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美版《Vogue》封面上的碧昂丝戴着它,是为什么?

前几天,美国歌手碧昂丝Beyoncé上了美版《Vogue》杂志重磅9月刊封面,惹来一小阵的热门话题。封面上碧昂丝戴着花冠头饰,难道这是要复活它的时尚?

花冠(头饰)是新娘的时尚配饰,还曾在全球有名的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上成为狂欢者一种必不可少的配饰。后来随着音乐节商业化越发越烈,花冠变得随处可见,以至2014年演员Courtney Love摘掉它们,并写下“花冠已过时了”。花冠也随着那场音乐节中渐渐被埋没。也许是想识回花冠原来的浪漫与韵味,有些高端品牌在2018年春夏成衣秀和高定秀中,大量运用了花朵做头饰。

Rodarte2018年春夏秀

Chanel 2018春夏高定

Dolce&Gabbana 2018春夏秀

还有经久闻名的英国皇家赛马活动,今年这一届,场上的许多名媛戴着争纷夺艳的花冠帽在镜头前显露风彩。

再加上9月刊本是一年一度时尚圈最受关注的大事,在这个月里,不仅是世界四大时装周为下一年春夏季系列品的发布会,带来时尚潮流的趋势,同时也是开启新一年的购物季。因而从封面明星的选择和服饰搭配都要精心的策划。

也许下一年会有些关于花的头饰,虽已不新鲜。但可知几个世纪以来,以花为头饰成为世界各地的流行配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意义。那就让我们一起跨区域追溯它曾经不同的风俗文化吧!

中国古代叫簪花

在我国古代叫“簪[zān]花”。最早被记载出现在汉代风俗里,考古学家从四川境内的东汉墓中,曾多次发现簪插花朵的妇女形象。如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的女俑,就在发髻正中插着一朵硕大菊花,菊花的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这些花朵造型逼真,形态生动很像是鲜花。在传世画塑中也可以看到妇女簪花的形象,比如在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就绘有插戴鲜花的妇女形象,还有敦煌莫高窟壁画所绘的贵妇,头上也簪了数朵鲜花。

汉墓出土的女俑

莫高窟壁画

汉代以后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一年四季的鲜花都可以作为妇女簪花,虽然在正史中很少见到记载,但在历代诗文中有不少生动记述,可以借此了解妇女的妆饰情况。

还有唐元稹[zhěn]《村花晚》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插的是棠梨《烬宫遗录》:后喜簪茉莉,坤宁有六十余株,花极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缀于鬟髻(huán jì)。--说的是茉莉花 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发图。)

“簪花”,“簪”字是插或戴之义。因此我国古代以插为主。很难找到汉代中哪个朝代开始,起源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只能从国画中略知点,就以魏晋的三大才女之一--苏若兰图绘开始。从图上看,以小花朵围髻式簇集。

到了唐朝,以大花为特色。最为经典也让人难忘的可以看《簪花仕女图》上那些仕女,她们的头上也都簪有特大的花朵。或2015年由范冰冰主演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的打扮。

《簪花仕女图》

《武媚娘传奇》

宋代是簪花之俗的盛行时期,不仅妇女喜欢簪花,男子也可簪戴,特别是婚喜庆的日子,男子的百官巾帽上都会插着花朵。

宋代《妆靓仕女图》

明清时簪花多见于女性,男子一般很少戴,但科举中榜者要插花朵,以表示荣耀。 明朝就以《红楼梦》为参考,虽然这部作品的历史年代有些模糊,但装束与明代有些近乎。作品第40回中,叙述到妇女头插鲜花的情节。那天,贾母准备在大观园设宴,和家人团聚凑趣。一大早,婆子丫头就擦桌抹椅,预备酒具,忙得不亦乐乎。正乱着,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掐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已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式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儿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哈哈笑。87版这部剧女的几乎以花饰头。

