所植。南端鳳山觀海亭,背山面海,綠瓦飛簷,亭下石卵累累,稱“鳳卵”。

證果寺

證果寺

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證果寺,現由趙樸初(1907-2000.5.21)題名,相傳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是1994年10月6日被市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剎。區宗教局於1985年5月24日批准其歸還僧人管理,1995年春起準其登記開放。證果寺以獨特的山門、無量(梁)殿、九龍壁玉雕、超500年曆史菩提樹、般若泉、大型泰國佛銅像和緬甸釋迦佛玉像,為經濟特區添一禮佛名藍、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