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贵子那么拼,寒门却富养出富二代,一针见血

一位教师说:二十年来,社会深刻巨变,学校里的顶尖学霸们,也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近几年,升入顶尖名校的学生,大多是家境好的孩子。


而班级里,表现最烂的所谓“双差生”,往往不再是过去的“官二代”“富二代”子弟,而常是来自于低收入家庭。

这几年做老师的都有共同的体会,越是中等以下阶层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越低,而越是较高社会阶层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越高。

一位公司的创始人,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结果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