清朝时,花朵是被插在大拉翅上。借《步步惊心》这部剧鉴赏当年的风采。

后来因为妇女插戴鲜花盛行,导致市面花价倍涨,人们花”数十劵“买来的鲜花,插不到半天,纷纷凋谢。这时出现了假花来替代真花,用绢、罗、纱、绫、绒、纸还有通草等制作假花。另外许多各类珠宝也模仿鲜花之形做成花饰。

古希腊和罗马花冠起源与盛行文化

在古希腊和罗马,将花环成圆形或马蹄形是荣耀、力量和永恒的象征。许多冠冕是由羊毛与像桃金娘和常春藤枝叶制成的,然后装饰上不同的花,而现在花朵配饰与这些花也有些关联。古艺术与文学里的男神和女神也被描绘经常戴着特殊的植物。

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中有一节,讲述美丽的仙女达芙妮把自己变成了一棵月桂树,成功地逃离了她的追求者-阿波罗神。爱至疯狂的阿波罗便从树上砍下一根树枝并喊道“虽然你不能做我的妻子,但至少你应该是我的树;我将永远把你戴在我的头发上,戴在我的箭袋上,我的月桂树。”他真得信守诺言了。后来也因此人们将他的形象用月桂花的花环描绘成他对达芙妮爱的象征。阿波罗也是诗人与作家写下的神,“桂冠诗人”的头衔就这么产生了。

Antonio Canova1781–82年为阿波罗神像

为了纪念阿波罗神,将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月桂树,示为胜利、成就和地位的重要象征。古罗马人延续将冠冕作为对胜利者奖励的传统。他们为他们的领导人和军人冠以用月桂、橡木或桃木制成的花环表示拥戴。而月桂花环的象征意义也一直存在至今。就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中的图案设计,明显突出了月桂花环。

在古希腊,花冠也用于庆祝会和节日活动,比如说祭祀神的活动与宴会。从他们以往的用具上的图案描绘中,看到古代贵族饮酒派对上,他们都戴着花环。据说,他们认为花环戴在头上可以减轻他们的醉酒。

欧美花冠渊源

在欧洲,五一节也有个传统民间节日--五朔节用以祭祀树神、谷物神、庆祝农业收获及春天的来临。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前插上一根青树枝或栽一棵幼树,并用花冠、花束装饰起来。少女们手持树枝花环,挨家挨户去唱五朔节赞歌,祝福主人。其中英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知名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一幅“Spring春天”的油画代表了庆祝此节日的场景,图中描绘了妇女和儿童的游行队伍戴五颜六色的花冠,并随身捧着一筐鲜花。

新娘头戴花冠也有古老的文化根源。古罗马新娘会戴上由她自己采摘的马鞭草编制成的花冠。维多利亚女王在1840年2月10日与阿尔伯特亲王婚礼那天,戴着菊花的花冠,使这一习俗成为时尚。这也让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花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女人们也常常被描绘戴着花的形象,来表达一种个人的特征。比如,戴菊花是纯洁的象征。

在乌克兰,花冠被称为“vinok”,它是乌克兰传统民间服饰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适婚年龄的女孩都会戴着花冠。人们相信花环冠能帮助他们找到心爱的人。它也保护他们不受恶灵和邪恶势力的伤害。在乌克兰的婚礼上,互祈誓言后,用长春花和桃金娘做的花环放在了这对夫妇的头上。如今传统的乌克兰花冠更多见于节日和特殊场合,包括婚礼。

20世纪60年代末花冠几乎是美国嬉皮文化的代名词,花冠成为与和平、爱情相关的时尚配饰的主流,是运动的理想。虽然嬉皮风格是当时的一种亚文化,但它影响了主流时尚,从而在婚礼上将花冠带回了时尚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仍然沉迷于那些花冠,即使现代花卉的头饰可能不是传统和文化符号,它们仍然蕴含相同用义 -- 胜利、浪漫、爱情、和平和女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